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2):12-14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菌间作共生从三个方面改善土壤环境:(1)菌包的间作提高了土壤水分;(2)降低了土壤容重;(3)改变土壤易酸化的特性,提高其pH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两种新型的有机叶面肥在茶树上的肥效和效益比较,试验通过在茶园日常管理中设置喷施植物提取物SA-1、氨基酸有机肥YM-1和对照CK处理,调查研究施肥后一个周期内茶树生长、产量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改善制茶品质,最终体现在提高茶园产值和效益上,是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对于实现茶园化肥投入减量和茶树轻简栽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Ⅰ(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4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50%~60%)的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Ⅲ(纯茶园,遮光度为0)和模式Ⅱ(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m×8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30 ~ 40%)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模式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和日均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大而降低.模式Ⅱ和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光补偿点比模式Ⅲ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降低了11.95%和27.41%,表明茶树叶片在弱光下可以降低其光补偿点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用于其自身的正常生长.不同模式内茶芽长、百芽质量均表现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和模式Ⅱ内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式Ⅲ,分别提高了58.14%和36.04%,模式Ⅰ与模式Ⅱ咖啡碱含量分别比模式Ⅲ高31.18%和29.83%;氨基酸、儿茶素及咖啡碱含量均为春季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4.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农业与技术》2012,(2):96+178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提高.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其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中又以福建福安的坦洋工夫茶最为著名.而茶叶品质的优劣,主要与茶树的种植及茶园的管理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增刊启事     
生态茶园指的是,在同一片茶园上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实施立体复合栽培,人为地创造良好的多物种并存的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保持茶叶持续发展的茶园。两年来,我乡建设1200多亩生态茶园。同时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主要综述近年来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从利于美化茶园、形成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抑制病虫害发生4个方面分析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此种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茶树属于山茶科,耐湿、好阴,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我国茶树多以茶园栽培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受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难有提高。因此,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栽培的技术水平,是确保茶叶高品质的重要举措。1茶叶无公害基地的选择无公害基地可选在僻静的高山区,因为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的土壤,无论红壤、黄壤或者沙壤,湿度都较高,土壤pH值一般在4.0~6.5,符合茶树最  相似文献   

9.
对"乔—灌—草"生态茶园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乔—灌—草"立体复合栽培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茶树生长和优质高产。详细介绍了"乔—灌—草"立体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促进该模式在茅山丘陵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茶树修剪是茶园优质高效栽培管理中重要的农艺措施。概述了茶树修剪的生理效应和生理适期,简述了茶树不同修剪方式及其技术要点,提出了不同树龄、不同地形、不同采摘方式和采制不同茶类茶园宜采用的修剪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茶园间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间作对茶园光照、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及土壤温度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87-1991年进行新老茶树套种换种的研究,结果证明,新老茶树生育协调,新茶树第3周年正式投产,第4周年平均每公顷产鲜叶6979kg。这种改植方法具有控制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幼龄茶树生长、提高土壤肥力、稳定茶叶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重庆市某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的重金属Pb,Cd,Cr,Cu,Hg和As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Cd的含量稍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基本上均小于1.0,表明茶叶和茶园土壤基本上未受这6种重金属的污染,茶叶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茶叶对土壤中Cd、Cu和Hg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茶树新梢富硒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施硒、喷硒及施硒后喷催芽素等富硒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土壤施学是叶面喷硒均影响茶芽萌发和生长;早春土壤施硒(50mg/Na2SeO3)叶面喷催素(0.5%)既可提高茶叶硒含量又可提高促进越明发生长,有较好地解决茶叶生产上提高茶叶中有机硒含量与茶叶产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园测土配肥及其叶面营养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茶园土壤养分情况,研究茶园叶面施肥技术。[方法]根据茶园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和茶树需肥规律配制叶面肥料,对茶树进行叶面营养调理,并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该茶园土壤pH值为4.21,可施偏碱性肥料以提高土壤pH值至茶叶适宜的pH值范围。该茶园有效磷、钾和镁含量分别为14.00、83.00和24.60mg/kg,均低于优质茶园的土壤指标;有效氮含量高达213mg/kg;铁、锰、铜、钙和锌含量分别为62.40、20.17、1.93、2.80和2.53mg/kg。制备的叶面肥料包含氮、磷、钾、钙、镁、硫、锌、锰、钼、硼。在茶叶采摘前20d和10d各喷施1次,茶叶增产10%,茶多酚含量提高2.02个百分点,咖啡碱、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茶园土壤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扩种茶园绿肥的必要性,分析了发展茶园绿肥的潜力和茶园绿肥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未来茶园绿肥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低丘红壤低产茶园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红黄壤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其中一部份为低丘红壤。实践证明,茶树是红黄壤地区农作物生态体系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战略性经济作物之一。石门农垦场以茶为主,1979年以前连年亏损。1979年开始在摸清茶园基础的前提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4063亩低产茶园进行了综合治理,历时9年,从根本上改观了茶园面貌,改善了土壤条件,提高了茶园单产,增加了经济效益。1979年至1987年茶园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1978年提高118.6%,1987年3400亩采摘茶园,平均亩产达到211.3公斤,使茶叶总产量、单产、总产值、上缴茶叶税收和茶叶净利润分别比1978年增加2.34倍、1.66倍、5.98倍、2.49倍和6.95倍。种茶工人平均每人年收入达到2506元,比1978年增长9.4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