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电刺激(PES)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FD标准的经阴道分娩产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Kegal法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43例)采用PES联合Kegal法治疗,疗程6周,应用排尿日记、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测评分级(Oxford评分法)、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盆底肌肉收缩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患者比例下降了55.81%,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患者24h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下降(t=5.235,P<0.05),且低于对照组(t=6.927,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PES联合Kegal法可改善PFD产妇尿失禁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PF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婷婷  黄清 《医疗装备》2023,(17):128-130+133
目的 分析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干预。两组均于产后6周开始干预,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盆底肌最大电压、盆底肌平均电压、盆底肌力、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及并发症(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腰骶痛)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最大电压、盆底肌平均电压、盆底肌力、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最大电压、盆底肌平均电压、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女性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体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为Ⅰ~Ⅲ级,且各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均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Ⅲ级以上的比例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P-Q分度及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明显改善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99例,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盆底肌力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项下的持续时间及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项下的收缩个数及快速收缩压、压力检测项下的阴道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的Ⅰ、Ⅱ类肌纤维,增强盆底内压力,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96例产后42 d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8次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6%和76.6%,Ⅱ类肌纤维肌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和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Ⅰ类纤维肌与Ⅱ类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Ⅰ、Ⅱ类纤维肌电压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最大肌电压与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平均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的提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实施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及对其盆底肌力功能所具有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2020年1—12月收治的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予以分组,其中观察组针对所纳入的150例在产后1~2个月开展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150例在产后3个月开展个体化康复治疗,就两组Oxford肌力评分、盆底肌力及功能评估值、性功能水平、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率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Oxford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xford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对盆底肌力指标Ⅰ类肌纤维收缩所持续时间、最大肌电位、Ⅱ类肌纤维所呈现出的收缩次数进行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测定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经对盆底功能指标即尿频尿急、阴道松弛、阴道干涩进行观测,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 <0.05)。两组治疗前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评估值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情况及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盆底中心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0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单纯的Kegel训练组(对照组)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状况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女性性功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00、5.37、5.02、4.50,均P<0.05);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地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8、21.13,均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提高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84例随机分为生物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42例,生物电刺激组给予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生物电刺激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进行Ⅰ类肌力、Ⅱ类肌力评分,观察患者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评估性功能,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评分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性交痛评分低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满意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的78.57%,并发症发生率11.90%低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的3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Ⅰ类肌力、Ⅱ类肌力,改善患者盆底压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性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诊治的60例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水平、产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 7(PFIQ-7)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1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I、Ⅱ型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腰骶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尿频尿急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瘦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2个月及产后6个月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PFD患者,能减轻患者盆底功能受损情况,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鹏 《医疗装备》2023,(15):144-146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72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性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指标、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盆底肌力评分、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性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效果较好,利于恢复盆底肌力,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在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产后均由同一专业医师对其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周期为3个月,期间有5例患者中途退出。在完成盆底肌康复锻炼的95例患者中,剖宫产组患者36例,顺产组患者5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盆底压力、盆底肌收缩压、性功能评分以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变化。结果治疗前,剖宫产组患者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盆底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收缩压,性功能评分及OASIS评分均明显高于顺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盆底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收缩压,性功能评分及OAS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1%,剖宫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同分娩方式的初产妇进行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可以较好地促进其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性功能,且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37-73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并在产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性障碍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GRRUG法评估患者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采用多种疗法联合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促进产后盆腔肌肉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营养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效果,为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进行第1次产后复查(产后6周)且被确诊为阴道前壁膨出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锻炼) 103例、观察组1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锻炼) 98例和观察组2 (个体化膳食营养+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锻炼) 97例。所有研究对象在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及产后1年分别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及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 (PFIQ-7)调查。结果观察组2产后1年的POP-Q评分改善率、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和PFIQ-7评分改善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适当的膳食营养安排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月顺产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时机及其疗效,为预防和早期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 0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0例,A组于产后6~12周治疗,B组于产后12~20周治疗,共治疗10次,之后门诊定期随访,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张力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和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顺产后产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力异常,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早期治疗更加有效,临床医生有必要指导产妇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及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只采用盆底肌肉锻练。治疗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器官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力评分[(10.42±0.18)分]和Ⅱ类肌力评分[(12.34±0.32)分]均高于对照组[(7.24±0.29)分,(9.91±0.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56%,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FIQ-7评分为(15.49±6.27)分,对照组为(21.42±6.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FDI-20评分为(6.13±1.34)分,对照组为(9.37±2.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张力,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徐虹 《中国妇幼保健》2020,(9):1654-1656
目的研究与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产后干预)45例和观察组(早期康复干预)4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力、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参数。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盆底肌力、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参数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与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好,可有效促进初产妇的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左兰芳 《医疗装备》2023,(13):130-132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症状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仪干预,比较两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漏尿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和盆底肌力,利于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日常自主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宣教配合Kegel锻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确切且比较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