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风宣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卵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总IgE、IL-4、IFN-γ、组胺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IL-4、组胺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1),消风宣窍汤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能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能促进IFN-γ的产生,抑制IL-4的形成,促进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恢复平衡,从而减轻EOS的活化,减少IgE的合成,减少组胺的释放,从多方面阻止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益生菌DNA对卵清蛋白(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培养益生菌,提取DNA,取6-8周Balb/c小鼠OV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益生菌DNA滴鼻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用已提取的益生菌DNA液滴鼻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E及IL-4,IL-10,IFN-γ,IFN-γ/IL-4。结果益生菌DNA滴鼻组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DNA滴鼻组IL-10,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DNA干预治疗通过调整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变应性鼻炎起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蓉  鹿道温 《当代医学》2010,16(36):54-55
目的探讨IL-2、IL-4、IgE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哮喘)、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合并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IL-4、IgE。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哮喘组的病人血清中IL-4和IgE呈高水平,IL-2呈低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最为突出,其中IgE与哮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IL-2的水平与变应性鼻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IL-4的水平也最高,但三组分别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病人血清中IL-4、IgE呈高水平,IL-2呈低水平,说明存在Th1/Th2失衡现象,提示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失衡是发展为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共4周,观察组加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次/d,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26,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46,P〉0.05),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曹廷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90-1692,1695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3)、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AR)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测定125例AR患儿、120例非应变性鼻炎(NAR)患儿及1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1,25D3水平,ELISA法测定三组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及血清Ig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1,25D3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的关系。将AR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A组)及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1,25D3、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水平变化。结果:AR组血清1,25D3、IL-2、IFN-γ明显低于NAR组及正常组,而IL-4、IL-10、IgE水平明显高于NAR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NAR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可知,1,25D3与IL-2、IFN-γ呈正相关,而与IL-4、IL-10、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B组患儿治疗后1,25D3、IL-2、IFN-γ高于A组,而IL-4、IL-10、Ig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D3缺乏或不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作用机制为1,25D3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迟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57-58,6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IFN-γ及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18例来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相同数目的 健康者组成,观察组患者给予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FN-γ及IL-4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注射地塞米松后,显效率为62.39%,有效率为34.40%.②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方面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而IL-4的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含量升高,IL-4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后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生的阻止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IFN-γ及IL-4的含量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观察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治疗的免疫学机制.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针灸治疗组,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定,分别检测血清IFN-γ、IL-4的含量.并设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①治疗前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二者比值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2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且二者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IFN-γ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明显负相关(P<0.01),IL-4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明显正相关(P<0.01).提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气脱敏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脱敏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及寻求二者相关性。方法总结31例实验组患者服用益气固表脱敏汤治疗疗效(症状积分),并选取12例非变应性鼻炎住院病人设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IgE和IL-4水平,且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用药前、后比较,血清中IgE浓度和IL-4浓度明显下降(P〈0.01),而实验组用药前与对照组比较,IgE浓度和IL-4浓度明显增高。结论IgE及IL-4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发病过程。益气固表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确切疗效,有抑制浆细胞产生IgE及IL-4的功能。血清IgE和IL-4相关性分析中证实二者具有相关性,说明IL-4具有诱导产生IgE并调控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总IgE和Th1细胞/Th2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分析中成药鼻康片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6)、西药对照组(n =6)、实验组(n=6)4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西药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鼻康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鼻康片可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Th1/Th2的比值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康片可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增加IFN-γ的水平,调节Th 1/Th2的平衡来发挥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自血穴注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自血穴注疗法,对照组用针刺结合药物穴注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检测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差值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自血穴注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免疫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13.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239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将3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穴位贴敷治疗组239例与特异脱敏对照组100例。比较2组在三伏天与非三伏天、季节性与常年性、穴位贴敷与常规特异脱敏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IgE、IgM、IgA、IgG的变化,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组在三伏天与非三伏天、季节性与常年性、穴位贴敷与常规特异脱敏组在疗效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治疗后IgM、IgA、IgG均较治疗前增高。IgE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穴位贴敷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方法简便、疗程较短、疗效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和20例健康志愿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的含量.同时对比常年性鼻炎及季节性鼻炎患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的含量.③结果 鼻炎组血清IL-18含量为(97.02±20.67)ng/L、IL-12含量为(72.64±15.77)ng/L、IFN-γ为(0.54±0.19)n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IL-18含量为(212.75±32.96)ng/L、IL-12含量为(136.55±17.88)ng/L、IFN-γ为(1.41±0.22)ng/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水平低于季节变应性鼻炎患儿,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IL-18、IL-12、IFN-γ在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表达降低,说明其可能参与了对变应性炎症中抗炎抗过敏作用,且3种免疫因子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洪燕 《现代医学》2014,(8):909-912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的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各48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口服咪唑斯汀10 mg·次-1,1次·d-1;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g·次-1,1次·d-1。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5、TNF-α、IFN-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5、IFN-γ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低于西替利嗪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湿疹的治疗应优先选择那些对Th1/Th2失衡改善作用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屠越坷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99-700,720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变化。方法对240例≤17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检测,将受检240例患者分为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4组,分别对过敏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宁波地区≤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总阳性率及总IgE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4个年龄组血清总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个年龄组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只有户尘螨粉尘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4个年龄组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牛奶、牛羊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4个年龄组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0.01)。结论吸入性过敏原是引起≤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和年龄有关,其余几种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血清总IgE阳性率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总IgE的水平,并与30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脱敏治疗1年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增高,IL-4和总Ig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脱敏治疗可调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降低总IgE,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Grave's病未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各加例,健康体检者39例,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限理和IFN-γ的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降低均不明显(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6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可能共同参与Grave's病的发病过程,但是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Grave's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辛芩颗粒与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1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人。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加用辛芩颗粒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4和YKL-4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FN-γ浓度水平均上升,IL-4和YKL-40浓度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IL-4和YKL-40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辛芩颗粒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病情,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后鼻腔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变化。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三组,分别进行针刺、鼻腔喷激素、鼻腔喷生理盐水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及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与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鼻腔喷激素患者治疗后IL-2及IFN-γ含量与鼻腔喷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能达到与鼻腔喷激素同样的效果,但能减少鼻腔喷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