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一旦并发心源性休克(CS),其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达80%~100%[1].尽早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目前治疗AMI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行PCI,风险大、病死率高.目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流动力学辅助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AMI合并CS患者.本研究旨在观察该类患者行PCI治疗时联合应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诊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死率高,应及早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以改善预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急诊PCI能尽快地明确病变血管的位置、性质及程度,在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前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心肌供血,挽救梗死的心肌或缩小梗死面积,是目前AMl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的措施[2].……  相似文献   

3.
谢树军  王戎 《河北医药》2007,29(11):1276-1277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特别是24 h内病死率最高[1].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特别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术已成为治疗AMI的重要方法,可有效降低AMI的病死率[2],但术中风险较大,患者随时有猝死的可能,且一旦手术不成功还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1],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并成为AMI的首选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1],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并成为AMI的首选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AMI患者56例,均根据典型胸痛、心电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并发症之一,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60%~80%[1],预后差。目前证实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既往糖尿病史等与AMI病死率增加有  相似文献   

7.
兴凤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12-1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AMI合并CS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在PCI治疗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以同期本科室住院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24例AMI合并CS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CS患者PCI治疗前采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冠脉血流量,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为PCI治疗取得时间,降低术后近期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蒋玉兰 《河北医药》2012,34(5):786-78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严重疾病,尽快恢复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和降低病死率,急诊PCI治疗被认为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提高PCI前TIMI血流分级,改善微血管灌注,使急诊PCI更安全[2].本文将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6例AMI合并CS患者,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术中除2例因梗死面积过大、泵衰竭死亡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成功实施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2.31%,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8.13±2.82h;另外术后3例在监护室因心功能状况恶化死亡,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9.23%。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及致命性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发生。存活病例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用于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的病死率高.AMI后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通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AMI面积、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大规模研究证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放IRA,挽救濒死心肌[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PCI治疗对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P、尿量高于参照组,CK-MB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参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效果优于单用PCI,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1],而支架置入后无复流及慢血流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PCI治疗,常常可导致血栓或板块的破碎与脱落,在远端微细血管形成微血管栓塞,导致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如何防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AMI最积极的治疗是尽快使梗死动脉血运重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再灌注治疗方法[2]。行急诊PCI治疗必须避免时间延误,患者就诊后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合理组织、安排人力、物力,优化救治流程,避免时间浪费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针对此情况我院自2011年6月引进国际先进理念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实施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联合应用封堵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AMI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已成为我国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早期准诊断AMI,及时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疾病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TnI)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1]。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生命的急危重症疾病,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急诊血运重建技术的开展,老年AMI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因方法各有局限,也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的急诊血运重建方法对老  相似文献   

17.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03-2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trial ventricular block,AVB)多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1],患者死亡率极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2,3],能有效挽救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心肌组织灌注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危状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AMI发生的直接原因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如能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将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功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再住院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冠状动脉PCI术(PCI)治疗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手段.其近、远期效果已经被循证医学所证实[2].AMI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3-5].本研究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方法评价心肌组织灌注程度,并探讨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