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设为A组,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设为B组,两组均口服度洛西汀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末A组有效率77.42%,B组为97.06%,A 组显著低于B组(χ2=4.10,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躯体化障碍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分为两组,每组53例,均予以口服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评定疼痛状态.结果 研究组治疗第4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认知因子分和第8周末认知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各时点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总分及疼痛严重程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有效率(49.1%)显著高于对照组(26.0%)(x2=5.81,P<0.05),治疗第8周末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 =0.13、0.11,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躯体化疼痛症状和情感症状,较单用度洛西汀治疗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叙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按门诊日志号和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病人在维持原用药不变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叙事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定病人疗效。[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疗法合并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纯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以及与40例正常人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结果。【结果】述情障碍在-l占床治愈前组的发生率为(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愈前、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患者治愈前TAS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治愈后(P〈0.05),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愈前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后组TAS总分和外向性思维、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治愈前TAS评分与发病次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453,P〈0.01),与病程、文化、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述情障碍,治愈后述情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压力应对特征,探索其病理、心理发病机制.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Disorders-3,CCMD-3)诊断标准选择5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依据分层抽样原则选择正常对照组53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实验组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述情障碍高于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方式的使用频率、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遇到心理压力时不能及时有效发泄情绪,较多地应用躯体化、抱怨、幻想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并且不能充分领悟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导致内心冲突加重并进入“情绪恶劣—疼痛加重—应对无效”的恶性循环状态,症状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6.
周志英 《护理研究》2012,26(10):909-910
[目的]探计叙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按门诊日志号和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病人在维持原用药不变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叙事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定病人疗效.[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疗法合并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纯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生物反馈训练等.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分值.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付凤珍  刘琳  詹来英 《护理研究》2007,21(6):524-525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病人的述情障碍以及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56例惊恐障碍病人和56例健康自愿者进行测评,并对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组TAS总分及因子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恐障碍病人的TAS总分及因子分与HAMA及HAMD评分均无显著性相关性。[结论]惊恐障碍病人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尤以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缺乏突出,与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应用氟西汀20 mg.d-1治疗,观察6 w。采用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w,4 w,6 w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疼痛及抑郁症状的有效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6 w末,有效率分别达75.8%和79.0%。结论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患者述情障碍情况,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心肌梗死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都较对照组明显为高,男女患者之间TAS总分和各因子分无差异。结论 述情障碍常见于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述情障碍、自我和谐以及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及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疼痛量表评定疼痛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疼痛缓解率为71.88%,抑郁情绪改善率93.75%;对照组分别为67.74%、90.3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W末起疼痛量表疼痛严重程度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4w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2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认知障碍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4w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改善抑郁情绪总体疗效相当,但文拉法辛在缓解疼痛严重程度方面起效较快,而西酞普兰在改善认知障碍方面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子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392~8.809,P〈0.05);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化平均T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952~10.854,P〈0.05);研究组TAS因子Ⅰ评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呈正相关,因子Ⅳ评分与抑郁T分值呈负相关(r=-0.340~0.487,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病人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研究组)与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多伦多述情量表总分及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与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不同维度与性别、受教育年限、工作学习应激等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住院、与他人交流、抑郁总分依次进入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回归方程;抑郁总分、工作学习应激、性别依次进入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回归方程;受教育年限、住院与他人交流依次进入外向性思维因子回归方程;抑郁总分、治疗信心依次进入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中性别、受教育年限、抑郁严重程度等是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颜敏素  毛小丹 《中国康复》2014,29(3):176-178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与脑出血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据此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首先,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的差别,然后采用多层回归分析法,探讨述情障碍对脑出血患者抑郁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患者抑郁和述情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7.28%(118/206)和41.26%(85/206)。抑郁组TAS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AMD评分与TAS总分、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评分均显著正相关( r=0.389、0.374、0.281、0.45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述情障碍中的外向性思维、识别情感障碍均为脑出血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述情障碍是脑出血患者抑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童年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亲属组)及48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3组3个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患者组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显著高于亲属组( P<0.05或0.01),亲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患者组童年创伤问卷总分显著高于亲属组和对照组(P<0.01),亲属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总分及童年创伤问卷总分呈两两显著相关性(P<0.01)。回归分析发现,功能失调态度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在童年创伤和述情障碍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及述情障碍水平均高于一级亲属及健康者,而一级亲属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及述情障碍水平均高于健康者。功能失调性态度是影响述情障碍的主要因素,童年创伤通过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对述情障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170名身心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进行测评分析,对研究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和因子II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因子I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和因子I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因子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子II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神症状越严重,述情障碍越明显,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述情障碍的效果。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筛选有述情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4周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的述情障碍及血压。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AS-20评分及血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AS-20评分及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AS-20评分及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AS-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显著,且能增加降压治疗的效果,可考虑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先后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CO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YBCO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4、6、8周,两组患者YBCOS量表评分、强迫性思维因子评分、强迫性行为因子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对照组分别为8、7、9、11例;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4.29%和42.86%,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68.57%,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