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绍兴柯桥江滨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处理臭气的状况,首先对该生物过滤除臭装置进行介绍,包括集气罩、加湿喷淋系统、生物洗涤段、生物过滤段、生物填料与菌种以及出气系统等,然后研究了不同风量下该装置去除效率的变化,实验发现,该装置对臭气处理有良好的效果,当风机处理能力为6400 m3/h时为最佳工况点,该工况下,进口氨气浓度均值1.34 mg/m3,出口氨气0.292 mg/m3,去除率均值为73.4%,氨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给除臭酵母JZ-6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酵母JZ-6对恶臭中主要臭气物质氨气的去除率为指标进行试验。确定了除臭酵母JZ-6的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8%,培养基起始pH为4,500mL瓶中装液量为150 mL,发酵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h,在此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氨的去除率达88.6%。  相似文献   

3.
宣雍祺  周丽  邓慧萍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环境科学》2016,37(10):3864-386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对模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去除试验,并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混凝沉淀常规工艺,BPAC-UF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β-紫罗兰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7.51%、65.86%和98.43%,并且对原水冲击负荷有更好的适应性;炭池是组合工艺中去除嗅味物质的主要单元,其微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区域;炭池生物量变化平稳,组合工艺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模拟高藻期碱性水源水,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以颤藻和二甲基三硫醚为代表的藻类及微量嗅味污染物进行同步控制研究.在高铁酸钾与聚合氯化铁(PFC)单独混凝对藻类的控制效果对比的基础上,展开了高铁酸钾与高锰酸钾预氧化-PFC联用方法对藻类及嗅味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对比,探讨了pH、预氧化时间和浊度等条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FC单独混凝除藻率最高为90.6%,以Fe计的等量投加条件下,高铁酸钾控藻效果较PFC混凝好,除藻率可达92.4%.高锰酸钾对PFC具有强化混凝效果,可明显提高除藻率(94.5%).高铁酸钾较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效果理想,且氧化时间大大缩短,高铁酸钾氧化时间1 min可去除92.5%二甲基三硫醚,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10 min后达到的去除率(74.6%).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医院废水中2种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4种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叶恶唑)抗生素,并对医院废水处理工艺的抗生素去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现行医院废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能力介于36.3%~100%,废水处理工艺对医院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为:"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化粪池→加氯""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工艺对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叶恶唑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92.5%和95.6%,磺胺甲基嘧啶的去除率为45.8%;"化粪池→加氯"工艺对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甲叶恶唑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达到97.4%,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除率分别为75.0%、57.9%、36.3%;"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工艺对磺胺甲基嘧啶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叶恶唑的去除率分别为59.5%、10.9%和53.8%;厌氧单元对氧氟沙星去除效果较差,对磺胺嘧啶去除效果较好;纯氧曝气好氧单元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叶恶唑和氧氟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76.0%、62.5%、77.3%、68.4%和13.9%;加氯消毒单元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除效果较差,对磺胺甲叶恶唑的去除效果较好,对其他4种抗生素的去除率也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站臭气扰民现象突出的现状,采用适应性强、工艺简单、易于调节、处理高效的臭气治理工艺已迫在眉睫。在总结现有臭气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含硫废水站伴生臭气的特点,首次将888催化剂成功应用于高硫废水站伴生臭气的治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去除率均可达99%,能满足恶臭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该臭气治理工艺的流程、主要设备、治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物法联合热力燃烧工艺处理鱼粉加工废气工程应用研究表明,在4个月的试运行过程中该脱臭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由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塔组成的生物脱臭系统独立运行时,氨气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硫化氢的去除率可达95%。废气进一步经锅炉热力燃烧处理后其臭气浓度指标大幅降低。当地环保监测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鱼粉加工废气经生物法联合锅炉热力燃烧处理后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该废气处理组合工艺结合了生物脱臭技术设备简单、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的优点和锅炉热力燃烧除臭效果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沧州炼油厂酸性气综合利用生产二甲基亚砜项目的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日前获得批准 ,目前正抓紧建设准备。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简称 DMSO,属含硫有机化合物 ,易溶于水 ,是一种极性高的有机溶剂。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萃取 ,医药领域的医药中间体和医药合成 ,合成纤维以及电子领域 ,产品应用广 ,销路通畅 ,产品出口创汇良好。利用酸性气生产二甲基亚砜项目工艺 ,包括酸性气与甲醇合成二甲基硫醚以及二甲基硫醚氧化制二甲基亚砜两部分。二甲基硫醚氧化制二甲基亚砜为成熟工艺 ,酸性气与甲醇合成二甲基…  相似文献   

