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通信运营商在三网融合、全业务运营的复杂3竞争环境下,选择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作为全业务转型与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主要方向,先后展开了IMS网络建设,基于IMS技术优势向政企、家庭及个人用户提供IP化融合业务.本文就IMS技术优势对用户信息生活及体验的提升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供一种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方案。方案采用超文本传输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H—CSCF)提供Mw接口,接入IMS核心网,实现IPTV和IMS业务的融合组网。使得运营商无需对现有大量的IPTV终端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在基于IMS的电信融合网络中提供IPTV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支持与下一代网络其他业务的融合。对于已经布置了基于IMS通信网络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单地提供IPTV业务,也可以支持IPTV与其他通信业务的融合;同样对于已经布置了IPTV系统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通过对核心设备的简单升级和改造,实现和IMS核心网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IMS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玲  董斌 《电信科学》2007,23(3):37-40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应用的发展,电信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语音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运营商面临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激烈竞争.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正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IMS标准化的进展情况、IMS部署和试验情况以及IMS与其他多种技术的关系,并提出了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和IMS面临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4.
殷月明 《现代通信》2005,(11):40-42
自从3GPP在其3G R5标准中提出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来,人们给予了IMS极大的关注。从众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到全球通信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无不在研究IMS及其对下一代网络(NGN)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融合网络的QoS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网络的融合需要更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体系。引入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框架的QoS资源控制架构是解决融合网络QoS问题的方法。基于IMS框架的QoS控制架构将业务、QoS保证、资源控制和计费结合起来,是融合网络,特别是当前固网运营商急需的体系架构,能解决固网运营商当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使其可以开展更多有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如3D游戏等,有助于运营商从通信带宽提供服务商向通信业务运营商转型。  相似文献   

6.
殷月明 《现代通信》2005,(12):29-32
自从3GPP在其3GR5标准中提出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来,人们给予了IMS极大的关注。从众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到全球通信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无不在研究IMS及其对下一代网络(NGN)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信世界》2005,(47):40-40
一、IMS的概念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负责制订WCDMA标准的国际化组织3GPP在R5中定义的。IMS的提出为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网络提供了面向分组数据包交换的多媒体服务及平台,它的核心特点是基于SIP协议和接入的无关性。由于采用SIP作为核心控制协议,并通过SIP进行业务管理,IMS可以使运营商充分利用SIP的优势,更快速更灵活地开发管理移动多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8.
《电信技术》2006,(1):118-118
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Cinqular无线最近成功并购AT&T的SBC通信以及名列财富百强的通信企业南方贝尔,相继选择了朗讯科技提供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解决方案构筑下一代融合网络。连同之前与朗讯签署协议的Sprint,在北美五大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家决定部署IMS技术,并都选择了朗讯解决方案和朗讯全球服务部(LWS)的网络集成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逐步成为全业务电信运营商,固网/移动网的融合、IP多媒体业务的提供逐步成为国内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3GPP在Release 5版本所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特点是采用SIP(会话初始协议)、接入无关性以及对IP多媒体业务的支持.IMS注定会成为电...  相似文献   

10.
IMS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  董斌 《电信科学》2007,23(3):41-43
本文分析了近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总结了IMS技术标准和网络部署的发展现状,通过综合归纳,指出了IMS近期发展的方向以及运营商部署IMS网络必须考虑的业务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据通信》2005,7(2):108-109
目前,运营商开始把握时机引入面向未来的网络结构。而这种结构的核心就是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一种能够帮助运营商逐步过渡到全IP(ALL-IP)网络的新技术标准。其原因显而易见,他们希望能够利用一个简单有效、低成本而且标准化的网络处理所有业务,标准化可以使运营商不受供应商的限制,随时选用最好的网络设备。  相似文献   

12.
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业界公认的核心控制层融合技术,在运营商推进网络融合进程中备受关注。通过对IMS规模部署中的组网结构、与其它网络的互通、业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运营商在IMS的组网结构上,可以依据IMS用户规模和管理机制等因素,以大区或省为单位建设统一的IMS网络;在IMS业务平台建设上,运营商可以依据现有网络情况,灵活选择利用原有业务平台或新建IMSAS来实现业务融合,同时为固网、移动用户提供业务,同时IMS还可满足运营商多媒体业务推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移动通信》2007,31(2):48
近日,爱立信与塞浦路斯运营商CYTA签订合同,为其提供IP多媒体子系统(IMS)解决方案,以构建全球首批真正的融合IMS网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线电》2006,(12):77-79
11月28日 今天,泰克公司在全球发布了其最新的基于IP的多媒体服务系统测试技术:IMS解决方案。IMS(IP多媒体子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游戏、即时消息等多种功能,对运营商而言,集成了多个网络的IMS服务使其需要深入了解端对端网络的性能,从而了解用户体验,在客户体验质量和网络服务质量之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IMS、软交换、NGN:网络融合和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3GPP在其3GR5标准中提出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来,人们对IMS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众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到全球通信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无不在研究IMS及其对下一代网络(NGN)的影响。可以说,IMS的出现,给本已在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技术方面达成的共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得整个电信网络的演进变得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16.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第三代标准组织(3GPP)在Release5阶段提出的一个开放的网络架构。由于IMS网络具有控制和业务分离,接入无关、统一控制等特点,3GDP、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等标准组织明确IMS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由IMS提供广泛的基于IP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IMS概述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在R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IMS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它是向全IP网业务提供体系迈进的重要一步。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体系结构及其特点,结合IMS的业务支持和基于IMS的增值业务,分析了IMS系统对移动增值业务的驱动能力。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和保护运营商现有投资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运营商引入IMS系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移动运营商在网络演进的大趋势下应做的准备提出建议,为运营商制定网络演进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独立于承载。目前,IMS支持2G和3G的移动接入方式。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运营商引入IMS网络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体系结构及特点,分析了IMS是运营商开发新业务的核心驱动力;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和保护运营商现有投资的基础上,为运营商制定网络演进策略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