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十四期“世界知识”发表了田戈同志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问题的信。田戈同志断言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矛盾已不占主要地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他并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占着主要地位。这种说法,我不能同意。根据目前形势来看,中东问题是比较紧张,英美两国之间的斗争亦相当激烈,但整个局势是有某种程度的缓和,朝鲜、越南的停战及英、法侵埃失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疯狂气焰;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日益强大和兄弟般的团结一致,迫使帝国主义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发动战争。但是,这些并没有能够消除帝国主义制造的紧张局势。帝国主义者仍在叫  相似文献   

2.
编辑室     
欧洲形势和欧洲国家情况在这期杂志中,除了其它方面的文章以外,有关欧洲形势和欧洲国家情况的文章占了相当多的篇幅。思慕同志的“现阶段美国与北大西洋集团国家的关系”,较全面地阐述了当前美国同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害冲突与明争暗斗,有助于了解自去年12月北大西洋集团巴黎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一般变化与发展。谢凡同志的“当前国际局势中的英美矛盾”集中地分析了两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当前国际局势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互相利用,也就是分析了当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殖民地半殖民地领土和势力范围的分割已经结束。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它们之间对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一天比一天激烈。新的一轮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斗争又开始了。在这一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结成了左右当时国际关系的两大对立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它们把重新瓜分世界的全球性战争,提上了国际关系的日程。  相似文献   

4.
转捩着逆流今年1月18日的中苏联合声明曾经指出:“……在全世界,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社会力量正在日益增长;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由于争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势力范围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正在日益尖锐和加深。”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特点,更加明朗地证实了上述估计的正确性。帝国主义侵略埃及和挑起匈牙利反革命阴谋所引起的乌云已经消散了。国际局势不可阻挡地继续走向缓和。美国侵略集团虽然不甘于长期趋向和缓的局面,还在到处耀武扬威,制造紧张,但它显然已日益遭到更大的困难,处于更深的孤立。放眼世界,有的地方较紧张,有的地力较缓和;有的地方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5.
“一边倒”外交战略就是联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战略方针。这一外交战略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根据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现实情况而作出的一项外交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1963年的国际形势,对于全世界人民,是一个大好形势。在这一年里,社会主义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垄断资本集团同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都有了进一步的、更加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而不利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发展。在这一年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全世界人民的觉悟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为帝国主义服务的现代修正主义者进一步暴露出他们的丑恶面目。在这一年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继续蓬勃高涨;许多民族主义国家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新老  相似文献   

7.
1958年是两个世界经济竞赛激烈变化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经济有了新的飞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国家,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种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的趋势,进一步改变了两大阵营经济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加强了东风压倒西风这一总的世界形势。两个世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经济竞赛,开始于四十一年以前,即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之后,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中国和亚洲、欧洲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得两种社会制度的竞赛变成了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国际形势下,帝国主义阵营内部更加四分五裂,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为了争夺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斗争日益加剧,甚至在一向被视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这种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尖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西藏的企图和为侵略西藏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却在很早以前就已开始了.十七世纪以来,随着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欲望的高涨,对于我国这块世界屋脊上的肥美地方——西藏.自然是垂涎三尺.于是以安夺德(de And-rcde)为首的第一批为侵略势力开路的先锋——披着宗教外衣的教士,便于十七世纪20年代最先来到  相似文献   

