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研究了钨条钾含量与钨丝抗下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钨条中有效钾含量在(50~80)×10-6之间时,钨丝具有良好的抗下垂性能;且钨丝的晶粒形状、组织结构、烧氢定形工艺均对其抗下垂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Mg含量的GH698合金的蠕变性能、断口形貌和组织形态。结果表明:经小炉冶炼的GH698合金,当镁含量在最佳成分范围内(0.0038~0.0065%)时,合金蠕变速率最低,蠕变断裂寿命最长,而且蠕变第Ⅲ阶段呈现出较好的塑性,持续时间较长;不含镁或镁含量过高的合金,其蠕变性能均有所下降。在蠕变过程中,Mg作为晶界强化元素,改善了晶界状态,协调晶界与晶内的变形,减缓裂纹的扩展能力,使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达到最佳的配合,从而使合金的蠕变性能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3.
自从美国A.Pac’z制造出不下垂钨丝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但是,这种抗下垂钨丝,即所谓的掺杂钨丝,具有如此优良的高温强度的本质,却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子显微镜应用于钨科学研究中才开始揭示出来的。均匀细小弥散的钾泡是掺杂钨丝得以强化的关键因素。人们对钾泡的形成及其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这种研  相似文献   

4.
<正> 掺杂钨条的密度对于制作灯泡用钨丝的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获取适宜密度的掺杂钨条,对于生产具有必要的强度、延性、韧性和抗下垂性等综合性能优异的钨丝是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将生产过程中影响掺杂钨条密度的几个主要因素略述如下:一、掺杂元素的影响我厂生产的灯泡用钨丝的各项性能是通过在 WO_3中掺杂少量的硅、铝、钾的化合物来达到的。实践证明:硅和铝在烧结时几  相似文献   

5.
固溶强化或弥散强化钼基材料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是行业重要研究方向。钼-钾-硅合金(MKS合金)是在钼基体中添加适量的钾和硅元素的合金,通过对比不同温度退火以及不同的掺杂量的再结晶组织,研究了MKS合金的再结晶行为,发现钾含量0.063 2%(质量分数),硅含量0.060 7%(质量分数)时,经过1 600℃以上退火60 min,可以获得燕尾搭接的晶粒结构。变形加工后,在钼基体内形成定向钾、硅弥散质点,达到定向钉扎效果,从而在退火后形成燕尾搭接的结构,获得更高的高温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6.
耐震钨丝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钾掺杂钨丝、加钴掺杂钨丝和加铼掺杂钨丝的高温特性和耐震性能 ,进行了应用试验 ,指出了生产耐震灯泡时选用钨丝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HVOF),在20G钢表面制备了掺杂1wt.%、3wt.%、5wt.%三种不同含量Y2O3的NiCr-Cr3C2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并探究了其在650℃,Na2SO4/K2SO4熔盐环境中的热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X射线能谱仪(EDS)对复合涂层热腐蚀产物形貌、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杂1wt.%Y2O3的NiCr-Cr3C2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结合强度高,显微硬度达到801HV。热腐蚀过程中掺杂Y2O3的NiCr-Cr3C2复合涂层表面均生成耐蚀性良好且致密的Cr2O3膜。随着Y2O3掺杂量的增加,涂层的耐热腐蚀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当Y2O3掺杂量为1wt.%时,复合涂层表现出最佳的耐热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液—固掺杂垂熔钨坯中改性元素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粉末冶金方法(液—固混合制成掺杂钨粉,经过压制、烧结、旋锻、拉拔等工序)制成的钨坯和钨丝,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断面及磨面分析。结果发现:在晶界孔穴内,元素Si和Al的含量丰富;在晶内孔穴内,除元素Si、Al外,还富集了元素K。只用钾泡理论解释改性元素改善高温钨丝的抗下垂性能是不够的,应以分子筛理论和SiO_2-Al_2O_3系统相图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抗震钨丝的制备过程中,添加剂Co对钨丝的延性、再结晶温度和钨丝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掺杂钨丝中添加Co不仅能提高掺杂钨丝的二次再结晶温度,使掺杂钨丝退火后具有大的L/W值和小的冷脆性外,还能有效改善钨丝的高温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 (HVOF), 在 G20 钢表面制备了三种不同 SiC 掺杂含量 (5wt.%、 10wt.%、 15wt.%) 的 NiCr-Cr3C2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并探究掺杂含量对涂层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利 用扫描电镜、 显微硬度计、 拉伸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使用球盘式摩擦磨损机对三种 涂层在 400℃下的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掺杂 5wt.%SiC 的复合涂层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 其显微 硬度达到 812HV, 结合强度达到 71MPa。 但随着掺杂量的升高, 涂层的孔隙率增大, 涂层力学性能下降。 涂层 的抗高温磨损性能随着 SiC 掺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其中掺杂 15wt.%SiC 的复合涂层磨损率最低, 其 值为 1.053× 10-12m3/N·m。 在高温磨损环境中, 掺杂 15wt.%SiC 的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 Cr2O3、 SiO2 等氧化物阻隔 了磨损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 使涂层表现出优异的抗高温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硅基型芯原料质量控制稳定性,实验以单粒度级配熔融石英粉为基体材料、硅酸锆为矿化剂、通过掺杂不同比例氧化铝粉和调整烧结温度,制备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弯强度和抗蠕变性能的硅基型芯,探讨了氧化铝掺杂和烧结温度对硅基型芯高温尺寸稳定性(热膨胀行为和抗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铝和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方石英析晶,促进硅基型芯烧结;烧结期间析出的方石英作为二次加热时的形核质点,加快熔融石英反玻璃化速率,显著改善硅基型芯的抗蠕变性能,但轻微恶化高温抗弯强度。当氧化铝掺杂量从0增加至0.3%,型芯1 550℃/30 min热形变量由3.86 mm降低至0.54 mm,而高温强度由27.86 MPa降低至21.79 MPa;当烧结温度由1 180℃升高至1 240℃,型芯热形变量由3.86 mm降低至0.47 mm,高温强度由27.86 MPa降低至19.67 MPa。  相似文献   

