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中Her-2、PI3K、AKT以及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er-2、PI3K、AKT以及bcl-2的表达。结果 Her-2、PI3K、AK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2%、90.3%、67.7%,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8.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3.9%,(P<0.05);乳腺癌组织中,Her-2、PI3K、AKT、bcl-2的表达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Her-2、AK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bcl-2的表达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PI3K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AKT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时表达率较高,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时表达率较低,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er-2、PI3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er-2、AKT的过表达和bcl-2的低表达和乳腺癌的形成和进展有关,检测Her-2、AKT以及bcl-2的表达可用于判定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凋亡抑制基因livin与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和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4个乳腺癌细胞系中livin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IHC)EnVision法检测上述组织和细胞中liv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 mRNA和survivi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2/44)和61.4%(27/4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3/40)和5.00%(2/40),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1)。liv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结果相似(P<0.01)。livin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4个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MCF-7及MDA-MB-435细胞系中呈阴性表达。survivin基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047),livin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或者Her2/neu阳性表达的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sur-vivin和淋巴结转移的密切关系表明它的高表达可能反映患者较差的预后。livin和survivin基因一样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本院外科手术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COX-2 mRNA与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和5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0.0%和16.7%(P0.05)。随着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是影响COX-2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COX-2的mRNA与蛋白都呈现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VEGF-C、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舍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C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7%和56.5%,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雌、孕激素表达、Her-2情况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COX-2蛋白的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表达、Her-2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乳腺癌组织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VEGF-C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422,P<0.005)结论: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较高袁达,乳腺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在COX-2可能上调VEGF-C的水平,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原位杂交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正常喉组织进行ALDH1蛋白及mRNA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无病生存期分析。结果 ALDH1蛋白在喉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喉鳞癌组织中不同程度表达,喉癌组织中ALDH1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ALD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喉癌的部位、浸润范围、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ALDH1蛋白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ALDH1阳性患者明显低于ALDH1阴性患者(P0.05)。结论 ALDH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ALDH1阳性表达可作为喉鳞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1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79例,提取两组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分析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波形蛋白m RNA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SCLC癌组织中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波形蛋白在N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升高,与NSCLC的发生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Bmi-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Bmi-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i-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5.188,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明显高于癌旁组13.3%(4/30),且表达量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4.837,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Z=-2.567,-2.366,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无关(P均>0.05);结论: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可成为早期诊断肺癌及判断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核干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机收集3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检测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核干细胞因子蛋白在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2.0%(46/50).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阳性率为16.0%(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核干细胞因子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结论: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Bmi-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i-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5.188,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明显高于癌旁组13.3%(4/30),且表达量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4.837,P〈0.01);肺癌组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Z=-2.567,-2.366,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无关(P均〉0.05);结论: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可成为早期诊断肺癌及判断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90核糖体S6激酶4(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既往收集的结直肠癌手术后标本70例及同期结直肠癌癌旁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71%,而癌旁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期、低分化结直肠癌(P0.05);Ⅰ期+Ⅱ期、浸润深度(T1、T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Ⅲ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钙调蛋白结合蛋白(CALD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1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1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5年,4例失访,107例患者获得随访,CAL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4%(34/47)、50.00%(30/60)(P<0.05),CALD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程度、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CALD1mRNA高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ALD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连环蛋白p120、癌基因CerbB-2、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获得患者完整乳腺超声图像资料,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情况。记录超声检查与组织标本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乳腺癌超声征象中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p120阴性表达率为62.00%,ER阳性表达率为50.00%,PR阳性表达率为36.00%,CerbB-2阳性表达率为74.00%,Her-2/neu阳性表达率为30.00%。病灶边缘有毛刺征、周边有高回声晕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征、淋巴结转移者(P0.05);病灶边缘有毛刺征、周边有高回声晕征患者的PR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征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20阴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内部有微小钙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er-2/neu阳性表达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Her-2/neu和p120的表达有紧密联系,可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icroRNA-221及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的胃癌患者50例,分别取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microRNA-22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micro RNA-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胃癌组织中microRNA-221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患者中E-cadherin阴性表达者microRNA-22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E-cadherin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microRNA-22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icroRNA-221可能通过影响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影响胃癌的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集的乳腺癌石蜡块标本50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病理检查为良性肿瘤的石蜡块标本38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和S100A4在乳腺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分析E-cadherin和S100A4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E-cadherin和S100A4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S100A4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和S100A4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及病灶直径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患者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病理分级为Ⅰ-Ⅱ级者,而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患者中S100A4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病理分级为Ⅰ-Ⅱ级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cadherin阳性表达与S100A4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E-cadherin乳腺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且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p21激活激酶(PAK)4、PAK5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AK4、PAK5和EMT相关蛋白[E-钙粘蛋白(E-Cad)、N-钙粘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表达。分析PAK4、PAK5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与EMT相关蛋白的相关性。根据NSCLC组织中PAK4、PAK5表达分为阳性/阴性表达组,采用K-M法绘制PAK4、PAK5阳性/阴性表达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PAK4、PAK5、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组织PAK4、PAK5与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均<0.001)。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AK4、PAK5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NSCL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56.00%(56/100)。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AK4、PAK5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A期、淋巴结转移和PAK4、PAK5蛋白阳性表达为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PAK4、PAK5蛋白表达升高,与EMT、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NSCL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及3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组织(P0.01);PIG1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明显表达下调,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PIG1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RFN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RFN4、HMGB2、MAGE-A9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LRFN4、HMGB2、MAGE-A9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LRFN4、HMGB2、MAGE-A9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并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酸性核磷蛋白32A(ANP32A)、Ataxin-3及4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P32A、Ataxin-3及FHL1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其中44例发生肝转移作为肝转移组,76例无肝转移作为无肝转移组,比较两组癌组织中ANP32A、Ataxin-3及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ANP32A、Ataxin-3、FHL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ANP32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组患者癌组织中ANP32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肝转移组(P<0.05),肝转移组患者原发癌中低分化、原发癌浸润深度T3~T4、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P32A蛋白阳性表达、原发癌中低分化、原发癌浸润深度T3~T4、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ANP32A阳性表达率与Ataxin-3、FHL1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Atax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ANP32A蛋白高表达,Ataxin-3、FHL1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肝转移有密切关系,且以上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诊治中可根据相关因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