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一、古村落保护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所谓的古村落是指那些上朔源头至明清之前,至今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这些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家族创业始祖的传说.笔者理解,古村落一般指的是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的历史的村寨.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村落内的各类桥梁、庙宇、民居、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历史文化名村与古村落密切相关,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的延伸与深化,是古村落的精华与代表,是特定区域古村落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民间历史的载体,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通过对福建传统聚落的调查和研究,探讨古村落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九水古村落的明代民居建筑历经六百余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依然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体现出了很厚的文化意蕴.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些承载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古村落还没被世人了解已经消逝.以西九水村古村落为例,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古建测绘等方法展开研究,对其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及民居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对发掘和保护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祥 《城乡建设》2012,(3):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使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无疑为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提供了干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古村落一旦毁坏至极,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特色,才能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情".因此,要切实保护文化遗产. 建议各地政府抓紧抓好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农村文化保护人才培训、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农村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建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出版"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建设古村落博物馆、古遗址博物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博览馆等.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介绍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现存的建筑、景观与城市如故宫、颐和园、丽江古城等是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建筑设计与制造技艺如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最重要的是现存的文物,其次是对其进行测绘等文档整理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将重心放在掌握技艺的匠师和技艺的保存与传  相似文献   

7.
<正>古村落中的"阳光曲线"门头沟地区是北京最大的古村落群,占全市古村落70%左右,多为明清遗存。妙峰山灵溪地区村落坐落于此古村落群中,建筑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具有较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5)
岭南地区的古村落具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增加、生产方式和生活要求改变等一系列原因,古村落的生存与保护状态令人担忧。合理的开发是防止村镇衰败、激活其生命力、推动村镇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就如何在保护古村落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笔者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很多古村落的传统特色都在慢慢的消失,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流失,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对策,对制度进行完善,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民间组织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处理好新时期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的高速发展使古村落文化迅速消亡,自然消亡成文保护古村寨的主要问题。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改善古村落物质文化环境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古村落文化魅力入手,结合文化特点及村寨现状,改善村寨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增加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古村寨。  相似文献   

11.
《百年建筑》2006,(8):78-79
项目概况 桃花山庄地处奉化市茗山路北侧,南,西,北三面环山,基地处在桃山怀抱之中,山间二条天然溪水汇入用地中央地带,形成一条由北往南走向的带状水系,水面蜿蜒划分案内东,西区域,地形高差达15m;建设用地面积66000m^2,,建筑面积39500m^2,包括独立别墅,双拼别墅,多层花园洋房及大型多功能会所,容积率0.6,绿地率不小于30%。  相似文献   

12.
龚滩古镇     
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顺水而下,到涪陵,右面大山中涌出一股碧绿的江水,是乌江。换乘小船,沿乌江逆水而上,两岸风光旖旎,迎着江风站在甲板上,遥望两岸,“极目楚天舒”,令人心旷神怡。船很小,又是逆行,摇摇晃晃了七八个小时。天近黄昏,逆着晚霞,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矗立在石滩上的一  相似文献   

13.
南国聚落     
设计把聚落空间的多样性融入学校的设计中,提取出南方聚落中屋面、檐下、巷道、庭院和过水廊等空间要素,以现代的手法进行表达. 远观:起伏错落的现代金属屋面,源于画家吴冠中对江南水乡聚落的抽象表达,营造了类似聚落形态的第五立面. 近观:南方夏热多雨,建筑逐级出挑,形成了檐下空间,有利于适应气候.开放了更多的广场空间,同时也使人们在广场中行走视野开阔,直接可以看到树林和河流.  相似文献   

14.
冢斜村是绍兴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条件,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遗存.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一群有识之士的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文章以冢斜村为例,试图对进一步落实历史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合理开发乡村,达到乡村振兴目的,做出一定意义的建设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九树村庄     
《百年建筑》2006,(3):90-91
这个新型的高档住宅开发地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杭州钱塘江畔.由一些小的山谷组成,其东.西、北面环绕着一片稠密的竹林。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在开发构思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有的建筑物呈棋盘图形状分布.尽管规划的楼区分布密集.但相邻的建筑楼区间和大量未建造的开放空间仍保持着相应的距离。通过种植新植物,每个住宅在森林中都显得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6.
城市·乡村     
<正>远离家乡故土,伫立于高楼大厦的窗前,眺望万家灯火,霓虹闪烁,思绪却会闪现老家的小楼以及那繁星点点的星空;于故乡小楼窗前,凝望月明星稀的夜空,冬日的寒意挡不住故土的芬芳,却向往于都市的时尚与奢华。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我们感受着不一样的情感。春节在家一个月,心就在两者之间徘徊。在乡村时,感受着那一草一木:小河虽然没有当年那样的清澈,但仍然留有我当年嬉水"狗爬"、水草缠身的感觉;道路虽然不再泥泞,但还记得雨后赤脚走过、烂泥钻过脚趾  相似文献   

17.
沃达丰村     
, 《建筑创作》2012,(12):152-175
我们是在迪拜,还是在从米兰去往科里斯科的路上?伦巴底州州府的西南地区Via Lorenteggio,环绕着由新建的拥有300 000平方米的沃达丰村而形成的宽敞的新市场,每一个走在Via Lorenteggio那狭窄而极其繁忙的公共人行道上的行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天空。Are we in Dubai or on the road from Milan to Corisco? Anybody walking along the narrow and extremely busy public sidewalk in ViaLorenteggio,an area to the south west of the capital of Lombardy,that skirts along the spacious new agora resulting from the newlyconstructed giant 300,000 sq.m construction called Vodafone Village cannot help but look up into the sky.然后,你就一定可以看到在三座(分别为14、11和9层高)新建的玻璃建筑的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帆,它会让人联想起梅尔维尔的航行,而建筑的底端也正好被称为"鲸"。简而言之,这儿有一个与当地环境无关的海洋象征,给当地人带来了愉悦的惊喜和惊讶。这就是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对这绵延1 000米长,其间布满了工业仓库和大型奥特菜斯店的中等住宅楼的描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双村记     
民乐村的油菜花开了,越过黄得耀眼的广阔田野,远山盘亘在田野的尽头,清幽的连绵起伏的影子,眷顾着这片土地。菜园村的油菜也花开了,一垄一垄地点  相似文献   

19.
西村大院     
西村大院整合项目性质及用地条件,创造围合布局的建筑体量,通过设置空间秩序,释放建筑局部表达的自由度,并使用合理的结构策略与材料工艺,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创造本土生活集群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玉鸟流苏”位于杭州市“中国良渚文化村”中东部,是这个旅游小镇的文化休闲和娱乐中心区域,功能上主要是小尺度的商业空间。A、F地块是“玉鸟流苏”整个项目中的两个地块,由设计师张雷操刀,他将自己对村落的印象抽象成风格化建筑,用过砖墙之间的独特语言阐释了现代都市人对乡村的精神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