10.
半月谈     
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早在去年莫斯科会议期间,毛主席就正确地指出了当前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这半年多来国际局势的发展,正是证明了,东风已经压倒西风,而且将继续压倒西风。帝国主义集团的首脑美国,现在已经陷入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猛烈下降,失业大量增加;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扩大了。中立主义的倾向继续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继续高涨。全世界人民热烈地要求和平,要求召开最高级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禁止使用和试验核武器,要求结束殖民统治和制止干涉别国的内政。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却顽固地反对这一切,还在继续进行战争威胁和准备新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指出,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特点。这个阵营坚决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反对把人类投入一次新战争的任何企图。由于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开辟了通过真诚协商来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的道路,井团结了最大多数热爱和平的人民,使得战争势力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起了决定性的变化: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肯定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但是帝国主义好战势力是不甘心失败的,和平力量的任何进展都是经过尖锐的斗争取得的。而且,随着和平力量的继续发展,战争势力一定会更加疯狂地进行反扑,斗争就会更加剧烈,并呈现出反复的形式。从1950年起,战后国际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一方面,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巩固,它的影响和威望愈来愈扩大和增长;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好战势力从准备战争转入了发动侵略战争,也就是从“冷战”变为“热战”,使国际局势大大紧张,但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二月八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关于“国际局势和苏联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报告。莫洛托夫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苏联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和平力量,促使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毫无疑问,这也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任务。目前,两种对立的外交政策路线的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这表现在:一方面,苏联坚持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和巩固和平的政策,已经在民主阵营中和在各国民主阶层中得到越来越有力的支持,起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的民族独立运动世界形势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明显地超过了战争和帝国主义的力量。在这新形势下,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现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宣言在分析目前的国际局势时指出:“由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帝国主义的阵地已经大大削弱了。”如果说在过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后备军,那末在今天,它们不但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后备军,相反地却成为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了。在战后时期,除了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外,还有七亿多人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目前还处于殖民地和附属国  相似文献   

14.
团结一致的基础与帝国主义集团各国的互相猜忌、矛盾重重、分崩离析的情况正相反,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彼此间的团结愈来愈巩固;与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深重、生产低落、人民生活日益恶化正相反,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欣欣向荣、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两个阵营的两种情况,是一个强烈的对照。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后,得出结论说,“在过去一年中,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壮大了,团结得更加巩固了”,因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这次全会上所说的,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东和近东,一般是泛指从巴基斯坦到埃及一线的亚洲国家和个别北非国家。这里是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在争夺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斗争中的主要角逐场所之一。中近东原来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势力急剧侵入,它正在毫不留情地把它的盟国(首先是英国)排挤出去。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斗争,给中近东人民带来了新的、更多的危害。帝国主义对这些国家的掠夺和剥削空前加紧了。另外,美英侵略集团还想把中近东作为包围社会主义阵营这一“炼条”中的重要环节,把这些国家作为进攻苏联、中国、东南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基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战争阴谋,成为中近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国庆八周年中国人民正在欢欣鼓舞、信心百倍地迎接国庆八周年。八年前,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的一员,使中国站在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最前列。同时,这一伟大的胜利,也是对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一个重大的打击。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国家和附属国、殖民地人民更加充满信心地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战争阴谋了。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年来所走过的伟大道路,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胜利,不论对全中国人民,还是对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由沙特阿拉伯处死什叶派教士尼姆尔引发的危机,深刻反映了伊斯兰教内两大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实际上,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只不过又给这两大派别之间延续千年的旧仇增添了新恨。大体来说,逊尼派在当今世界穆斯林中占多数,比例大约在90%左右,什叶派大约只有10%左右。伊斯兰史上最主要  相似文献   

18.
(一) 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和其他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胜利地完成了访问非洲十个友好国家的庄严任务,并且取得了加强中非友谊、加强亚非团结、加强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的巨大成果。访问的十个非洲国家是:北非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人民共和国、摩洛哥王国和突尼斯共和国;西非的加纳共和国、马里共和国和几内亚共和国;东非的苏丹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帝国和索马里共和国。访问是在这样大好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之下进行的: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各种矛盾都有了新的发展,帝国主义集团更加分崩离析;美法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9.
浅析1929年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有"殖民帝国主义"之称的英国,其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局面的结束、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其他国家对其殖民地的觊觎,促使其调整帝国殖民地统治政策,1929年7月出台的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即是其结果,企图通过发展非洲殖民地来治愈经济萧条,达到英国经济利益和非洲殖民地社会发展"双赢"的目的。然而,该法案未能扭转英国经济的不利局面;并且使殖民地社会经济恶化,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相似文献   

20.
我觉得目前世界形势极端复杂,富有极大的多变性,谈当前世界的矛盾不能不考虑这一点。我们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的前期,所以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哪个是主要矛盾,还要看。但有两个矛盾值得注意:一是西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正在上升;二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