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3年4月至2009年7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病人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8例、胰岛素瘤5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其中保留脾脏血管18例,切断脾脏血管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5例,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者,不适合行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切除术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8例。8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0岁。术前CT检查均提示胰体尾良性病变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囊腺瘤 2例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 ,胰体尾外伤 2例。术前B超及CT检查脾脏正常 ,均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方法 :充分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腔 ,置入S拉钩向上牵开胃壁 ,使胰体尾和脾门完全显露。控查肿瘤 ,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如为良性肿瘤 ,则准备行保留…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有9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拐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胰体部,首先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在肿瘤右侧切断胰体,胰头侧残端套索缝合包埋,胰体侧缝扎牵引.游离脾动、静脉,将两血管从肿瘤上分离,如分离顺利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如不能将其分离则在胃短血管右侧胃网膜左动脉右侧切断脾动、静脉,保留血管弓,以保证脾脏的血供.如肿瘤位于胰尾部,切开胰体、尾部上下腹膜,游离胰尾部,将脾血管在脾门处上下游离,游离成功则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否则同上方法行切断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3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保脾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撕裂脾静脉,腹腔镜下缝合脾静脉撕裂处,成功止血,72 h后恢复进食。1例患者因囊性肿瘤巨大,术中囊液外溢,造成术后胰腺切除区形成直径3 cm包裹性积液,术后2周自行吸收。术后病理均回报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安全、可行的新选择,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术,目前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此术式仍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推行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7.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行胰体尾切除对保留脾脏。方法 回顾性总结8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9例,全组根据术中所见分为脾动静脉连同胰体尾切除及保留脾动脉,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9例患者分别为胰腺囊腺瘤8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外伤6例。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脾脏CT,B超及^99mTc扫描等,除1例术后脾脏一过性血供不良外,其余18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 作胰体尾切除时可保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2月—2010年4月对4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15~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0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10~21)d,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胰瘘,延迟拔管,治愈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瘤1例。结论:对胰体尾部的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并安全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与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6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结果本组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合并右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左卵巢畸胎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手术时间140~265min,出血3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9d,无胰漏发生。随访1—31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病理诊断:潴留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应首选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施行的17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未能成功保脾,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各3例;11例患者成功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行脾动脉修复,1例行Warshaw法保脾);5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保脾(1例中转开腹).保脾成功组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发生胰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到3年,均无脾血管栓塞、脾梗死、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于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胰体尾肿瘤患者49例,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18例,包括胰腺腺癌7例,胰尾囊腺瘤9例,胰岛素瘤2例,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辅助保留脾脏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前检查、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开腹和腹腔镜辅助保留脾脏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实施.所选术式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多数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早期诊断胰体尾肿瘤的可靠办法,CTA、DSA等检查是术前判定的重要手段,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应作为胰体尾肿瘤的首选术式。腹腔镜辅助保留脾脏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胰体尾病变患者,采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80 min,平均(230±50)min。术中出血量240~360 ml,平均(300±6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2)d。术后胰瘘1例,引流量20~60 ml/d,经引流后治愈,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在掌握脾动静脉的解剖基础上,采用前后入路法耐心、细致分离脾动静脉,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简便,易于实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9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方法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7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不适合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ou YP  Chen QL  Xu XW  Wang GY  Sun XD  Zhu LH  Zhu YP  Yang P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200-20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3年11月和2004年12月分别对2例胰体尾囊性占位患者施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220min和190min,术中出血为450ml和3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6d和5d,术后无胰漏等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2例均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分别随访18个月和5个月,术前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未见复发。结论 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3年Mayo在胰体尾部肿瘤手术中首创远端胰腺切除术 ,同时合并脾脏切除 ,并作为标准术式流传至今。但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 ,而是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免疫器官”这一概念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越来越多的手术病例证实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胰体尾 -脾区解剖结构毗邻紧密 ,脾动静脉为胰体尾和脾脏解剖联系的纽带。由于脾动静脉与胰体尾、脾门与胰尾的紧密联系 ,胰体尾与脾脏常视为一个解剖…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讨脾血管优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2例;余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53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Warshaw法)3例。手术时间65~220(160±30)min,出血量30~500(100±25)mL,术后住院时间5~21(8±5)d。术后并发生化瘘15例,B级胰瘘2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慢性胰腺炎肿块5例。结论 脾血管优先技术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有助于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提高腹腔镜胰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1990年6月~2003年8月,我院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缝扎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