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列白色革耐光加脂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列加脂剂由耐光硫酸化植物油、耐光亚硫酸化结合型植物油和耐光亚硫酸化合成油组成。制备耐光加脂剂的植物油碘值很低,合成油是饱和的,因而制成的加脂剂具有极好的耐光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结以植物油为原料合成润滑油基料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选择性氢化、二聚/低聚反应、支链化、环氧化及酯化和酯交换等技术可将植物油转化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基础油;我国对于以植物油为原料合成润滑油基料油研究工作尚处开始阶段,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油改性制备结合型皮革加脂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亮  段雪  何静 《皮革化工》2003,20(2):19-21
通过植物油进行酯交换、硫酸化、或进一步亚硫酸化反应,再和多种有效成分复配,制得植物油改性结合型皮革加脂剂。  相似文献   

4.
针对各种天然可再生植物油的不同结构、组成及植物油羟基化得到的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探讨,对植物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长期贮藏后植物油理化指标的变化,测定了室温条件下存贮5年后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与调和油等不同植物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折射率及电导率。结果表明:过氧化值比酸价的表现更为灵敏;存贮5年后植物油的折射率和电导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作为筛选陈化植物油的有效手段,且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人造黄油     
侯开宗 《食品科学》1983,4(2):35-36
>人造黄油是指一些餐桌上用的涂抹油脂和一些用于起稣的油脂。由于价格便宜,在某些地方逐渐代替了黄油。在欧美,人造黄油大多采用经过氢化或结晶化的植物油作原料,氢化或结晶化的目的是使植物油具备适当的涂抹结构。植物油中亦可掺人少量的动物脂肪。油脂的选用和掺和以市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的掺混可用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根据不同植物油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不同来进行鉴别.采用三氟化硼法对测定样品进行甲酯化,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分离检测,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几种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方法。并对甲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甲酯化后待测液经离心过膜后,进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试。通过对谱图进行分析,得到各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所选几种植物油以16碳脂肪酸和18碳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均超过总脂肪酸的70%,平行实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均小于10%,各脂肪酸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对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混棕榈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为植物油掺假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植物油样品先经过皂化和甲酯化处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以月桂酸为特征指标,直接定性,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比实验验证和检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月桂酸检出限为0.01%,植物油中棕榈油的定量限为5%~100%,最低可以分辨出添加了5%棕榈油的食用植物油样品。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精确度高,是一种分析迅速、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气—质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后,经强极性毛细管柱SP—2560分离,采用质谱全扫描Scan方式得到各组分质谱图与标准谱库做相似度检索来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6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该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前处理简单、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