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用以对含酚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它既能分离酚而予以回收,还能使废水中酚达到或接近排放标准。对于高浓度的含酚废水,历来采用甲醛法处理,但该法既消耗大量甲醛,又造成二次污染。为此,我厂于1985年着手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研究,并与环科所共同完成了液膜技术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中试任务。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实验室工艺参数,以及各种因素对除酚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影响乳状液膜处理含氰(CN~-)废水的主要因素。在较佳操作条件下,含CN~-100ppm以下的废水经处理后可降到0.5ppm以下。该液膜体系在除氰的同时,也能降低废水中酚含量。采用转盘塔可连续处理含氰废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含酚废水的危害,各种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液膜分离技术、中空纤维膜技术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品碱洗产生大量的含酚碱洗液,采用液膜技术对该碱洗液进行了处理研究,试验用碱洗液的含酚浓度为200-4000mg/L,在V乳液∶V废水为1∶20、乳液复用一次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酚浓度小于30mg/L。  相似文献   

5.
我们液膜课题组承担的“液膜分离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由省科委主持已通过技术鉴定。此项研究成果,用于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脱酚率高。我们研制的一套乳状液膜法脱酚中间工业试验连续装置,在太原煤炭气化公司焦化厂试验运行半年多,表明其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合理,操作条件稳定,可保证脱酚效果。对焦化厂废水处理中,可使挥发酚含量从500—1000ppm降到0.5ppm以下(见表一),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七月七日至十日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了全国第二次液膜技术论文交流会,共交流论文二十篇,内容包括废水处理,金属的提取和基础研究等;如液膜法处理含氰,对氯苯磺废水和含醋酸、酚、十八  相似文献   

7.
液膜法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中试工艺与设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乳状液膜处理太原焦化厂含酚废水所用的中试工艺与设备(处理废水能力为1.7t/d)。当废水中酚浓度为500—1000ppm时,经二级处理可下降到排放标准0.5ppm以下。作者提出采用锥孔转盘塔,它是在RD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改型RDC,特别适用于低界面张力体系。实验结果表明:锥孔转盘塔能提高传质效率,可使传质单元高度降低25%。  相似文献   

