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腹壁会阴子宫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为医源性散播。结论:掌握手术指针,注意术中保护切口,提倡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4例)和药物组1(12例)、药物组2(12例),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一年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100.00%),复发2例(复发率:4.54%);药物组1治愈6例(治愈率:50%),复发4例(复发率:66.67%);药物组2治愈7例(治愈率:58.33%),复发5例(复发率:71.42%)。手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治愈率,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术中避免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增多,本文就作者4年来诊治的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兵  夏云昆  陈建  刘华  颜朝晖  金霞 《武警医学》2010,21(11):1001-100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盆腔内异位多见,发生于腹壁切口瘢痕处较少,但随着近年来剖宫产术的增多,该病也逐年增多。2002—05至2008—12我院对29例临床怀疑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查体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严格手术操作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异位生长部位为盆腔内生殖器及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和子宫基层内。发生于术后腹壁疤痕处的异位灶并不多见。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增多 ,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1- 0 1~ 2 0 0 1- 0 3两所医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2 4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 ,年龄 2 5~ 44岁 ,平均 33.8岁。 2 0例为腹腔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 ,4例为腹膜外剖宫产术后。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距剖宫产术后时间为 6个月~ 12年不等。月经期均自觉腹壁疤痕处疼痛 ,并触及不规则肿块 …  相似文献   

7.
高树生 《人民军医》1998,41(1):36-37
1989年1月~1996年7月,我们在剖宫产术中采用逼迫法娩出胎盘,与自然娩出者比较,缩短了胎盘娩出时间,降低了人工剥离胎盘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对剖宫产术中人工剥离胎盘的时机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然娩出组532例和逼迫法娩出组530例,均除外前置胎盘、植入性胎盘。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盘娩出时间以剖宫产手术记录为准。两组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等,无显著性差异。1.2 方法 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两组均即刻断脐,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各10U。自然娩出组用卵圆钳钳夹子宫切口两端及切缘,待出…  相似文献   

8.
郭黎  晏咏梅  蒙丽 《西南军医》2007,9(1):72-7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生长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几乎可以生长在机体的各个器官,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种植和侵蚀生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孕龄妇女的生活。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亦有上升的趋势,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年龄22~36岁,平均27·8岁。全部均有剖宫产史,其中2例剖宫产2次。4例为膜壁纵切口,其余12例为腹壁横切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亦逐年增多。为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近5年间诊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第1次剖宫产时纵横切口对2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善瘢痕子宫2次剖宫产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2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第1次剖宫产纵切口2次剖宫产时腹壁粘连、腹腔粘连轻于横切口者,自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纵切口组少于横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患者,首次手术时宜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11.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MS)多见于妇产科手术,尤其是剖宫产手术的切口部位.误诊者时有发生。Blanco等报道,术前仅1/3诊断正确。1992-03~2002-03我院行剖宫产者2038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进行诊治的附件良性包块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97.22%,(35/36).对照组阳性率为5.56%(2/36),两组差异明显(P<0.05).诊断符合率:中轻型与Ⅰ~Ⅱ期81.25%,中型与Ⅲ期91.67%,重型与Ⅳ期100.0%,轻型、中型和重型之间诊断符合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很好的总体与分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特征。方法对我院接诊的21例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部超声,分析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超声的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率高达95.2%。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即肿块体积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质,无包膜,呈毛刺状,CDFI结果显示肿块周边有条索状血流,内部有星点状血流,以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为主。结论超声检查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声像图信息。  相似文献   

14.
陈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42-943
目的: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初次剖宫产孕妇采用新式剖宫产作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产是以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初次子宫瘢痕情况以及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腹腔和腹壁粘连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孕妇,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疤痕要明显无对照组孕妇明显,疤痕不突出,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也比对照组孕妇情况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新式剖宫产对于产妇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子宫瘢痕情况均恢复较好,粘连较小,瘢痕较细.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1].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因剖宫产所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采用腹壁横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60例,不缝合壁层腹膜,无外缝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壁丝线缝合按常规方法进行。1.2 手术方法及特点 (1)切口选择:于耻骨联合上2~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自左向右横行切开皮肤11~12cm,正中横行切开脂肪3cm,用手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并游离,于中线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2)打开腹膜: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3)距膀胱顶3~5cm处横行切开子…  相似文献   

17.
CT诊断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术前误诊4例。结论:CT检查能发现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下腹部行横弧形切口 ,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 ,横向撕开腹膜 ,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 ,不缝合腹膜 ,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传统的横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率低、胎儿娩出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冲洗加微波照射预防腹部Ⅱ类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Ⅱ类切口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4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缝合腹壁切口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48h采用微波照射切口;对照组缝合腹壁切口时不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术后也不采用微波照射。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P〈0.05);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时间(20.1±1.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5.6±1.4)h(P〈0.05);术后住院时间(4.5±2.5)天,亦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2±2.8)天(P〈0.05)。结论:生理盐水冲洗加微波照射预防腹部Ⅱ类切口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后陷凹及腹膜。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多。现将本院最近两年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