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分析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选择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9例,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联合采用红光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手术切口美观度和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体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22%)、复发率(9.68%)、切口美观度(96.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34.48%、75.86%),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康复质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2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2组护理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QO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P<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获得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疝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2 h至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2 h至7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维护及管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操作及技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2组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于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的围术期护理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尿潴留、异物感硬结、阴囊血肿、阴囊水肿及切口愈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9% vs 48.57%,P<0.05)。 结论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手术室就诊的107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87%高于观察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后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采用改进前临床护理路径,试验组采用改进后临床护理路径。评估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对比2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3、6 h,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角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进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择期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罗伊适应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心理状态、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2组患者尿潴留、急性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发热、血肿等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罗伊适应模式用于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围手术期,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及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疝复发1例,试验组无疝复发病例。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72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等指标均优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B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C组行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1周及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B组和C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各时段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比较发现,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恢复迅速,可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就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和手术时间而言,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更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急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84例,均采用急诊无张力疝修补术,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从患者心理、疼痛、下床活动、饮食、并发症、出院指导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入院及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时比,出院时2组SAS、SDS、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急诊无张力修补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焦虑及抑郁情绪、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护理在日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26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加以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康复指标以及阴囊积液水肿、切口异物感、腹胀、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日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发生,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16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例(6.9%),低于对照组19例(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高于对照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男性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