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金彦宏 《大家健康》2014,(8):99-100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市三甲某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使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用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化疗中均有显著疗效,但是培门冬酶酰胺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用药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市三甲某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使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用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化疗中均有显著疗效,但是培门冬酶酰胺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用药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的毒副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10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培门冬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培门冬酶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需在临床应用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总缓解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过程中,利用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导致一定毒副作用的出现,但培门冬酶治疗在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初发ALL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含培门冬酶注射液的VDPA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培门冬酶+泼尼松)诱导治疗,对照组采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诱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6.7%、86.7%,而对照组分别为90.0%、73.3%、83.3%,2组在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具有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抽样,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推行VDPA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国产培门冬酶+泼尼松),对照组应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59%vs 91.89%)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静脉栓塞、脱发、黏膜出血、排肠肌疼痛、巩膜黄染、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及乏力、精神差发生率亦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似,但较后者作用时间长、使用便捷,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之一,3-7岁儿童高发,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门冬酰胺酶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培门冬酶作为一种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其免疫原性较低,半衰期延长,使用次数少,已逐渐被临床所接纳。  相似文献   

8.
L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庄文萍许秀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276000)关键词L门冬酰胺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L门冬酰胺酶(LASP)是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药物。笔者1992~1996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对应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取门冬酰胺酶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采取培门冬酶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P0.05。观察组患者中变态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总蛋白降低率、蛋清蛋白降低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对患者均会产生骨髓抑制及相关不良反应症状,但培门冬酶对患者骨髓抑制时间长,改善了肝功能和血清蛋白,减少了变态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左旋门冬酰胺酶超敏反应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在提高儿童ALL的持续完全缓解(CCP)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与ALL患儿的无病长期存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左旋门冬酰胺酶有多方面的副作用,过敏反应是其中之一,重者可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对左旋门冬酰胺酶皮试阳性者应用脱敏疗法而顺利完成疗程。但临床上皮试阴性,在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过程中仍出现过敏反应,为了能使化疗顺利完成,采取措施保证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应用,我们总结了近4年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冬酰胺酶对某些人体肿瘤如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尤其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确实的疗效。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代谢差异来选择性地达到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某些肿瘤细胞由于本身不能合成门冬酰胺这种必须的氨基酸,所以必须摄取细胞外的门冬酰胺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这点是与正常细胞不同的,因为正常细胞一般本身就能合成门冬酰胺而不必完全依靠细胞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等化疗药物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方法选择ALL病儿52例作为治疗组,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培门冬酶(VDPAP)方案化疗;同时选择ALL病儿30例作为对照组,将VDPAP方案中的培门冬酶改为左旋门冬酰胺酶(余不变)化疗。密切观察化疗过程中尤其应用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有效的预防与护理。结果在化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65例次化疗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38例次化疗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消化道反应、血凝异常、低蛋白血症、骨髓抑制和高糖血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不良反应经积极有效处理,病人均成功完成化疗。结论除过敏反应少之外,培门冬酶其他不良反应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似。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病儿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初,Kidd首先报告了豚鼠血清对某些肿瘤的治疗作用。Broome的研究证明,在豚鼠血清中,对肿瘤具有治疗作用的乃是L-门冬酰胺酶。自此,L-门冬酰胺酶开始广泛用于治疗人类与动物肿瘤,并在人的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巴肉瘤和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L-门冬酰胺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显示,该酶可抑制糖蛋白的合成或使细胞膜中已形成的糖蛋白的糖基与蛋白质部分解离。  相似文献   

14.
L-天门冬酰胺酶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该酶的临床应用。目前如何减少L-天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研究重点,本文对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实施个体化给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184 3例, 对患者性别, 年龄, 危险度、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涉及高危组患者居多;涉及药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居前3位;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以血液系统最为常见;骨髓抑制并发感染与危险度及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ADR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 其中以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药物,且常与其他化疗药物组成联合应用,特别在儿童ALL的诱导缓解期疗效最好。然而,其主要毒副作用是免疫性过敏作用,常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治疗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作者针对此反应,对1例L—ASP治疗ALL患儿应用了脱敏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一种分解门冬酰胺的酶,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重要药物,尤其对ALL患儿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L-ASP是蛋白制剂,易发生过敏反应,影响患儿疗效及预后。我院自2001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L-ASP脱敏注射法治疗儿童ALL、NHL 12例,以达到减轻或避免L-ASP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而使L-ASP更广泛地应用到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1岁1例,2~10岁9例,>10岁2例。经骨髓象、病…  相似文献   

18.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高血糖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高血糖二例郑文张运涛卫燕林雪南勇威本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L-As-paraginase)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可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L-ASP引起高血糖症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急性白血病化疗的现状 急性白血病(AL)的化学治疗近二十年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国际标准诱导缓解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VDLP方案(长春新硷、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强的松,28天为一疗程),国内部分医院选用VDCP方案(即将环磷酰胺取代左旋门冬酰胺酶,同时增加柔红霉素应用的天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选DA方案(柔红霉索、阿糖胞苷,7天为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在儿童ALL高达95%以上,成人ALL为70—80%,AML则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使用长春新碱+柔红毒素+波尼松诱导治疗,治疗后予VDLP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8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注射1次。治疗3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0例、病情稳定26例、病情进展12例,总有效率达62%(62/100)。100例患者治疗期间,10例发生过敏、白细胞计数下降9例、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治疗后第1天,100例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但患者的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所有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FIB水平虽然较治疗后第1天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但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易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动态监测患者的的凝血功能,才能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应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