9.
典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排放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会杰 《环境科学》2017,38(8):3178-3184
为研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别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3种工艺的前处理车间采集恶臭样品,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恶臭物质主要分为6大类:芳香烃化合物、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其中,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0种物质,质量浓度为100.069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350.611,综合臭气指数N为25.448.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5种物质,质量浓度为36.05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141.434,综合臭气指数N为21.506.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34种物质,质量浓度为25.38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27.547,综合臭气指数N为14.401.利用阈稀释倍数的恶臭贡献值计算方法,初步识别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对二乙苯和乙醇;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乙醇和柠檬烯;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乙醇、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雾化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方式,对模拟氨气恶臭气体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电极特性、极板间距、放电电压、初始浓度、气体停留时间及雾化增强等参数对系统去除氨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参数和雾化增强过程对氨气的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在极板间距40 mm,放电电压15 k V,初始氨气浓度1000×10-9,气体停留时间10 s,负极电晕放电时,低温等离子法对氨气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雾化增强低温等离子体对氨气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11.
探索了污泥添加石灰后在常温及热干燥下恶臭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泥的VOCs中含有25种化合物,SVOC含有14种化合物,绝大部分是恶臭化合物。在污泥中添加10%的生石灰高效混合后,污泥中还原性硫化物的浓度持续升高,NH3释放速率也急剧上升,但CO2和ATP急剧下降,300℃下干燥,原泥共挥发出32种恶臭物质,添加石灰后共挥发出36种恶臭物质,25种恶臭物质浓度均有增加,添加石灰对污泥的致臭集团没有改变。导致恶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生的碱性环境促进了污泥氮的氨化过程,也促进了污泥中不稳定的含硫化合物挥发。  相似文献   

12.
天山污水厂除臭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山污水厂污泥浓缩池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进行除臭的试验研究,针对污泥产生的恶臭气体,复配的天然植物提取液经净化器挥发后,在半封闭的空间内实现了H2S气体平均去除率96%以上,彻底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恶臭气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技术在恶臭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有效治理低浓度恶臭的有效方法之一,概述了等离子体恶臭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净化原理和作用特点,并针对典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等离子体除臭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处理效果。这些研究为等离子体技术降解低浓度、高流速、大风量恶臭气体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恶臭是垃圾填埋场邻避效应的主要原因。解决垃圾填埋场邻避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较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受其恶臭影响的人口和人群活动。利用Land Scan 1 km人口空间数据、单位机构点源GIS数据和微博大数据等,基于中国每个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和恶臭影响范围,以"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较彻底地评估了中国受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的人口、敏感单位和人群活动。研究结论表明:受影响人口为1 227.5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90%,其中儿童164万,老人100万,即敏感人群(儿童+老人)人口总数达到264万。广东、湖南、四川受恶臭影响人口最多,天津、海南、西藏受恶臭影响人口最少。受影响敏感单位共计7 818个,其中学校3 143个,医院4 675个。研究特色在于保证了微观层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以每个垃圾填埋场自身数据为计算依据,不做太多参数平均化假设,同时又能较完整地覆盖全国所有垃圾填埋场,从而较为准确和全面地评估了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的影响情况。试探性地使用了微博大数据表征人群活动强度,提供了此前难以或者无法获取的微观层面的人群活动信息,对于研究垃圾填埋场恶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在线恶臭电子鼻的原理、优势、缺点以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7.
炼焦化工生产主要是以煤炭为原料,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固化、收缩制成焦炭和回收化学产品。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会产生化学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氨、粗苯、萘、硫化氢、氰化氢等。这些化学产品经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后,可制取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在产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部分恶臭性气体并排至大气中,对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异味污染。根据焦化厂生产过程产生异味气体成分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提高厂内外大气环境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颜鲁春  刘杰民  付慧婷  孙媛  林文辉 《环境科学》2013,34(12):4743-4746
由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引起的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差异大和物质间相互作用规律复杂等因素,对异味强度等感官评价研究造成极大困难.本研究针对室内环境,选取典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成多种异味混合物,6名专业嗅辨员组成嗅觉评价小组,分别评价异味混合物和相应各组分物质单独存在时的异味强度,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与混合物整体异味强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混合物中某物质异味活度(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自然对数值占混合物总量的比例小于20%时,其对混合物的异味强度贡献基本为零.利用该方法预先忽略多组分异味混合物中的部分物质,可以在异味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和异味感官评价等研究中起到重要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恶臭污染评价方法及来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概述了恶臭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如臭气强度评价法、臭气浓度(或臭气指数)评价法、臭气扩散模型预测评价法,同时从谱图恶臭污染源识别和源解析模型识别技术两方面介绍了恶臭污染物源解析技术,为恶臭污染事故诊断分析、定性恶臭污染物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气味指数计在恶臭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进行实验分析比对,对稳定模拟环境条件下和复杂实际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气味指数计具有不同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除此,还对气味指数计的连续监测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功能对掌握恶臭气体的排放规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