12.
添加料对粘土质耐火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添加料及加入量对粘土质耐火材料的蠕变性进行试验,发现加入相转化温度较低的添加料对提高粘土制品的抗蠕变性更加有效,随A、红柱石加入量的增加,粘土制品的抗蠕变性提高;杂质含量越高,制品的抗蠕变性越差;烧结良好、显气孔率低、耐压强度高的试样的抗蠕变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钛合金因其所具有的高比强度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在航空航天、舰船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蠕变性能是其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一项重要指标,添加稀土元素被认为是改善钛合金高温蠕变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介绍了稀土元素在钛合金中的应用概况,总结了稀土对钛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Nd、Y、Gd、Er、La等稀土元素的含量、添加形式及制备方法等对钛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稀土元素影响钛合金蠕变性能的微观机理.提出通过研究稀土Sc对钛合金中硅化物析出过程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阐明其抗蠕变机理,提高合金蠕变性能,为设计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钛合金材料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是稀土改性钛合金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相成分的蓝钨对掺杂钨丝的高温性能有显著影响。在采用通氢还原法制备蓝钨工艺中,通过研究顺氢和逆氢两种工艺下的蓝钨相成分及以此为原料生产的掺杂钨丝高温性能,对比不同预还原工艺下生产丝材的再结晶组织以及所加工的掺杂钨丝高温性能的差异,探讨逆氢还原气氛所生产的蓝钨对掺杂钨丝高温性能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逆氢还原法能有效提高铵钨青铜成分,所生产的掺杂钨丝高温抗下垂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GH26合金成分中最佳碳钛含量,抗应力松弛性能、抗蠕变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合金组织和在使用温度下长时时效后组织稳定性。合金制作的紧固螺栓和汽封弹簧片等部件已用于国产首台引进60万千瓦汽轮机组上。  相似文献   

16.
掺杂钨丝粉末原料的特性,特别是钨粉粒度及其分布,钨粉中掺杂剂Si、Al、K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均对钨丝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重点对“A、B、C”三个厂家的粉末原料(APT、WO_3、掺杂WO_3、WO_2和钨粉)在生产过程中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对钨粉酸洗前后的掺杂剂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PT(或WO_3)的粒度及其分布对最终掺杂钨粉的粒度及分布两者颗粒的大小之间并没有单值关系,无论用粗颗粒二氧化钨粉末还是细颗粒的三氧化钨粉末,依生产过程中还原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掺杂钨丝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常规工艺所生产掺杂钨丝存在的缺陷,通过采取优化工艺过程的具体措施,制取了既具有优良高温抗下垂能力,又具有良好的加工、绕丝性能的掺杂钨丝,可满足双螺旋抗震灯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种不同晶型APT及其产物蓝色氧化钨、覫0.39 mm掺杂钨丝高温性能的对比研究,得出形状规则型APT较普通型APT在生产掺杂钨条的过程中得到蓝钨粒度均匀、比表面积大、氨含量高,生产的掺杂钨条具有更优的抗下垂性,进而指出对APT进行分类的重要性及适宜AKS掺杂钨条生产使用的APT类型。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还原温度(用T_1表示)对掺杂效应有显著影响。在590≤T_1≤630℃的范围内,掺杂效应随棕色氧化物中β-W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还原过程中的粉末颗粒长大现象也是促进掺杂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当600相似文献   

20.
孙广平  沈平 《稀有金属》1997,21(4):264-269
研究了化学成分及训练对铁锰硅铬镍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并测试了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Fe14Mn6Si9Cr5Ni合金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以及较好的抗蠕变性能、耐碱性腐蚀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训练可提高相对应变回复率30%~50%(在εP=4%~9%)。绝对应变回复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