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anti-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4月~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88例)、康柏西普组(90例)和阿柏西普组(90例),雷珠单抗组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康柏西普组行康柏西普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阿柏西普组行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其术前、术后7 d和28 d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眼压。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VEGF、EPO水平明显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治疗7 d后BCVA水平明显低于阿柏西普组;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CMT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三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28 d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治疗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在减少黄斑厚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而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在改善视力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03例(103眼),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在组间的治疗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能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程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眼压(IOP)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给予内眼手术标准玻璃体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注射液1.5mg腔内注射,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0.5 mL腔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血清CRP、VEGF水平;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视力、IOP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血清CRP、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CRP、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d视力最小视角对数(logMAR)及IO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视力logMAR及IO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各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雷珠单抗,康柏西普更能有效降低AMD患者血清CRP、VEGF水平和IOP,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B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2 mg)阿柏西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动脉血流动力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降低,且治疗3个月B组治疗3个月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注射药物后结膜下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显著改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46眼)及对照组46例(46眼)。对照组患者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进行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P0.05);两组患者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更高(P0.05);CMT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IGF-1、EP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IGF-1、E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激光治疗,并可有效改善VEGF、IGF-1、EPO水平,这可能对抑制血管新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7例(87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43眼)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44例(44眼)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lty,BCVA)、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CMT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BCVA、CMT均有所提高,同时间点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提高率为81.40%,对照组为13.64%,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有3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对照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两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VEGF、IGF-1、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视力快速恢复,用药安全性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眼压、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明目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的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PMT)、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脉络新生血管(CNV)面积水平。结果: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眼压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较低(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BCVA水平较低于治疗前,观察组BCVA水平较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CNV面积较低(P<0.05)。结论: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有利于稳定AMD患者的眼压,并降低黄斑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电图P1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视网膜电图P1波、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升高,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眼压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CMT、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经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视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黄斑水肿及病变区域的视网膜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DME患者23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康柏西普联合PRP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4.96%,较对照组(84.8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6%)明显低于对照组(10.92%,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DME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PRP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于严重后巩膜裂伤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40眼)严重后巩膜裂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眼(行常规巩膜裂伤缝合术及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观察组20眼(行巩膜裂伤缝合术及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的同时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以及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观察组术后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15.0 %)明显低于对照组(45.0 %, P<0.05),观察组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5.0 %)低于对照组(30.0 %, P>0.05)。结论:严重后巩膜裂伤患者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AMD患者60例(9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n=30,46眼)和实验组(n=30,50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实验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眼部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VEGF、PDGF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眼内压(IOP)、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脉络新生血管(CNV)面积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VEGF、PD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改善AMD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血清VEGF、PD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眼底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及对视力水平、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2.06于我院接受改良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的62例(124眼)PDR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改良眼底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的62例(124眼)PDR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试验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M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黄斑区血流密度[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生活质量[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CLVQOL)]差异,记录3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黄斑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BCVA、PSV、MV、SCP、DCP、CLVQOL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VFI、MD、PI、RI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可增强PDR患者视力功能,改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黄斑区血流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q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阿托品组60例与遮盖组66例,遮盖组采用连续全遮盖法治疗,阿托品组给予阿托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电位潜伏期、波幅。结果:两组治疗期间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遮盖组与阿托品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和88.3%,遮盖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品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都高于治疗前,且遮盖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明显高于阿托品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电位潜伏期都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而波幅明显增强(P0.05),且遮盖组治疗后的潜伏期明显短于阿托品组,而波幅显著强于阿托品组(P0.05)。结论: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视力,促进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联合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IOP)及中央前房深度(C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IOP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O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C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IOP及CCT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