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西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对大洋40航次在西北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REE)平均质量分数为302.87×10-6,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与黄土相似,并具Ce轻微负异常和Eu无异常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判别函数(discriminant functions,DF)、M/I(蒙脱石/伊利石)及涂片鉴定等结果指示沉积物物源具有多源性,主要为陆源风尘物质,并受海洋自生物质的强烈影响,海山玄武岩及其蚀变产物和硅质生物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区沉积物稀土特征既不同于边缘海沉积物,也有别于远洋沉积物,而与弧后盆地沉积物类似。结合1/δCe-LREE/HREE和LREE/HREE-Y/Ho判别图解结果,研究区沉积物物源结构属性应介于边缘海沉积物与远洋沉积物之间,为洋陆过渡区沉积。  相似文献   

2.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将JC-1203钻孔0~50.00 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3、DU4和DU5).研究表明:DU1段(0~4.00 m),中值粒径(Md)为3.40~4.94Φ,平均4.31Φ,分选系数(δ1)为0.94~1.82,平均1.24,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由跃移–悬浮两组分构成,滚动组分缺失,反映了MIS1末期研究区为潮坪相沉积环境;DU2段(4.00~27.39 m),Md为1.96~4.87Φ,均值3.30Φ,δ1为0.54~2.17,均值1.25,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反映研究区MIS1中–末期为潮流沙脊相沉积;DU3段(27.39~37.33 m),Md为1.90~4.18Φ,均值2.79Φ,δ1为0.54~2.24,均值1.34,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反映研究区MIS1早–中期为滨海相沉积环境;DU4段(37.33~45.54 m),Md为4.14~6.79Φ,均值6.00Φ,δ1为1.5~2.3,均值1.8,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复杂多变,反映研究区MIS3中–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环境;DU5段(45.54~50.00 m),Md为3.18~6.40Φ,均值4.94Φ,δ1为0.99~1.97,均值1.67,曲线形态以滚动–跃移–悬浮三单元构成为主,反映研究区MIS3早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 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 将JC-1203钻孔0~50.00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3、DU4和DU5). 研究表明: DU1段(0~4.00m), 中值粒径(Md)为3.40~4.94Φ, 平均4.31Φ, 分选系数(δ1)为0.94~1.82, 平均1.2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由跃移?–悬浮两组分构成, 滚动组分缺失, 反映了MIS1末期研究区为潮坪相沉积环境; DU2段(4.00~27.39m), Md为1.96~4.87Φ, 均值3.30Φ, δ1为0.54~2.17, 均值1.25,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中?–末期为潮流沙脊相沉积; DU3段(27.39~37.33m), Md为1.90~4.18Φ, 均值2.79Φ, δ1为0.54~2.24, 均值1.34,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早?–中期为滨海相沉积环境; DU4段(37.33~45.54m), Md为4.14~6.79Φ, 均值6.00Φ, δ1为1.5~2.3, 均值1.8, 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复杂多变, 反映研究区MIS3中?–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环境; DU5段(45.54~ 50.00m), Md为3.18~6.40Φ, 均值4.94Φ, δ1为0.99~1.97, 均值1.67, 曲线形态以滚动?–跃移?–悬浮三单元构成为主, 反映研究区MIS3早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暖期气候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抱粉、动物、文物、海洋沉积等资料,运用生物现生种分布周界法和植被类型位移法,探讨了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瞬期(7. 0-3. OkaI3P )气候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道路交通流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式边界的单向三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考虑了小车和大车的不同运动性能, 并区分激进型司机与谨慎型司机的不同驾驶特征, 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时段的实测车流量, 对模型中开放式边界的进车率进行了识别. 依据提出的模型模拟得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路段不同密度时的车流量, 经与实测数据比较, 两者吻合良好, 表明本文提出的交通流模型符合杭州湾跨海大桥交通流的实际情况. 同时, 通过展示车辆的时空演化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路面交通流所表现出的宏观特征, 有望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优化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位已成为开发区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以浙江省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为例,提出了基于开发区类型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思路,并将其运用到规划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针对三车道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路段内侧两条车道因施工而封闭时的情形,建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车辆行驶特点,细致划分了施工路段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换道规则来模拟不同区域中车辆的换道行为,区分车型和司机性格差异,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封道时流量和速度随着进车率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流量还会因施工区域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此外,通过分析封道时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交通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三级服务水平以上时,道路通行能力能得到基本的保证,以此推荐了极限流量值,可为高速公路封道时的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运河(杭州段)水道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明确了基含义和范围;并进而论述了其功能的演变及其对杭州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其主要功能有航运、水利、纳污和景观、生态、文化等几项;其中,航运功能在古代最为突出,对杭州城市的作用也最为显著,在早期,[决定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控制了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当代景观、生态和文化功能凸显,运河必将成为推动和促进城市发展、城市整体形象完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行政区划调整和沿江跨江城市格局形成的前提下,杭州开始进行大规模新城区建设,下沙、滨江、钱江等多个新城应运而生.本文对杭州新城的发展特点、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对促进新城的发展提出若干宏观引导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城市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现状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并讨论了杭州市城市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污染现状、来源及其与车流量、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污染十分严重,6种苯系物的浓度平均达38.96~192.62μg/m^3,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 对杭 州市环 境工程地 质特 点及其软土 地基稳定性 作出指导性评 价.对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城市 总体规划布局,城市详细 规划,单体 建筑设计和 施工,工程地 质勘 察等的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具有重要意 义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沉积物主元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河口类型对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Al、Fe、Ti、P、Mn和K等主要在伶仃洋西部和最大混浊带附近富集,Si的分布趋势与Al、Fe、Ti等基本相反,Ca、Sr、Na和Mg等在口外近海质量分数高,物质来源的差异、水动力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主元素平面分布方式的主要原因,与重金属相比,大部分主元素在珠江口的垂直分布形式较简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均显示出Si、Al、Fe、Ti、P、Mn、K的陆源特征和Na、Mg、Ca、Sr的海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站位可分为4类,这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反映了珠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和主元素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