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卿  寿松涛 《中外医疗》2010,29(4):20-22,24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曲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及6h动脉乳酸均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741,0.754,P〈0.000),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61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6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6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愈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并通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年龄(t=2.645,P〈0.05)、初始乳酸(t=3.306,P〈0.05)、24 h乳酸清除率(t=-6.755,P〈0.05)、APACHEⅡ评分(t=5.53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在APACHEⅡ评分及初始乳酸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死亡人数(χ2=4.852,P〈0.05)及年龄(t=2.09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高乳酸患者应尽早治疗,改善器官灌注及组织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6h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入住ICU室的52例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积极治疗后6h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按APACHEⅡ评分分值分为三组,分值11-20分的为A组,21-30分为B组,〉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1B组及C组的6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C组的6h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B组的6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病死率比较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2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而6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显著负相关,对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简便易行可操作且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指标。方法对58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时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8小时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关系。结果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1)。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8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大于10%全部存活。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进展,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指导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人住笔者医院ICU中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不同APACHEⅡ分值组之间的关系,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10分及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呈现负相关(r=-0.795,P〈0.05),血清胆碱酯酶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负相关(r=-0.783,P〈0.05)。结论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郎冰  李孟飞  张磊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0-1042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 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ICU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灵山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2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3例)和死亡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入ICU 6、24 h后的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患者6、24 h的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6、24 h)呈正相关,与乳酸清除率(6、24 h)呈负相关(P<0.05),≥9.0 mmol/L组和5.0~8.9 mmol/L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2.5 mmol/L组(χ2=19.69,12.80,P<0.01)和2.5~4.9 mmol/L组(χ2=15.17,8.80,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临床判断危重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达标组6h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24h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LAC/PCHE)的比值预测重症患者颓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入住我院ICU患者的24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指标。按APACHE Ⅱ分值分组,比较各组间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LAC/PCHE比值在APACHE Ⅱ评分10~20分组(1.29±1.60)×10^3显著高于小于10分组(0.26±0.29)×10^3(P〈0.05);21~30分组(441±5.76)×10^3显著高于10~20分组(1.29±1.60)×10^3(P〈0.05);而APACHEⅡ评分〉30分组(21.28±20.16)×10^3明显高出20~30分组(4.41±5.76)×1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与LAC/PCHE比值有显著相关性(r=0.793,P〈0.01)。结论LAC/PCHE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LAC/PCHE比值随APACHEⅡ评分同时升高,LAC/PCHE比值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较为简便,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24h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多发伤患者62例血乳酸水平,行APACHEII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1~20分)、B组(21~30分)、C组(〉30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B、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血乳酸水平(2.8±1.3)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6.0±2.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APACHEII评分(19.0±3.7)分,存活组APACHEII评分(15.4±4.3)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7.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ICU纳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5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入院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转归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比较各项指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结果:存活组休克发生率(24.42%)低于死亡组(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而存活组乳酸清除率(33.27%)高于死亡组(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24.74%)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3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31.96%)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2.8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1.16,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毅  金小洁  陶勇  陆俊国 《海南医学》2014,(24):3606-3609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50例入住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进入ICU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并作组间比较;分别将APACHEⅡ评分、A-aO2值、PaO2/FiO2值与时间点作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检测各项观察指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A-aO2值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ICU 24 h、48 h和72 h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在24 h和48 h分别为0.92和0.96;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2、0.91、0.99。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可靠的指标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乳酸水平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并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A组(<20分)、B组(20~<30分)、C组(≥30分);对比分析三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分别统计治疗后死亡(死亡组)与存活患者(存活组)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分值及血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分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5.3 ±2.6) mmol/L、(12.7±4.8)分]明显低于B组[(9.6±4.3)mmol/L、(33.8±7.4)分]、C组[(14.2 ±6.2)mmol/L、(62.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分值[(13.7 ±6.4)mmol/L、(53.8±12.6)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7.3±4.2)mmol/L、(28.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血乳酸清除率[(3.7±2.4)%]明显低于存活组[(1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0.732,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乳酸,计算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结合APACHEⅡ分值情况,进而对感染性休克的病情程度作出较准确判断,以改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