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症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联用度洛西汀与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2、3、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4周血清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可改善疗效,缓解疼痛症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盖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67-267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抽选入院治疗的220例PHN患者,并编号分组,其中110例服用加巴喷丁治疗者记为观察组,服用外形和气味与加巴喷丁相同的模拟胶囊治疗者为对照组。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患者神经痛的缓解情况以及睡眠、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SF-MPQ评分分别为(4.3±0.5)分和(25.4±0.5)分,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和SF-MPQ评分(P<0.05);观察组PSQI评分为(11.5±0.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为(25.4±0.5)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加巴喷丁对PHN的疗效肯定,患者容易耐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天福  高晖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29-2331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4例),所有患者根据糖尿病治疗原则进行降血糖治疗。此外,观察组患者接受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4周末的VAS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两组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口干、嗜睡、乏力、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31%比34.38%,4.23%比26.56%,0.00%比23.44%,0.00%比15.63%,χ2=4.059、13.308、4.059、4.059,均P<0.05),两组恶心、心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相当,但是度洛西汀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丁丙诺菲透皮贴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独应用加巴喷丁;试验组:加巴喷丁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5 mg,每7天贴敷1次。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逐渐调整加巴喷丁剂量,直至患者疼痛评分<4分,两组患者加巴喷丁最大剂量为1 800 mg/d。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4、8周的疼痛评分(VAS)、睡眠评分、加巴喷丁日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4、8周,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加巴喷丁的用量较小(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可以显著降低加巴喷丁相关不良反应头晕、嗜睡的发生率(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丁丙诺菲透皮贴对PHN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加巴喷丁,不良反应较小,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卡马西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睡眠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老年PHN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普瑞巴林150 mg,2次/d口服,联合应用芬太尼透皮贴4.2 mg,每72 h更换1次;B组:单独应用口服普瑞巴林150 mg,2次/d口服。两组分别治疗8周。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4、6、8周时的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A、B组的VAS评分为7.79±0.92、7.70±0.87,治疗2周后降至3.89±1.07、6.33±0.73(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亦存在相似情况。治疗后8周,两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除一般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对PHN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PHN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加用盐酸曲马朵缓释片。记录用药最大剂量,两组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最大用药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更明显,治疗后各组自身前后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治疗PHN效果优于单用加巴喷丁,能减少用药量,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GBP)联合阿米替林、曲马多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伴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PHN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GBP胶囊联合阿米替林片、曲马多缓释片;对照组单用GBP胶囊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1周、第4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镇痛程度进行VA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第1周和第4周开始,两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BP联合曲马多、阿米替林治疗PHN伴焦虑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宣泄和放松疗法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宣泄和放松疗法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癌痛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宣泄和放松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进行疼痛强度评分和焦虑(SAS)状态评分。结果2组患者SAS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VAS评分(36.04±8.51)和(2.27±1.27)分于对照组的(38.12±7.38)和(3.17±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泄和放松疗法有助于减轻晚期宫颈癌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者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在不同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的癌痛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根据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AS、SDS评分以及SF-36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36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缓解躯体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组伐昔洛韦剂量加倍,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8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再电话随访一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头面部、上肢及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神经妥乐平和1%利多卡因进行SGB。在每次阻滞前、阻滞后15min观察2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oS)。结果SGB后15min2组血压、心率均下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组治疗前VAS为8.84±0.66,QS为3.78±0.31;治疗8周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11±0.38和0.22±0.13,与治疗前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妥乐平和1%利多卡因行SGB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治疗作用,且前者止痛效果优于后者,而且霍纳综合征发生率低,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改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因此是临床治疗本病的较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银质针密集针刺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66例RA伴有顽固性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质针治疗组,每组133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口服,功能训练。银质针治疗组采用密集型热银质针,中成药口服和功能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法评定疼痛程度,并采用SF-36量表评定生存质量。结果银质针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9.75±8.26)个月,银质针治疗组疗效稳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银质针密集针刺加中成药口服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0)给予普瑞巴林口服150 mg.d-1,对照组(n=40)给予卡马西平600 mg.d-1,观察时间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疼痛程度,采用中国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观察治疗期间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持续睡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治疗带状孢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按自愿原则将168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42例。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维持治疗每日225mg;C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每日375mg;D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VAS)变化、睡眠障碍指数(SPI)变化,并评估重点睡眠干扰评分(EMSIS)、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VAS、SPI、EMSIS均明显优于A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VAS、SPI、EMSIS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和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SPI和EMSI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VAS评分、SPI、EMSIS和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上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29%、90.48%、92.86和73.81%,治疗优良率分别为21.43%、71.43%、83.33%和54.76%。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A、D组,治疗优良率明显好于A、B、D组(P〈0.05)。结论相比于安慰剂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在PHN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干扰。为了提升治疗有效率,剂量宜选择每日375mg,分3次口服;但是,普瑞巴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运用中,必须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改善留置双J管引起的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76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留置双J管4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出院后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4 mg/(次·d),服用4周,而对照组(39例)未使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拔管时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存质量调查(SF-36)问卷调查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发生率、VAS评分及IPSS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7/37) 45.9%比(34/39) 87.2%;(3.7±0.8)分比(5.8 ± 1.2)分,(16.5±2.3)分比(30.2±5.3)分,均P<0.05];2组患者SF-36量表中各项指标中,社会职能和情感职能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12)分比(83±10)分;(82±11)分比(77±12)分,均P>0.05].本研究中2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酸坦洛新缓释片可以改善留置双J管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立  张友章  陈刚 《中国医药》2014,(10):1519-1521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片(0.1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程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8周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4.0±1.8)、(2.4±0.7)、(1.0±1.1)分,对照组:(4.3±1.7)、(3.1±0.8)、(1.8±0.9)分,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8.9%(62/90)和54.4%(49/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食欲、兴趣爱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0.3)分比(4.3±0.9)分、(2.7±0.9)分比(7.1±1.4)分、(2.4±0.2)分比(6.3±0.6)分、(2.9±0.5)分比(6.9±1.1)分](均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90)比8.9%(8/90),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恶性肿瘤患者执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地治疗晚期肿瘤提供参考。方法122例确诊的Ⅲ期或Ⅳ期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后分入抑郁组(n=86)或非抑郁组(n=36)。所有对象接受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抑郁组患者口服盐酸舍曲林25~75mg/d抗抑郁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在基线及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程度,采用0~10视觉等级模拟(VAS)法进行疼痛评估,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SCT)评价执行功能,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基线时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焦虑抑郁程度、执行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过抗抑郁治疗,抑郁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但仍显著高于非抑郁组。WSCT分析表明治疗后抑郁组错误总数平均改善(12.1±4.5)分,而非抑郁组却恶化(-2.3±3.8)分。抑郁组成绩的改善得益于持续错误数的改善[(10.8±3.7)vs(-2.4±3.5)],而非抑郁组成绩恶化的主要原因为非持续错误数显著增加[(-8.1±4.7)vs(1.7±4.2)],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SF-36分析发现基线时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各维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抑郁组VT、SF、RE、MH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19.4±10.8)vs(-8.2±7.9)、(28.8±13.5)vs(-11.3±11.0)、(14.9±11.3)vs(-8.6±8.8)、(25.4±10.5) vs(-4.7±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AMA、HAMD、疼痛评分、肿瘤分期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抑郁是导致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执行功能下降和的重要原因,舍曲林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执行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