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时的输出电压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时波形畸变的原因和影响 ,将波形畸变分成瞬态畸变和稳态畸变 ,并针对不同畸变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控制方式 ,即根据非线性负载投入瞬间的冲击电流大小 ,采用自适应调节输出电压幅值的限流方法 ,以改善瞬态畸变程度 ;采用瞬时值波形反馈、无差拍控制技术来补偿稳态畸变波形 .给出了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对改善逆变器输出波形具有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2.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为提高逆变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获得比较理想的正弦输出电压,优化逆变器的性能,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双降压式光伏逆变器。对DC/AC逆变器的构成原理,控制方案等进行了研究。在控制上,采用定环宽两态调节的滞环电流控制策略。深入分析了两态滞环电流控制的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逆变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阐述了所采用的双环控制的电流滞环控制基本设计方法。Matlab软件仿真表明,控制策略简单、有效,使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输出电压波形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死区时间对单极调制的正弦脉宽幅度调制(SPWM)光伏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根据开关管的开关特性,提出了在正弦基波换相处设置死区时间的方法,并对死区时间的计算给出理论推导。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输出电压波形,有效地降低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各种规则采样的正弦PWM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数学描述,得出不同采样条件下相应电压波形的付里叶分解式。较严格的数学推导过程,为理论上对逆变器输出的谐波成分计算分析提供了依据。原则上这种分析方法可用于其它调制波形时PWM逆变器的分析,只要该调制波可用有限项正弦级数表示。本文最后还给出一个PWM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实测频谱,它显示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PWM逆变器输出的电压波形一般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这对电机的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严重时,会使电机运行故障。针对PWM逆变器谐波含量多、谐波次数较高的特点,采用二阶LC低通滤波,对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降低了输出波形的总的谐波含量值,对纹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分析了LC滤波器的谐振抑制问题,并给出了LC滤波电路的设计,最后在6 k W的煤机牵引变频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输出波形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由于直流输入电压波动,带非线性负载和死区效应引起的单相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大,品质下降的问题.将迭代学习控制应用到逆变器波形控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和双闭环PI控制相结合的逆变器新型复合控制策略.运用极点配置对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采用双闭环PI控制提高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改善逆变器的稳态精度.最后借助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获得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的波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移相调压、谐振电容分压输出的恒压正弦波可控硅逆变器电路。这种逆变器电路既保留了串联逆变器的优点,又做到了像改进型的并联逆变器电路那样具有很好的负载特性,既无滤波环节,又无功率输出变压器。当所需要的交流负载电压(有效值)与直流电源电压相近时,在400赫到10仟赫的频段范围内,这种恒压正弦波可控硅逆变器的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多电平逆变器用于高电压大功率场合,可有效解决单只功率开关器件电压及电流定额受限的难题.基于这一优点,设计了适用于负载串联谐振的三电平感应加热逆变电源,给出了三电平逆变电源的拓扑结构,并采用PS-PWM(移相-脉宽调制)输出功率控制策略,在有效控制和调节输出功率的同时,改善了输出电压与电流波形的质量.采用PS-PWM控制方法,在器件额定电压确定时可提高1倍逆变器容量,且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谐波也明显减少.利用PSPICE对25 kHz、540Vdc的超音频感应加热逆变电源的实际工况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功率控制策略的正确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微电网中采用传统双环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均分精度较低以及输出电压和频率的偏移问题,分析了并联系统的功率均分机理及输出电压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阻抗和输出电压-频率瞬时值调节的逆变器并联运行功率与电压均衡控制策略。在传统的双环控制器中增加虚拟阻抗环,改善了输出阻抗特性,采用P-ω、Q-V下垂控制法提高了功率均分精度;同时加入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调节环,对由下垂引起的电压、频率的偏移进行二次调节,能保证较高的输出电压质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功率与电压均衡控制策略使孤岛微网中的并联逆变器较好地均分负载功率,同时维持输出电压和频率为额定值,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电压型PWM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数学模型,分析其谐波分布规律,以改善PWM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抑制谐波污染.针对电压型PWM逆变器建立了基于SHEPWM的数学模型,根据特定消谐技术求解非线性方程组,采用同伦算法获得开关角数据,以保证特定消谐方程组的解在大范围内快速收敛.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电子晶体管(SET)和PMOS管串联产生的负微分电阻(NDR)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SET/CMOS反相器.该反相器利用NDR特性与NMOS负载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构成两个单稳态点,实现反相功能.应用HSPICE仿真器,采用精准的单电子晶体管的子电路模型及22nm CMOS预测技术模型对该反相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反相器的功能正确,具有比传统CMOS反相器更低的功耗;与其它单电子反相器相比,该反相器可在室温下实现输出电压全摆幅,且具有较低的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测量TTL反相器和CMOS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曲线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应用简单的数学函数关系式对示波器的x轴重新标定,将x轴代表的时间转换为输入电压。从而使TTL反相器和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能够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形象而又直观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单级式光伏逆变器,改进后得到单级式功率解耦光伏逆变器,可在单级中兼顾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和输出电压控制。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单级式功率解耦逆变器,有效增大直流侧输入电压范围。根据拓扑特性,提出了改进的SPWM控制方法。解决了MPPT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协调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该拓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带交流旁路环节的非隔离型单极性SPWM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以在不增加导通损耗的前提下改善共模特性。为了进一步消除共模电压引起的漏电流,可以采用箝位技术实现高频共模电压为恒值。提出一种改进型全桥电路结构和调制方式,在续流模态提供了交流旁路环节和二极管无源箝位,避免了有源箝位支路的死区对箝位效果的影响。在桥臂和续流回路中采用Si C-MOSFET器件可消除桥臂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和降低电流回路阻抗,可以大幅提高变换效率。详细分析了新型逆变器结构和准单极性SPWM调制的差模和共模特性,并通过一台50 k Hz/3 k W实验样机对比验证了新型拓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恒流逆变式CO2气保焊电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传统的平特性CO2气保焊电源焊接时飞溅大的缺点,该文提出了采用恒流外特性配合等速送丝,以实现IGBT管逆变式CO2气保焊的基本原理.用IGBT作为功率元件设计逆变器的主电路、保护电路,利用PI算法实现所设计的恒流外特性的控制,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结果表明,利用单片机能很好地实现所需的外特性,恒流外特性电源比平特性电源具有更好的焊接性能 .  相似文献   

16.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进行了设计,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成果,研究了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结构、参数与其外特性曲线之间的基本规律.文中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频电炉串联半桥逆变器调功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半桥串联逆变感应电炉的工作特点,利用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状态特性分析了负载电路的电压特性及换相控制角与调功电压的关系,分析仿真得出了串联逆变电路的工作特性和W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18.
改善大功率隔爆型变频器散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隔爆型变频器的特点,从功率单元、参数设计角度分析了减小逆变器损耗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不同散热方式下的散热性能及优缺点,设计了基于热管自冷散热方式的75 kW大功率隔爆变频器。实验与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变频器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且噪音低、运行可靠,可满足工业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电力系统模块库(PSB),为三相三电平电压型逆变器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其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工具对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进行了谐波分析.仿真实例表明了此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