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根据“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中医可以将其定名为“肺毒疫”。肺毒疫的病因为“疫疠肆虐”、“正气不足”;病理因素有:疫疠、热毒、湿浊、瘀血、正气虚等;病机演变由肺卫表证→肺及半表半里→肺及脾胃→疫毒闭肺→肺及营血→逆传心包→肺气阴两虚等。根据本病的临床证候,适时辨证,制定防治原则。l、控制传染源;2、减少易感人群;3;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4、重视“辨证”与“辨质”相结合;5、抓住主要病变部位:6、寻找传变规律;7、掌握变化,注重轻重;8、重视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方案(试行)″的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中医药防治非典型肺炎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供各地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参考。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一、预防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医预防措施。(一)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肺炎的中医病名当为肺疫,发病有即发、伏发两种形式,分寒湿肺疫和温热肺疫两种类型。肺疫初起邪在膜府,继而邪毒内陷于肺,肺失宣肃,痰湿内生,邪毒与痰搏结,壅滞于肺,肺气郁闭。邪伏期根据体质辨证用药,以益气养阴、透邪解毒为主。发病后当顺肺之性,以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恢复期正虚邪恋、肺脾两虚,治以益气养阴、透泄余邪为主。总体辨寒热虚实、轻重缓急,灵活应用诸法。  相似文献   

4.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ion syndrome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我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可能侵犯人体单核巨噬系统产生超抗原,过度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从中医理论上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属温病,热毒较重、兼有湿邪。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  相似文献   

6.
韩冰  丁瑞丛  李鲜  王培  李志恒 《中医学报》2020,35(6):1141-114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湿温"疫症范畴,乃疫毒挟湿侵袭人体,太阴内伤,内外相引,运化失常,酿湿生热所致。疫病初期,邪在膜原,不可盲用汗下,以防助邪入里。当以疏利畅达气机为先,药力直达,引邪离原;再依据病邪所在部位之不同汗之、下之,使疫毒之邪乘湿而去;待病邪渐去,酌情增强补虚之力,祛除余邪,调养脏腑则病愈人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从“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的角度为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及难治原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归纳总结中医防治COVID-19思路,阐述三焦分治法治疗COVID-19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中医学将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人体正气。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胃肠,治疗上可从三焦分治论治,以宣畅气机、清解上焦疫毒,益气健脾、分解中焦湿毒,通腑存阴、降解下焦浊邪为基本治疗方法。所举案例辨证属湿热毒疫,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之法,用药以透、清为特点,宣畅三焦气机,透达郁热,解毒泄浊,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理论可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医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甲流)等新型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又给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威胁。结合SARS、甲流的防治经验和COVID-19现有病例资料及文献,该文从病因、五运六气、病证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浅析3种疫病的异同。SARS病因属"热毒",病机可见"热毒、瘀血、气阴两伤",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邪为主;甲流属"寒疫",病机为风寒疫毒挟湿,治则以扶阳顾津、解表散寒、化饮祛湿为主;COVID-19属"湿毒",故病机为"湿、毒、虚、瘀、风",治疗以宣肺祛湿透邪为主。结合中医对既往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以及中国临床COVID-19治愈患者资料,为全国人民深入了解和应对COVID-19提供策略,以期完善COVID-19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温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范畴,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可以在温病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寻找有效方药。温病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不少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的宝贵临床经验,可在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中发挥很好的作用。非典型肺炎从临床表现来看,其反应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基本一致,但要注意气分证的表现和治疗,这是病情控制的关键;从治疗上看,温病的治法也同样适用于非典型肺炎,在透邪的同时,要注意扶正,同时根据药随证变的原则,要及时加减用药;从预防角度来看,温病的消毒隔离很重要,在病变后期应注意饮食调护和药物调养,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和防止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SARS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以益气生津、健脾除湿立法处方,并静点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d,1个疗程为10d,分析临床症状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除胸闷症状疗效不明显外,其余如低热、咳嗽、气短、乏力、汗出、腹胀、便秘、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胸片80%恢复良好,仅20%残留斑片影。[结论]中医药治疗SARS恢复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RS的疗效。方法 选择SARS恢复期患者 80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 ;治疗组在西药疗法的基础上 ,给予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肺部阴影吸收、激素撤减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近年来文献可知,中药治疗乳腺癌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中药治疗人乳腺癌、犬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对比和总结,从中药成方加减、中药提取物、中药有效成分等几个方面总结中药治疗乳腺癌的途径和方法,揭示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人、犬乳腺癌的中药临床和实验研究对比,使二者互为借鉴,为犬乳腺癌的中药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人乳腺癌的中药研发提供研究基础和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医对烈性霍乱的认识与定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