8.
液膜分离是一项新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处理效果好、能耗和投资较小及应用范围较广等优点。国内外对液膜法除酚的技术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尚未实现工业化。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液膜组用自已研制的表面话性剂LMS-2在广州南中塑料厂以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已取得成功。本文介绍采用液膜法处理双酚A生产中的含酚废水的试验情况。东风化工厂在生产环氧树脂的原料双酚A的过程中,每天排放含酚废水约10吨,含酚浓度达6000~8000mg/l,含H_2SO_415~20%。试验证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含酚3500mg/l左右的废水经液膜法2—3级处理后,除酚率可达99.98%,残留酚可降至0.5mg/l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排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对乳状液进行显微观察的方法和结果,有助于了解乳粒大小及其分布状况。介绍中试规模条件下,液膜脱酚技术中影响乳状液使用的一些因素。应用乳状液膜法处理浓度为500~1000ppm的焦化厂含酚废水,在连续式分离设备中,经过二级处理后,酚浓度可以下降到排放标准(0.5ppm)以下。用破乳后的回收油相再试制成乳状液连续运转后,脱酚效果也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含酚废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 工业废水,经济而有效地处理含酚工业废水极为重要。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具有快速 经济高效的优点 ,是一种极 具发展前途的含酚工业废水 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催化氧化含邻甲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级铁氧化合物(自制)用作催化剂催化H2O2对含邻甲苯酚废水进行催化氧化降解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处理含邻甲苯酚废水的最佳条件为:H2LO2浓度为20%,催化剂用量为0.8g,反应温度为80℃.处理模拟废水,邻甲苯酚(1000ppm)的去除率大于99%,农药行业废水中邻甲苯酚(1150ppm)的去除率大于95%.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以进行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润泉  姚立忱  刘伟 《广东化工》2014,(7):163-164,170
经生化法处理后的含酚焦化废水,CODCr、总酚化合物、色度没有达到排放标准。通过试验研究了絮凝沉淀—膜分离法对含酚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pH、停留时间对絮凝出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加量大于30 ppm、pH在7~9之间,停留时间大于24 h时,絮凝法有最好的效果。絮凝后出水进入反渗透装置,出水效果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 苯酚丙酮成套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化工生产装置,以苯和丙烯为原料,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和丙酮。设计能力为年产苯酚5万吨,丙酮3万吨。苯酚丙酮装置正常运转时的生产污水总量为15.6T/h。按水质划分为含酚废水,过氧化氢异丙苯废水和含铝废水三个系统。在装置内这三个系统分别设有废水予处理设施。含酚废水是从苯酚单元中和蒸馏工段排出的生产废水。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酚、丙酮、异丙苯、羟基丙酮等。在装置内设有脱酚处理设施。采用萃取法两步抽提回收苯酚后,经丙酮回收塔回收丙酮。处理后废水的含酚量小于150ppm。正常运转时含酚废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概述了液膜的组成与分类,并简要分析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随后重点评述了液膜分离法处理含酚废水、含氰废水及有毒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乳化液膜的研究——含酚污水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新培  章元琦 《化工学报》1980,31(4):333-340
液膜是用于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它是由两个不混溶相形成乳液,然后将乳液在第三相(连续相)中分散而成。在本工作中,我们应用在油中含有NaOH溶液的液膜处理了含酚为300—950ppm的含酚污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98%的酚脱除,而乳泡的破裂每小时小于1%。计算了酚通过液膜的总包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6.
<正>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它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它的处理方法为:采用98%的浓硫酸,缓慢的滴加到废水中,对废水进行p H值调节;将酸化后的废水经过滤后泵入集液器中,并除去悬浮物和焦油;将废水清液、QH-1络合萃取剂通过计量后泵入萃取设备中进行多级逆流萃取脱酚;废水清液经过5级逆流萃取,脱酚后的废水进入生产工序回用或进入下一级生化处理工序;5级逆流萃取后的负载萃取剂进行3级逆流反萃,反萃后的溶剂  相似文献   

17.
液膜分离技术是一项崭新的工艺。本文在探索分离设备转盘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塔内构件—采用了多锥孔转盘,提高了传质速率,避免了返混和液泛现象,使转盘塔分离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二级处理,使含酚废水含酚量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上海化工》编辑部: 对贵刊1989年第一期所载我厂何建文撰写的“液膜技术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一文内容,现作如下补充及说明: 1.“液膜技术”中型试验是在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41页第8行“并与环科所共同完成了……”中,“环科所”系指“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3.42页第7行“补加10%的表面活性剂”应为“补加1%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缙云县五云化工厂采用磺化煤吸附法,处理克瘟散杀菌剂含酚废水,使污水含酚下降到0.5ppm左右,与车间其它用水混合排放,同时将解吸磺化煤中的高酚碱液,用以做克瘟散中间体硫酚钠,使污水中的酚得到回收利用。该厂试验生产规模为年产30吨克瘟散。每生产一吨克瘟散,约产生13吨左右的污水。该污水偏酸性(pH=1~3),除主要含酚外(100~200ppm),尚有硫化物(60~80ppm)、氯化物(200ppm)、磷酸盐(2000~2500ppm)、氯苯(6~9ppm)等。该厂使用的磺化煤是一种多孔性、多官能团的阳离子交换剂,吸水后膨胀系数为1.10~1.15。在酸性条件下,含酚污水以一定的流速通过磺化煤吸附塔时,磺化煤官能团上的氢离子被酚取代。当磺化煤吸附性能下降后,用  相似文献   

20.
齐亚兵  罗橙  张思敬 《化工进展》2021,40(Z2):348-355
含酚废水难降解、毒性大,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含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相关化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液膜脱酚技术由于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分离效率高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其在含酚废水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乳状液膜脱酚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液膜脱酚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液膜的稳定性和易于破乳。支撑液膜脱酚技术目前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研究关注点是如何提高支撑液膜的稳定性。聚合物包容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核心是如何提高酚通过膜时的膜通量。本文从液膜系统的构筑、脱酚过程、研究及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液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液膜脱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