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行单纯鼻窦内窥镜手术,观察组61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IL-8、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糖精清除时间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黏液纤毛清除速率、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促进鼻黏液纤毛功能恢复,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总免疫球蛋白(T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及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Ig E、Eos、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清除速度、传输速度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Ig E、Eo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TIg E、E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Ig E、E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清除速度、传输速度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92%、20.3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用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且安全性更高,其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TIg E、E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嗅觉功能以及鼻腔通气的恢复,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窦炎手术同时行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的行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的鼻窦炎开放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换药平均次数、SNOT-20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显著低于观察组9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SNOT-20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SNOT-20评分,组内比较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NOT-20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既不破坏鼻腔解剖结构,又保证了中鼻道的宽大,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两组均给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医症候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79.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TR、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MTR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4%、15.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MTR。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相关性因素及鼻内镜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78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患者要求予以保守治疗共21例,观察组57例,给予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术后随访1-4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疗效、总有效率好,且GM-CSF、IL-5的阳性表达率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肉镜再次手术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疗效好,结合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掌握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阶段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给予针灸疗法观察组(132例)给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SF-36量表评分,评价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阶段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9%,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1.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和Fugl-Mey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多,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多(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3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5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鼻内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近期疗效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我们收集2010年01月~2012年01月诊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均接受Messerklinger术式单行鼻内镜手术,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2次/d,1喷/次,持续治疗半年。对照组患者术前处理和手术方法同观察组,术后除不使用布地奈德喷剂喷鼻处理,其余方法及定期进行鼻内镜复查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复发率、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54例显效(总有效率91.52%),对照组显效43例(总有效率72.88%),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在半年复发率方面观察组(6.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4%)(p0.05);术后,两组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1、4、12、24周两项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浸润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疗效安全,通过缓解患者鼻腔内炎症反应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促进鼻腔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使用中药鼻腔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对照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各30例,鼻内窥镜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中药制剂灌洗治疗,观察各组间术腔清洁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三组间术腔清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中药鼻腔灌洗能促进术腔上皮化形成,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水平,采用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I、G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且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将CRSwNP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2例)。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IL-6水平,计算外周血NLR,行鼻窦CT检查,根据CT检测结果,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鼻窦CT评分。对比各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差异,分析CRSwNP 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NLR、血清IL-6、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RSwNP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2、0.539,P<0.05)。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659、0.697,联合三项指标诊断CRSwNP的AUC为0.88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上升可反映CRSwNP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联合诊断CRSwN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另选取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主观感受,应用鼻内镜和鼻腔纤毛功能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客观感受,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为(18.5±1.3)分显著优于术前的(29.3±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26,P=0.018);术后鼻内镜总分为(4.1±0.2)分显著优于手术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7,P=0.027);术后1年鼻纤毛传输速度(6.9±0.3)mm/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84,P=0.092);术后1年SF-36评分为(649.6±23.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18,P=0.096)。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鼻甲手术处理对治疗患者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00例,根据术中对中鼻甲处理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对照组行中鼻甲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疗效、Lund-Kennedy评分、主观症状VAS评分、嗅觉变化及并发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0.50%)与对照组(88.50%)无显著差异(p=0.514)。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Lund-Kennedy总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的Lund-Kennedy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4 vs.2.75,p<0.05)。对于Lund-Kennedy评分的各个单项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息肉、瘢痕和结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鼻塞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2 vs.3.43,p<0.05),而两组的脓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2.76,p>0.05)。治疗1年后,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但两组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 vs.1.81,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中鼻甲是否切除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嗅觉功能,然而,与中鼻甲切除术相比,中鼻甲成形术后患者具有较少的息肉、瘢痕、结痂、鼻腔干燥现象,并且可显著改善鼻塞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芪菊袋泡茶对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观察的FESS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芪菊袋泡茶雾化吸入及饮用:术后6h开始予芪菊袋泡茶治疗,以芪菊袋泡茶一袋配30 mL饮用水,作雾化吸入,另予一袋配100 mL饮用水泡服,每天2次,雾化联合饮用共1周。雾化疗程结束后,则以每次2袋,每天2次泡服,再饮用2周,并随访12周。比较两组间鼻窦炎相关症状(包括鼻塞、头痛、面痛、嗅觉障碍、鼻涕)评分、鼻腔粘膜改变和术腔上皮化程度、术后咽喉部症状(包括咽痛、异物感、排痰、咳嗽)评分。结果:术后2、4、8、12周,治疗组鼻窦炎相关症状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4、8、12周鼻腔粘膜评分、上皮化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1d、3d咽喉部症状总评分、咽痛和异物感症状评分显著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菊袋泡茶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FESS术后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将选择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治疗费用,手术前与手术后血清ProGRP、PGI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治疗费用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ProGRP、PGI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PCT、CRP、IL-6、IL-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PCT、CRP、IL-6、IL-2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息肉均被完整切除,整体切除率对比无差异;且观察组穿孔、迟发性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均能够完整的切除胃息肉,且治疗费用相当。而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ProGRP、PGI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1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Ⅰ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Ⅱ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在该术式中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选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组1~4,每组各60例。治疗组1接受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组2接受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3接受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组4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观察和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的覆盖、水肿、囊泡形成、骨质暴露、瘢痕形成等情况,上颌窦窦腔内分泌物性状、蓄积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行上颌窦腔糖精实验及窦口周黏膜活检情况。结果:四组手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组4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术后3、6个月,组4Lund-Kennedy评分和MMT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在上颌窦黏膜活检方面:术后炎性细胞数量及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黏膜下结构水肿改善程度亦在中组四最为显著(P0.05)。结论:上颌窦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鼻窦黏膜水肿、窦口通畅引流等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Krouse分级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n=26,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和B组(n=24,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考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的IL-8、PCT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25),B组术后1 d的IL-8、PCT水平低于A组,IL-10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炎性应激,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分期手术(鼻腔鼻窦病变处理控制鼻腔鼻窦炎症后再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B组行同期手术(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后立即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慢性泪囊炎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4.74 %(36/38),A组总有效率为92.11 %(35/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 %(5/38),与A组的10.53 %(4/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DQOL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亦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