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目前实际应用对吸波材料“轻、薄、宽、强”的要求,本工作采用氧化石墨烯(GO)结合磁性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Fe3O4)构筑了一类新型的轻质且具有良好柔韧性的复合纳米纸吸波材料,希望其能简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并替代吸波涂料,实现对吸波性能的调控。首先,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有机化修饰,制备了分散均匀、具有电磁双损性能的Fe3O4-GO复合纳米粒子,进而利用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了GO及Fe3O4-GO纳米纸,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2-Fe3O4稳定附着在GO片层上,当Fe3O4与GO的质量比为4∶6时,其输入阻抗Zin与自由空间阻抗Z0最为接近,复合纳米纸的阻抗匹配性能最好。Fe3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中孔炭微球(MCMSs), 进一步通过液相浸渍得到磁性Fe3O4/MCMSs纳米复合材料, 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吸波性能。结果发现, Fe3O4/MCMSs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低密度(0.24~0.33 g/cm3)特征, 其中Fe3O4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MCMSs中孔孔道内。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48~735 m2/g), 可以促进多种介电弛豫的形成。在2~18 GHz范围内, 复合材料以介电损耗为主, 在12.6 GHz处具有最大反射率-25 dB, 小于-10 dB的带宽达4.7 GHz。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可以归因于均相分布的Fe3O4纳米颗粒和中孔炭微球的协同作用, 在增大界面弛豫和电磁波散射的同时, 改善了阻抗匹配, 减少了电磁波在吸波层表面的反射。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Fe3O4复合材料的分散程度,利用三苯基膦(PPh3)对GO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P),然后采用共沉淀法一步合成GOP/Fe3O4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SEM、高分辨TEM、XRD、FTIR、Raman和VSM对GOP/Fe3O4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NA)测试了GOP/Fe3O4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模拟计算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显示:GOP/Fe3O4复合材料的最大电磁波吸收强度值达到-25.4 dB,有效吸收频宽为6.0 GHz,较未改性GO/Fe3O4复合材料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f上生成Fe3O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3O4/CNTs@C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和吸波机理。其反射损耗在C波段可达-43.02 dB,随着Fe3O4纳米颗粒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吸波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3O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3C2Tx/Fe3O4复合材料,Ti3C2Tx/Fe3O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 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3C2Tx/Fe3O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 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 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XPS分别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 初步探讨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 纳米Fe3O4均匀分布于多层石墨烯片层表面和层间, 粒径为20~90 nm; 其作为纯水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如试验载荷为10 N, 浓度为0.01wt%的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水分散体系润滑时比纯水润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下降26.7%和35.4%, 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形成了吸附膜、含石墨烯和纳米Fe3O4的边界润滑膜, 抑制了Fe的氧化, 减轻了摩擦表面的磨损。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Fe3O4, 并将Fe3O4与SrFe12O19复合制成复合吸波材料Fe3O4-SrFe12O19,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PNA)对产物的物相、显微结构、磁性能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 当Fe3O4与SrFe12O19质量比为1∶0.3时, Fe3O4-SrFe12O19饱和磁化强度为11.1 emu·g-1, 矫顽力0.86 Oe, 剩余磁化强度0.08 emu·g-1, 其吸波性能最佳, 最大吸收峰值为-17.7 dB,-5 dB频宽为1.3 GHz, 较Fe3O4和 SrFe12O19的最大吸收峰值分别提高247%和185%, 频带分别拓宽1.12 GHz和0.40 GHz。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GO), 应用水热法制备钴锌铁氧体(Co0.5Zn0.5Fe2O4), 并将两者制备成石墨烯(rGO)/Co0.5Zn0.5Fe2O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FT-IR)研究rGO/Co0.5Zn0.5Fe2O4的结构;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研究不同复合比例对rGO/Co0.5Zn0.5Fe2O4复合材料形貌、电磁损耗特性、德拜弛豫模型及电磁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反应后的GO在XRD图谱中主衍射峰由2θ=9.74°变化为2θ=24.15°, 且红外光谱图中显示含氧官能团消失, 均说明GO成功还原为rGO。透射电子显微镜图中可以看到Co0.5Zn0.5Fe2O4嵌布在rGO上。复合反应过程中, 当钴锌铁氧体的含量增大, 分散性逐渐减弱。Co0.5Zn0.5Fe2O4与GO质量比为2 : 1时制备的rGO/Co0.5Zn0.5Fe2O4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佳, 在15.11 GHz处反射率达到最小值-36.89 dB, 有效吸波频带宽为3.74。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修饰玻碳(Fe3O4-rGO/GCE)电极,用于多巴胺(DA)的检测。采用SEM、TEM和循环伏安对纳米Fe3O4-rGO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DA在纳米Fe3O4-rGO/GC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较裸GC电极和rGO修饰(rGO/GC)电极,由于纳米Fe3O4与rGO的协同作用,纳米Fe3O4-rGO/GC显著增大了Fe3O4-rGO/GC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活性面积和氧化峰电流强度ipa。DA的浓度在6.0×10-8~2.0×10-6 mol/L和2.0×10-6~8.0×10-5 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强度ip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4.0×10-9 mol/L(信噪比S/N=3)。抗坏血酸和尿酸共存物几乎不干扰DA的测定,选择性高。Fe3O4-rGO/GC修饰电极用于盐酸DA注射液中的DA含量测定,获得结果较好,回收率为97.1%~103.9%。  相似文献   

10.
