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身作为军事科技的一项重要技术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隐身技术存在各种缺陷,不能实现对目标的完美隐身。隐身斗篷作为一项新的隐身技术,实现了光的绕射,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隐身。介绍了隐身斗篷概念、分类以及其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舰艇的隐身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和战术指标.吸振隔振等被动控制技术在舰艇减振降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依然无法满足舰艇对声隐身性的需求,因此,开展舰艇的振动与噪声主动控制研究意义重大.频谱塑形主动控制可以通过改变辐射噪声特征的方式对舰艇进行变特性声隐身.介绍了频谱塑形主动控制的内涵,根据自适应频谱塑形主动控制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研究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重要意义和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以及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并介绍了国内外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飞行器等军事科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技术采取改变或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参数,以实现目标的低可侦探性。细水雾红外隐身是基于水雾颗粒的吸收和散射等作用衰减被侦测物体红外出射强度的隐身方式,细水雾颗粒特有的相变和水膜流动性能已在国外舰船领域得到运用。主要研究水膜厚度、水流速度和雾粒直径的变化对被试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基于红外辐射理论、Mie散射理论和雾化喷嘴设计理论建立红外隐身模型,进行ANSYS仿真和MATLAB数值模拟分析,获得降低红外辐射特征参数,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模型的仿真结果。最后对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总结,确定细水雾红外隐身技术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隐身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物 ,是指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采用反雷达探测措施以及反电子探测、反红外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和反声学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降低飞机、导弹、舰艇、坦克等目标的可探测信号特征 ,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不易或难以被敌方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识别、跟踪、定位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隐身技术不仅要求隐身 ,还要求隐声、隐光、隐电、隐磁 ,是一门综合性技术。隐形兵器雄霸战场2 0世纪 60至 70年代 ,在越南战场及中东战场上 ,美制作战飞机饱受雷达制导控制的地对空导弹的威胁 ,损失惨重。由于飞机不可能像陆军的坦克、海军的…  相似文献   

6.
结构型吸波材料及其结构型式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型吸波材料(SRAM)既能承载又能吸波,是当代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阐述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并就结构型吸波材料的现行研究种类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结构型式设计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飞行器隐身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争首先是电子高科技的对抗,而雷达探测与隐身技术又是其主要的对抗领域之一。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是评判目标电磁隐身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速精确的目标RCS分析对于隐身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飞机、导弹、舰船等的雷达目标特性分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FEKO在雷达散射截面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首先是电子高科技的对抗,而雷达探测与隐身技术又是其主要的对抗领域之一.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是评判目标电磁隐身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速精确的目标Rcs分析对于隐身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飞机、导弹、舰船等的雷达目标特性分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某雷达天线结构优化设计过程,针对该雷达天线安装空间的特点和相关技术要求,具体阐述了2 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天线内设备划分成发射分机、电源监控分机、功分器组件和天线子单元4 个模块,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结构设计和热设计,解决了天线内部安装空间不足、电缆布线复杂等问题;另一方面,采用外形隐身技术,对天线骨架进行重新设计,减小了雷达散射截面积,提高了天线的隐身性能。最后通过软件仿真技术,对其隐身性、热设计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如飞机、舰船、导弹等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身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声隐身材料包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及消声、隔声、吸声的复合体,主要用于新一代潜艇.雷达隐身材料能吸收雷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红外隐身材料主要用于车辆、舰艇、军用飞机及其他军用设施,使这些装备和设施的红外辐射与背景基本达到一致,敌人的红外探测器难以分辨.  相似文献   

11.
《机械工程师》2014,(1):I0005-I0005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农”,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从事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他们相信,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敞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舰艇作战或巡航时隐身性能的需要,针对舰艇关键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制造现状,结合应用日益广泛的细分曲面造型方法,以Catmull-Clark (C-C)细分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网格边光顺程度计算的自适应细分算法,将其应用于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原始Catmull-Clark细分算法结果、传统均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该自适应细分算法能够在满足零件设计现实需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减少网格数量,并能克服以往基于均值计算的自适应算法存在的区分能力不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舰艇动力装置是确保舰艇在航行中获得足够的机械能、热能以及电能的重要装置,是舰艇中的核心部分,舰艇动力装置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舰艇能否正常航行,也是确保舰艇保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将对舰艇动力装置的主要构成进行简单阐述,其次对舰艇航行中常见的动力故障进行分析,并对检测与维修系统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舰艇抗冲击能力是提高舰艇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舰艇管道系统抗冲击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舰艇管道系统冲击分析方法、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减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综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舰艇动力系统是舰艇的心脏,其工作能力和运行状态决定着舰艇的综合性能。随着现代舰艇技术的发展,舰艇动力系统及装置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性能也越来越高。在满足现代海运需求的同时,也对舰艇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舰艇动力系统和装置的现代化,需要对其进行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雷达吸波涂层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吸波涂层的工作原理,依据隐身武器装备使用过程中引起损伤状况的原因和损伤部位对雷达吸波涂层的损伤进行分类,并通过理论计算不同机械损伤面积对吸波涂层隐身性能变化。总结了目前美军对隐身武器装备雷达吸波涂层维修的措施和经验。为适应战场抢修的要求提出了研发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容易调节快速固化隐身涂层的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体进行飞机隐身的原理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等离子体的概念和等离子体隐身的原理,对飞机利用等离子体隐身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董宇  张悦  华文深  褚怡 《光学仪器》2012,34(6):80-85
针对目前激光主动探测技术对军队光电装备造成的探测威胁,在不改变光电装备光学结构以及有限牺牲光电装备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其猫眼光学窗口的"隐身"。首先,基于磁致旋光晶体的法拉第效应,设计了加载于光电装备光学窗口前端的隐身装置。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方法,从磁光晶体的性能、隐身装置消光比、隐身装置对像质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该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仿真及其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光晶体能实现良好的消光效果,且加装隐身装置的光学窗口对像质影响很小。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隐身设计能够满足战场环境对军用装备的性能要求,且其消光比和对像质的影响程度能使光电装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实现隐身。  相似文献   

19.
舰艇在大风浪中航行,舰艇长需要对各航行区域的危险度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最合理的航行方案。文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建立了舰艇大风浪航行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再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得到各指标所占的权重,然后对指标量化矩阵进行处理,求出舰艇大风浪中航行区域的灰色关联系数,继而根据各指示构成危险度的权重,最后得出各航行区域的灰色关联度,并对各区域的危险度进行排序,为舰艇长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无人机的侧向雷达散射截面,提出了一种无人机翼梢小翼的隐身结构布局方案:隐身结构的翼面蒙皮由玻璃钢制成,主承力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结构,蒙皮与主承力件之间填充吸波材料。为获得力学特性最佳的主承力结构件的形状,在建立隐身结构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单元法对隐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主承力结构件的形状进行了优化,计算后获得了一组结构质量和翼尖位移最小的解集。优化结果为隐身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