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20例(320条肢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200例(200条肢体)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120条肢体)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下肢静脉的彩超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查,其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更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复发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周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机体应激反应较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塞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腔内激光闭塞治疗,在术前术后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术前检查、术后体位护理、用药观察、不适处理等。而对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以下针对性护理方法:1)曲张静脉保护类护理。2)心理护理。3)术后活动指导。4)出院教育。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为:5.71%、1.43%,而观察组为:17.14%、8.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闭塞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过程中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5例(75条患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3例(33条患肢)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聚桂醇组,42例(42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术后6、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聚桂醇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皮下血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12个月复发率为12.12%低于手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可选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溶栓途径的差异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变化、静脉通畅率、血栓后综合征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平均周径均有所减少,肿胀明显缓解,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肢消肿率更为明显,静脉通畅度更好,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TS发生例数为9例(23.68%),观察组PTS发生率更低仅为1例(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并发症,但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使静脉阻塞部位尽早恢复通畅,减少瓣膜功能损害,降低PT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22例,采用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中的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超声下卵巢体积(Vol),窦状卵泡数(Fo)水平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血清FSH、E2水平及Vol、Fo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AMH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少,下床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保证育龄女性卵巢功能的完整,促进各基础性激素水平的恢复,尤其是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出血少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胶囊对卵巢囊肿患者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已行囊肿剥除术的患者59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1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孕三烯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血清雌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促卵泡激素(FSH)及基础窦卵泡数(AFC)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雌激素、AMH、AF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清FSH、LS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雌激素、血清AMH及AFC水平较高,血清FSH、LSA水平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以改善卵巢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卵巢的储备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使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和增生性息肉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变最大径、创面长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3.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能够提高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抑那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HE4、ENA7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腹腔镜手术剥除异位囊肿,术后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实验组33例予腹腔镜手术剥除异位囊肿,术后辅以抑那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E4、ENA78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67.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人附睾蛋白4(HE4蛋白)、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FSH、LH、E2、HE4蛋白及ENA78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辅以抑那通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增高妊娠率,推测其机制与降低HE4及ENA7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E)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EVL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出血,其急诊止血率达93.3%;经1-3次EVL治疗后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达86.7%;随访6个月~4.1年,一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8.5%,两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3.3%,三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5%,四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0.在整个随访期中有8例患者自第一次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从未复发.结论:EVL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起到急诊止血、消除曲张静脉和预防再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DSA引导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健康成分(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CS)、躯体健康成分(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CS)与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severity of venous disease,VCSS)评分,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S、PCS与V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S评分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治愈或降低静脉曲张分级,提升静脉曲张患者的精神、躯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肢静脉曲张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泡沫硬化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泡沫硬化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观察与记录患者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清缓激肽(BK)、P物质(SP)含量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都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0 %,明显高于泡沫硬化组的86.7 %(P<0.05)。结论:相对于泡沫硬化,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Adequate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 requires thorough mapping of perforating veins, communicating veins and "blow out" areas. Combined ligations, stripping and injection of sclerotic substances after oper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regimen of therapy. The technique of stripping is facilitated by isolating the saphenous vein at the ankle, inserting the stripper from below upward, then making a transverse groin incision over the palpable stripper. The tip of the stripper should be twice the diameter of the vein to be removed. Stripping should be done with the patient in th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All patients must be examined at regular intervals after operation and injection of sclerosing material carried out a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128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到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股骨头置换术后疑似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128排CT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8例患者中,128排CT判断图像优69例,良9例,优良率为100.0 %。静脉造影判定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DVT组),发生率为14.1 %,检出病变血管45支。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DVT组的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BV)与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高于非DVT组(P<0.05),血流量(blood flow, BF)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的血管狭窄评分低于非DVT组(P<0.05)。128排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 %和97.0 %。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28排CT能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Varicose veins as a source of adult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 S Ryan  L A White 《Tissue & cell》1985,17(2):171-176
Endothelial cells can be harvested from segments of adult human saphenous vein in a varicose condition removed from patients having single or bilateral vein ligation and stripping. The cells are harvested by scraping with a scalpel, seeded on to gelatin coated or Primaria flasks and are passaged by removal with a rubber policeman. The cells cultured in this manner are maintained in a growth medium that is not supplemented with growth factors. The cells grow with a cobblestone monolayer morphology, posses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and react with antibodies to Factor VIII antigen. The cells fluoresce brightly after reaction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Thus, stripped varicose vein segments provide a readily available source of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IU治疗,皮下注射,2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治疗,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髌骨上极上15 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及肿胀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D-2聚体(D-D)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均轻微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 cm肿胀率、髌骨下极下15 cm肿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d研究组患者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0 d研究组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d、治疗后10 d研究组全血低切、全血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I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2)。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症状,对肝功能损伤控制较好,且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溶栓与机械辅助吸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导管溶栓治疗组(A组)80例、机械辅助吸栓组(B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深静脉溶栓率、消肿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急性下肢髂股静脉血栓溶栓率B组(46.45±11.56)%显著高于A组(32.05±10.7)%(P0.05)。患肢消肿率B组(68.68±10.75)%和A组(41.34±11.2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溶栓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机械辅助吸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早期疗效好于导管接触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