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水煎液发挥抗免疫炎症药效同时产生的伴随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连续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水煎液5 d,观察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及其毒副作用,于末次给药后检测血中PGE2,TNF-α,IL-2,ALT,AST,PA,TBA,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肾、脾、肾等脏器指数。结果: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雷公藤水煎液可明显抑制DNFB致小鼠耳肿胀,其ED50及其95%可信限为0.34(0.21~0.42)g·kg-1。血中PGE2,TNF-α,IL-2含量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小鼠血中AST,AL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结论:雷公藤水煎液在0.59~2.34 g·kg-1具有较强的抗免疫炎症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同时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高剂量(2.34~4.68 g·kg-1)可引起实质性肝损伤,肝功能指标呈现剂量依赖性。因此,雷公藤的"功效-毒性"具有一定的依赖于剂量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提供参考,确保雷公藤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高、中、低剂量组(54.6,27.3,13.7 mg·kg-1),美洛昔康片组(3.9 mg·kg-1),每组10只。以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建立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脾、肾等脏器指数,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可明显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血清中PGE2、TNF-α和IL-2含量降低,血清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指数变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雷公藤多苷片可引起肝细胞水肿和浸润。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既有明显的药效作用,又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毒”关系,其抗炎机制与减少PGE2炎性介质和血TNF-α、IL-2的产生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朝天罐提取物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醋酸腹腔注射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试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皮下埋植棉球诱导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朝天罐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背部气囊急性滑膜炎模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朝天罐提取物不同剂量组中小鼠背部气囊炎性的 渗出液PGE2的含量.结果 朝天罐高(20g/kg)、低(10g/kg)剂量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小鼠背部气囊炎性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P<0.05).结论 朝天罐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其抑制炎症组织中PGE的产生可能为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柯孜木克颗粒的毒性、抗炎等方面的药效学。方法:采用简化几率单位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醋酸致小鼠腹腔炎症,并测定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观察柯孜木克颗粒的毒性及抗炎作用。结果:柯孜木克颗粒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22.5g/kg,小、中、大剂量(400,800,1600mg/kg)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对炎症因子PGE2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柯孜木克颗粒的毒性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桑黄对ICR小鼠止痛消炎的药效作用。方法:将50只ICR种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均采用二甲苯滴涂小鼠右耳致炎,分别用桑黄水煎液高剂量(桑黄水煎提取液18g生药/kg)、中剂量(6.0g生药/kg)、低剂量(2.0g生药/kg),吲哚美辛(15mg/kg)及蒸馏水30ml/kg(空白对照组)对小鼠进行灌胃治疗,3天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观察各组药物对小鼠耳片肿胀的改善,以及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桑黄水煎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片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效果较好,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炎效果不及吲哚美辛。结论:桑黄水煎液的体内抗炎作用不明显,要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成分分离、纯化,并进行不同部位的系统药效作用研究,以便客观评价其功效。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水煎液急性毒性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分别采用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法、棉球肉芽肿法,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观察山豆根水煎液的毒性及抗炎作用。结果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35.05 g.kg-1,其95%的置信区间为39.59~31.03 g.kg-1。山豆根水煎液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山豆根高剂量组对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山豆根水煎液有一定的毒性,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急性炎症比慢性炎症作用强。  相似文献   

7.
畲药地稔水煎液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稔水煎液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跖肿胀法和纸片肉芽肿法。结果:地稔水煎液20g/kg、10g/kg组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致小鼠痛阈值;地稔水煎液5g/kg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表明地稔水煎液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地稔水煎液20g/kg组、10g/kg组能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程度,降低甲醛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减轻纸片肉芽肿程度,表明地稔水煎液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结论:地稔水煎液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荆防散水煎液、挥发油及不同溶剂提取药物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筛选其抗炎、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两种急性炎症模型筛选荆防散抗炎作用有效部位;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Ⅳ型超敏反应模型,测定药物对DNCB攻击后耳廓肿胀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筛选荆防散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荆防散挥发油(45.19 μl/kg)、含油水煎液(6.67 g/kg)、醋酸乙酯部位(6.67 g/ks)和正丁醇部位(6.67 g/kg)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同样剂量的荆防散挥发油、含油水煎液和醋酸乙酯部位对DNCB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余药物组作用不明显.结论 荆防散挥发油、含油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其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能是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是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家蝇幼虫乙醇提取物(MDE)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理。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动物模型,检测MDE抗炎作用,观察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的病理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家蝇幼虫乙醇提取物对多种模型炎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抗炎作用显著,并能降低大鼠炎性渗出物中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呈量效关系,起效剂量为0.25g/kg,剂量范围为0.25~1g/kg,其蛋白含量为48.186%。结论:初步证明家蝇幼虫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机理之一与通过降低炎性渗出物中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山生柳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山生柳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应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测痛;角叉菜胶、蛋清、巴豆油致炎剂引起大、小鼠炎症模型。结果:山生柳浸膏(21-42g/kg ig)能显抑制小鼠热板和扭体反应,抑制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大、小鼠足肿胀及巴豆油致小鼠耳壳肿胀。结论:山生柳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及抑制PGE的合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症,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过性偏身麻木、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大多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和调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