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 BASDAI )评分、关节肿胀程度、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水平( CR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7/50),高于对照组的70%(35/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4月~201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用于治疗AS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见效时间较短,相对柳氮磺吡啶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确诊的AS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1例。 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B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C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治疗前后外周关节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情况及血红细胞沉降率( ESR)、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治疗12周后3组疼痛评分及外周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ESR和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白介素-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B组低于C组( P<0.05);A、B组下腰背疼痛、外周关节疼痛、外周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依那西普则对AS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较轻,建议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赵丽琴 《云南医药》2012,(5):459-460
新型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TNF-α)治疗风湿类疾病近年有很大进展,为学术界所瞩目。益赛普(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作为其中的代表性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其价格昂贵,疗程长,长期使用为普通患者难以接受。现以"柳氮磺吡啶片"配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来探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停益赛普的可能性。其临床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不同时间给药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最佳治疗时间。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各45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给予基础药物(MTX)与上午(8:00~10:00)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给予基础药物(MTX)与下午(16:00~18:00)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参数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基于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患者的TJC、SJC、ESR、DAS28-ESR、ACPA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16:00~18:00)给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可能优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8:00~10:00)给药联合甲氨蝶呤,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接受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后联合、持续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纳入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诊AS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分别分为3组。试验组的给药方案为依那西普应用3个月,同时给予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治疗1年;依那西普对照组的给药方案为仅用依那西普应用3个月后停药;沙利度胺对照组仅予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治疗1年。于1,3,6,12个月对患者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SDAI及BASFI改善百分比、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SAS20、ASAS5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1个月后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与沙利度胺对照组BASDA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BASF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3个月后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与沙利度胺对照组BASF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3组BASDA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6个月和12个月后试验组及沙利度胺对照组与依那西普对照组BASDAI评分及BASFI评分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ESR、CRP在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1个月后即出现下降,试验组呈持续下降,而在依那西普对照组于停药后3个月出现再次升高;沙利度胺对照组在用药6个月后出现持续下降。结论联合、持续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对接受短期3个月依那西普治疗后的AS患者能达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服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消炎镇痛;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进行免疫调节抗炎及镇痛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SDAI、BASFI、ESR及CRP的下降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81%,两组数据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活动功能及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AS患者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递减方案皮下注射rhTNFR:Fc.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测量学指数(BASMI);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水平(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BASDAI、BASFI、BASM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TNF-α、VEGF-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FR:Fc递减方案联合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治疗AS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降低,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可用于多种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依那西普在临床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强直性脊柱炎(amkylosing spondylitis)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会侵犯到患者的脊椎和周围关节,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终身残疾,危害极大,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1]。目前,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为探究沙利度胺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1.
1例81岁男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加重,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2次/周;口服甲氨蝶呤10 mg,1次/周。治疗13个月后发现左下颌下无痛性肿物,切除肿物,病理确诊为腺淋巴瘤。术后停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及甲氨蝶呤,随访8个月淋巴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 周与8 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 周与8 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治疗后8 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 ± 2.0)、(5.8 ± 2.2)、(4.2 ± 2.3) 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乃至8 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胡海锦 《中国药业》2014,(23):39-4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在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A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B组后续治疗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C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均后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症评分(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采用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反应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反应,统计治疗后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结果 3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BASDAI,BASFI,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6个月时C组BASDAI,BASFI,ESR,CRP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时,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均为100%,但采用不同后续治疗3个月后,A,B组患者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C组ASAS 2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短期应用治疗AS患者效果较好,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依那西普治疗后,不同的抗风湿药物进行后续治疗的疗效,探求AS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纳依那西普治疗后AS患者63例,记录年龄、病程、性别、急性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HLA-B27;影像学检查及既往DMARD使用情况;依据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标准评价指标。以脊柱炎症评分(BASDAI中的晨僵两个VAS参数的平均值)、脊柱痛及患者整体评价VAS和Bath AS功能性指标(BASFI)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将达ASAS20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100 mg,qn、柳氮磺吡啶1.0 g,bid、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同等剂量治疗,分别在16、20和24周评价达到ASAS20的百分比。并纪录患者各周期的复发率。结果后续治疗中,联合药物口服治疗优于单一药物,于20、24周,联合组患者BASDAI、脊柱痛及整体评价VAS、BASFI、ESR、CRP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组(P<0.05)。24周治疗结束,联合组达到ASAS20的例数及百分比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与沙利度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后续治疗中,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减轻使用依那西普带来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但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远期疗效及远期的安全性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依那西普(50mg,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15mg/周)和柳氮磺吡啶(1.5~2.0g/d)联合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疗程12周后评价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BASDAI、BASFI评分等,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与各自基线相比,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BASFI评分明显改善,ESR、CRP、PLT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患者降低依那西普用药频率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病毒性肝炎感染等情况。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6例,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8例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应用益赛普(etanercept)、柳氮磺吡啶(SASP)均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12周,分别在第0,4,8,12周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为ASAS20、ASAS50、ASAS70、AS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VAS评分、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脊柱侧弯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脊柱侧弯及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及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脊柱侧弯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53.3%),...  相似文献   

18.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中轴关节病变为主,并可累及外周关节的风湿性疾病。外周关节主要累及髋关节,并可导致关节强直功能丧失,是致残的重要因素。国外报道AS髋关节病变为17%~36%,我国报道则为60%左右[1]。目前对于髋关节病变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药物治疗上发现柳氮磺吡啶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抑制髋关节受累进展,另外,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降低髋关节置  相似文献   

19.
宋纯  王华杰  范秀珍 《中国药业》2006,15(16):53-54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8例AS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Thd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观察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痛数、扩胸度、枕壁试验、关节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d是一种治疗活动型AS较好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益赛普治疗6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剂量为50m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总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的评估。结果益赛普治疗后,BASDAI、BASFI、脊柱痛与夜间痛症状以及指地距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赛普治疗后,患者的ESR和CRP这两项炎性指标较前均显著下降,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显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