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定义已经很明确,即在胎儿分娩24小时内,产妇阴道的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产科疾病中产后出血是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居产妇死亡的第一位I一。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的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产后大量出血易导致产妇贫血、产褥感染甚至席汉氏综合征或死亡,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于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0%,而巨大儿由于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易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本院妇产科对经阴道娩出巨大儿的产妇采取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减少了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5%,是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我院于2005年7月1例产妇发生了产后出血。通过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也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我国产妇死亡人数的49.9%。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达500ml为产后出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产后出血的病例也有随之上升,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低,且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而且妇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给子宫带来不可消除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我院从2008~2010年3年期间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满意,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产科领域中,产后出血(Post partum haemorrhage,PPH)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的25%源于产后出血[1],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预防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对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和产妇死亡有重要的意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罗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2-133
产后出血是指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产后出血17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48例(占产后出血的82.68%),软产道损伤14例(7.82%),胎盘残留16例(8.937%);凝血功能障碍1例(2.90%);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例(2.90%);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0.06%)。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以内经阴道流出的血量〉500mL。多发生在产后2h以内,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5%,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位。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及并发感染。休克时间过长者,即使获救,仍有严重的并发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Sheehzns),应特别做好预防工作。由于产后出血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抢救成功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产妇生命。2001年8月-2006年8月,在本院分娩产妇4562例,发生产后出血118例,发生率为2.59%,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前瞻性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原因、产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应对措施等。结果:产后3小时内出血25例,占71.43%;产后出血300~900mL者24例,占68.57%;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15例,占42.86%。结论:阴道分娩后出血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早发现、早治疗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为产科危急重症,是产妇主要死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90%】。近期我院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加强宫缩治疗顺产的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剖宫产1102例,发生产后出血27例,发生早期产后出血25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分析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59.2%;胎盘因素,占18.5%;瘢痕子宫,占3.7%;子宫切口延裂3.7%;子宫切开感染,占3.7%,子宫复旧不良,占3.7%。结果:27例出血产妇均全部抢救成功,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发生贫血10例,总输血例数16例,输血量为300~2200ml。结论:剖宫产术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故预防官缩乏力和避免胎盘因素出血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后痔疮不但疼痛,而且便后容易出血,使产妇活动哺乳受限,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量。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终生不愈。笔者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60例产后痔疮产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生于产后两小时内,大多继发宫缩乏力。多年来,为防治产后出血,临床上常采用注射缩宫素和放置米索前列醇,但这两种药物时部分产妇效果不佳,甚至对个别产妇无效。我所从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有目的的选择了有潜在宫缩乏力因素并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100例,采用静脉缓慢推注(5—10分钟)10%的葡萄糖酸钙(合并心脏病慎用)联合使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预防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疗效证明该方法简便、经济、高效、安全、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4例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经过治疗和全面护理,产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愈合出院,未发生死亡或子宫切除。结论:给予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有效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预后,对于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其中产后2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而由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0%以上,为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胎儿过大使得子宫过度膨胀,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增加,精神紧张,导致宫缩乏力,易引起产后出血。为确保母婴健康,防治产后出血,降低手术产发病率,我们采用静滴催产素附加钙剂的方法,增强子宫收缩力,减少产后出血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占同期分娩数的2.3%,出血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正确掌握时机,正确判断和处理产后出血对挽救产妇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5%,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相当严重,轻则削弱产妇抵抗力,易发感染,重则导致出血性休克造成死亡。因此,做好术后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本人对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年1月~1997年6月收住院的产妇共2501例,剖宫产355例,占分娩总数14%,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146例(行会阴侧切、直切、臀位分娩、胎头吸引或自然分娩),其中发生产后出血46例,发生率为2.l%。2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纽80例和非出血组820例。结果:产妇年龄〉35岁、流产≥3次、产次≥3次、剖宫产、不良心理情绪、产妇贫血、血小板异常、前置胎盘、胎盘粘连、产程异常、产妇妊高症、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子宫发育不良均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掌握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遵循复苏、评估、止血、会诊及治疗并发症的原则,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栽院2261例产后出血采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261例产后出血产妇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切除子宫治疗,无一例死亡,治愈率这100%。结论:做好早期预防,加强产程监测,产后观察,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