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168例患儿,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川崎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7∶1;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1.4%,5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占88%;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AST、ALT、TG及ESR水平在冠状动脉损害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应对此类患儿加强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川崎病(KD)患儿多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KD患儿,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4)和NCAL组(n=28),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血液学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体重、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平均年龄低于NCAL组,发热时间长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409,P=0.032)、高PLT(OR=1.106,P=0.047)和高NT-proBNP(OR=4.021,P=0.014)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论高NT-proBNP水平、高PLT和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相关因素。方法 对14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CAL分为2组,其中CAL组患者50例,无CAL(NCAL)组患者9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CAL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川崎病合并CAL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机、血清淀粉样蛋白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前体、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AL组相比,CAL组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白蛋白水平降低,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OR=0.984,95%CI:0.974~0.995)、白蛋白(OR=0.857,95%CI:0.771~0.951)、ALT(OR=1.011,95%CI:1.005~1.017)、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濮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9例HNL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HNL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对HNL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EB病毒IgG阳性及白细胞计数<3.5×109/L是影响HNL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HNL复发的预测模型,P=1/[1+e((0.962+0.538×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0.824×EB病毒IgG阳性-0.775×白细胞计数))]。ROC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HNL复发的AUC为0.863。结论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EB病毒IgG阳性及白细胞计数降低是影响HNL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患儿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输注血小板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根据输注是否有效进行分组,对血型、原发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计数及脾肿大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拟合疗效预测模型运用ROC进行评估。结果200例病人共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为384例次,总输注有效率为77.80%。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方面无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有血型B(参照A型)、脾肿大、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低、输注次数>3次(P < 0.05~P < 0.01);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AUC为0.828,95%CI:0.781~0.875;采用外部数据对新建立模型进行验证,AUC=0.782,95%CI:0.616~0.948。结论临床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较多;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效能,可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nse,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09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1种可能影响CAL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性别、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入选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性别、血浆白蛋白和血浆球蛋白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男性、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是KD发生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危险因素,提高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KD患儿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出新的评分体系。结果 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有IVIG治疗前的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尿白细胞(LEU)及IVIG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和PC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IG治疗前的PCT和ESR及IVIG治疗后的WBC、NE和PCT是IVIG无反应型K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建立新的评分体系,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69.4%,约登指数为0.386。结论 IVIG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对IVIG无反应的预测效能更强。  相似文献   

8.
段国威  李芳  王炜 《疑难病杂志》2008,7(10):614-615
川崎病(Kawasaki diease,KD)是一定易感宿主对多种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因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已引起儿科医师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讨论KD患儿冠脉扩张(CAL)的危险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血小板计数(PLT)等传统指标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这一新的生化指标,综合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可能发生CAL的KD患儿,及时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9.
张园园  陈惠新 《广东医学》2023,(8):1032-1037
目的 构建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SAP)组110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SAP和SAP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结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和血肌酐为MSAP+SAP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AUC值为0.817(95%CI:0.776~0.857),敏感度为73.0%,特异度为79.1%。经Bootstrap法1 000次内部校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AUC值为0.825)。结论 基于胆囊结石、白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RDW、白蛋白和血肌酐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但仍需更多外部数据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AP)风险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P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模型对AP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45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AP发生率为4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或胃肠道营养、体位不当、CRP、NLR、LER、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电磁刺激疗法、口腔清洁规范、吞咽训练为A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随机森林算法显示,AP发生影响因素重要性前8位依次为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训练、电磁刺激疗法、胃食管反流、意识障碍、咳嗽无力、体位不当、口腔清洁规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预测一致率为0.432;随机森林模型预测AP发生的AUC为0.938,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泓宇  胡梵  王晓琴 《西部医学》2009,21(5):727-72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37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KD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137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害32例(23.4%)。性别、发病时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WBC、CRP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年龄、发热持续时间、CRP与CAL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CAL与惠儿CRP、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对小年龄组患儿,如发热时间长、CRP明显升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The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 secondary to Kawasaki disease (KD) in Chinese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eta-analysis.We searched document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KD患儿发病早期(<10 d)临床治疗(单一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检验上述因素与KD合并CAL的相关性。结果:发病10 d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WBC、CRP、心电图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WBC和心电图异常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发病10 d内可疑KD病例如有WBC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及早期单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作为KD合并CAL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廖先华  许玉霞  王建军 《西部医学》2010,22(9):1652-1653,165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钾、血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eckman Coulter Synchro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钾和血钠水平,设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川崎病患儿血钾、血钠均降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低血钾和低血钠的发生率较NCA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CAL组血钾、血钠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血钠已升高(P〈0.01),而血钾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尤其有冠状动脉损伤时可出现血钾、血钠水平降低;低血钾、低血钠可能增加或加重冠状动脉的损伤,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及其合并冠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early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84 children with KD (2 months to 8 years of ag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Diagnosis of KD was based on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of K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white blood cells (WBC), hemoglobin (HB), platelet counts (Plt),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along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 within 7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logistic)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the first 7 day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s included fever (100%), conjunctivitis (71.46%), skin rash (66.7%), extremity change (54%), oral mucosa change (80%), and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25%).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revealed elevated WBC, CRP, and ECG (P<0.05, 0.05,0.01,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CAL.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CG positivity (P<0.01) and WBC increases (P<0.01) wer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CALs in acute KD. CONCLUSIONS: CRP (+), ECG (+), WBC count in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KD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predict CAL caused by K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川崎病(KD)合并冠脉损伤(CAL)高危因素分析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参照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84例KD患儿发病早期(7 d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发病7 d内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1.4%、80%、66.7%、2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心电图与KD合并冠脉损伤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持续发热伴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等可疑KD病例经病史、年龄、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反应蛋白等资料综合分析,可于发病7 d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预防冠脉病变,改善冠脉病变预后;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可以作为KD合并CAL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扩张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12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和无冠状动脉扩张组,对其性别、年龄、发热天数、急性期C-反应蛋白、血沉、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作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126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66例(占52.38%),无扩张者60例(占47.62%).两组患儿年龄、发热天数、白蛋白、血钠(低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发热时间、血钠浓度和冠脉扩张密切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并冠状动脉扩张与患儿年龄小、发热时间长及血钠浓度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CAL组(KD并发CAL,n=23)和NCAL组(KD未并发CAL,n=68)。将两组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血钠、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的初始治疗、是否应用激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PLR、HB、PCT、ESR、IVIG无反应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LR及HB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儿年龄小、PLR升高及HB降低是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在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102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无病变组,对其年龄、发热天数、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ESR、CRP、谷丙转氨酶及血清NT-BNP水平等资料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02例川崎病患儿合并冠脉扩张者25例(24.5%),无扩张者77例(75.5%)。两组患儿间年龄、发热时间、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NT-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BNP水平有较高诊断价值,其次为发热时间,而年龄、血清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诊断的准确性较差。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NT-BNP在预测川崎病冠脉扩张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当血清NT-BNP水平<827pg/ml时,出现冠脉损害的可能性较小(阴性预测值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