杨晔  丁红涛  夏前军  徐阳 《功能材料》2022,53(4):4001-4005+4038
为实现材料与结构协同增强织物电磁屏蔽性能,以镀银织物为基布,引入磁损耗材料Fe3O4,利用多孔结构,采用发泡涂层法制备镀银导电布基Fe3O4/水性聚氨酯(WPU)发泡涂层材料,探究Fe3O4添加量对涂层表观结构以及电磁材料协同和泡孔结构协同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3O4添加量不超过20%的情况下,Fe3O4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分散性相对较好,泡孔孔径分布均匀,复合材料整体协同的电磁屏蔽性能在8.2~12.4GHz内高达85dB,较原基布提高了18%,体现较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了高结晶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采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CoFe2O4,并将两种材料复合制成SWCNTs-CoFe2O4双层吸波材料。使用Raman光谱、XRD、SEM、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SWCNTs和CoFe2O4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SWCNTs-CoFe2O4双层吸波材料在2~18 GHz频带内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材料,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当CoFe2O4作为匹配层、SWCNTs作为吸收层时,通过调节匹配层和吸收层的厚度,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的最强反射损耗可以达到-61.13 dB,低于-10 dB的吸收带宽达到7 GHz (8~15 GHz)。因此,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应用前景的高吸收宽频带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Fe3O4纳米粒子接枝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真空吸滤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杂化碳纳米纸, 它与树脂浸润良好, 可以与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分别借助FE-SEM、EDS、BJH法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杂化碳纳米纸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平均孔径分布和磁性能。在8.2~18 GHz频段内利用波导法测量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和外贴杂化碳纳米纸/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吸波反射率。研究结果表明: 外贴一层杂化碳纳米纸(厚0.1 mm)后, 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的磁损耗明显增加, 在8.2~18 GHz微波频段内吸波反射率基本上全部小于-10 dB(频宽大于9.7 GHz), 在15.42 GHz位置, 反射损耗峰达-43.18 dB, 远优于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细菌纤维素在一定温度下碳化, 得到一种三维网状结构的纳米碳化纤维(CBC), 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这种新型碳纤维进行了分析表征。将 CBC与石蜡按一定比例复合, 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0.1~18 GHz 范围处测试了其电磁参数, 发现此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 特别是在频率较低时, 具有很大的介电损耗。将少量 CBC 与Fe3O4 纳米颗粒复合, 可极大地改善磁性颗粒的微波吸收性能, 当样品厚度为1.2 mm时, 反射损耗(RL)最小值从-2 dB 降至-21 dB。  相似文献   

14.
薄、轻、宽、强是人们对高效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追求。用食品级柠檬酸铁与蔗糖经过水热反应,高温煅烧制备Fe/Fe_(3)C/Fe_(3)O_(4)@C磁性微球,并通过改变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探究柠檬酸铁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调控电磁参数,从而优化阻抗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为5∶3时,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2.5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50.17 dB,小于-10 dB的有效吸收频宽为3.52 GHz,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主要得益于微球丰富的界面、孔状结构和Fe/Fe_(3)C/Fe_(3)O_(4)磁学性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沉积Fe3O4纳米粒子制备得到GO@Fe3O4复合纳米粒子,再进一步通过表面接枝KH560-M2070,成功制备出石墨烯无溶剂纳米流体,从而改善石墨烯类材料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采用TEM、XRD分析方法对制备的石墨烯无溶剂纳米流体进行表征,同时对石墨烯流体/环氧树脂涂层的耐水、耐酸碱和导热性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