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功能能力、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随着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意识的增强,心脏运动康复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回顾总结心脏康复的定义、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模式及其机制,旨在提高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增加运动康复的参与度,为探索最佳获益的个体化运动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项目,其目的在于减少猝死及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限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心脏康复的裨益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目前,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已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之一,被列入最新指南。但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实施仍是凤毛麟角。本文总结了心脏康复对不同人群的获益证据,旨在为心脏康复在我国的推广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脏康复的任务是针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接受过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及健康管理方案,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心脏康复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4.
心脏康复被广泛认为在优化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IA类推荐。远程心脏康复是能惠及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是心脏康复的补充及延伸。我国远程心脏康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我国远程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的远程心脏康复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久坐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久坐行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中国学者对于久坐行为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重视不够,尚未有研究探讨在心脏康复中减少久坐行为。现通过分析久坐行为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归纳了国内外心脏康复指南中关于运动处方的建议,论述了心脏康复运动干预久坐行为的有效性和挑战,并提出少坐多动及加强患者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减少久坐的危害和提高心脏康复的运动依从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统计~([1]),今后10年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会逐年上升,目前占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城市约为42.61%。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关键环节,有效的心脏康复措施可减轻或消除疾病相关症状,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2])。美国心血管和肺康复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共同概述出心脏康复十项核心内容~([3]),包括患者评估、血脂血压管理、运动训练等。结合中国国情及特点,相关心血管、康复领域专家共同制定《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  相似文献   

7.
大量循证医学表明,规范的心脏康复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将为减少目前中国社会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带来希望。目前,中国的心脏康复中心日益增多,但却面临患者接受度不高,投入产出失衡,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阜外医院极其医联体实践心脏康复的经验基础上,打破传统医疗体验,从患者"刚需"入手。探索临床路径与康复路径整合,以患者认知、体验,疗效为核心竞争力及KPI指标,横向联合院内科室,纵向统筹中心内多学科,践行中西医结合,真正实现心脏康复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心脏康复对患者、医院、社会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8.
和睦家心脏康复项目的启动和运行,我们将给心脏康复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实际获益,心理康复医师的随时介入,营养康复师的全程指导,药物处方效果的全程随访,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运动指导,多种康复训练手段如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水下训练、呼吸肌训练的交替使用,先进的生命体征监测手段(移动监测、远程监测)的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对患者康复的全面服务与关爱。真正落实胡大一教授提倡的五大处方,并且更有实效,全“心’慷复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基于此,和睦家心脏康复科期望成为国内心脏康复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5年国际范围内心脏康复研究的热点及现状,以期对我国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Bicomb2.0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598篇文献,获得高频主题词81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心脏康复研究的6个热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的评估、心脏康复应用对象及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心脏康复指南及患者的依从性、心脏康复知信行。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心脏康复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研究主题趋于多样化,但高质量研究不多。我国可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的落实及心脏康复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和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存在5年存活率低、再入院率高及预后不良等严重问题。随着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的快速发展,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训练方式包括有氧训练、阻抗训练、呼吸肌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不敢运动和不知如何运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增多。虽然药物治疗趋于优化,器械治疗亦得到迅速发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作为心血管疾病最后战场的心力衰竭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心脏运动康复是以改善心脏储备功能、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12.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项目,其内容涵盖了病情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运动训练、疾病教育等。尽管心脏康复的获益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但其具体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内皮祖细胞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且已有研究证实了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及数量,这有望解释心脏康复的具体获益机制。因此,文章总结了心脏康复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旨在为探讨心脏康复的获益机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煌钰  鹿小燕 《心脏杂志》2022,34(4):473-478
目前国内外心脏康复以运动训练为主,在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确切、证据充足,目前已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共识指南。而药物处方作为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和预后、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的主要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证据表明中医药制剂等对于运动训练能起到一定的补充替代作用,而这些是西医药物处方难以实现的。本文根据国内心脏康复指南,将药物处方规划进入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旨在总结心脏康复国内外指南中的药物处方,并梳理心脏康复中医药药物处方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现状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以初步探讨心脏康复中西医结合指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冠心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1例,另有高血压病患者51例(高血压康复组)。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及24周后查血压、血脂、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平板负荷试验、6 min步行试验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66.2±6.26)%:(69.53±5.04)%:(68.41±5.08)%,P0.05],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左斑块(2.14±1.62)mm:(1.21±0.87)mm:(1.35±1.35)mm,右斑块(1.81±0.93)mm:(1.01±0.89)mm:(1.12±0.95)mm,P均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9.27±89.58)m:(457.12±62.05)m:(426.45±52.68)m,P0.01],自感劳累分级减少[(14.84±0.78):(14.35±0.66):(14.39±0.60),P0.01]。上述指标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有益心脏健康,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尽管运动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运动训练对于心脏疾病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重点综述了运动保护心脏的主要机制,以及运动对于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性心肌肥厚、心脏衰老等心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从“运动”这一独特视角,为心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移动医疗(mHealth)技术是通过提供更多的患者参与、监测、推广和医疗服务来实现医学现代化。移动医疗技术包括了软件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等,通过实时监测提供许多重要生命体征参数。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增加,心脏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间、交通、费用等问题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入心脏康复的参与率,和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和随访,移动医疗可将成为传统医疗保障之外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关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寥寥无几,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项目也屈指可数。本文旨在讨论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它在改善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探讨我国未来心脏康复发展的蓝图,促成心脏康复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广泛应用。1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低至中等收入国家〔1,2〕。据  相似文献   

18.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急性事件的治疗得到了高度重视,但针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反复再发的继续治疗即二级预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过去的15年,心脏康复已经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一项标准治疗,持续不断的证据显示了心脏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的诸多益处,在世界范围内心脏康复已经被包含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尽管如此心脏康复并没有被充分应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本综述主要描述心脏康复的基本概念、核心构成和相关益处。  相似文献   

19.
杨琦琦  孙阳 《心脏杂志》2021,33(4):452-455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和体力活动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抗阻运动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身体活动能力。本综述旨在总结抗阻运动对老年人群心脏康复的作用,为更好的改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近年心力衰竭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病死率高达40%.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心脏康复的新兴治疗手段,但其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HIIT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