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都需要通过担保机构以提升融资的可获得性,但目前江西省担保机构各项调研指标呈现资金少、规模小、风险大、担保实力偏弱等特点.本文在对担保机构个体评级的基础上,将被担保企业、政府及银行纳入担保机构评级的关联方评级范畴,通过规范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流程、明确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加快立法保障、完善监管机制、营造和谐评级环境等措施,试图构建一个嵌入国家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分支的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用Panel Data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以8个欧元区国家2008年1月—2011年10月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信用评级行为微观层面的效应,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信用评级行为的中观和宏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微观层面,信用评级行为对个体融资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冲击且滞后效应不明显;在中观层面,信用评级行为的效应取决于传染效应与竞争效应所确定的净效应;在宏观层面,信用评级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鉴于信用评级行为在三个层面的显著效应,文章从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两个维度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全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金融市场,信用评级因具有信息揭示功能成为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部分。尽管我国尚没有出台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但在债券、证券以及保险等领域,信用评级均是相关金融产品发行、购买的必备要件。强制外部信用评级不适当地造成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高度依赖,其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也与行政许可限定适用的条件相违背,合法性、合理性都值得商榷。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不应当普遍采取强制外部信用评级之模式,对某些特殊金融产品可单独根据《行政许可法》设定强制信用评级,多数金融产品都应采取自愿评级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与信用评级的教训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原因,根源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然而,在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以标准普尔、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评级为首的信用评级机构先为华尔街大量制造出的"有毒"证券贴上了安全标签,助长了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当金融风暴席卷华尔街的时候,评级机构又扮演了"杀手"的角色,通过迅速下调相关产品信用评级水平,大大加速了危机的蔓延与恶化.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全球金融体系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时高度依赖外部信用评级,这种对信用评级的盲目崇拜滋生出严重的道德风险.尽管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还处于信用评级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我们切不可因噎废食,否定信用评级制度,相反,我们应该在未来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黄润源  刘迎霜 《学术论坛》2008,31(1):122-127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对发行债券的公司偿还债券本息的可靠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反映了发行债券公司的信用能力.文章以美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为模本,详述了评级机构、发行债券公司和投资者三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指出评级机构与发行债券公司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评级机构对投资者应承担其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出具了错误的信用评级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信用评级试验区农户参与度低这一现状,在阐述评级机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试验区农户参与评级积极性不高的个体原因和制度原因。同时,基于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可获性的角度,对制度整体效果进行了评价,使用由农户主动申请评级的试验村样本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使用逐户评级试验村样本检验制度效果。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方面,农户金融素养越高,风险厌恶程度越低,参与评级的意愿及申请评级的概率越高;制度因素方面,不公示评级结果、信息保护制度完备,以及评定等级为利率优惠依据的地区,村两委参与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度越高;效果方面,信用评级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及可获性,有利于农户融资。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4年中国各层次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为研究对象,探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以及评级市场竞争对评级品质的影响,验证"利益冲突"和"声誉机制"两个评级竞争假说,进一步探讨在评级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评级选购"现象,检验被评方行为对评级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主要由CAMELS体系和公司治理因素共同决定,而宏观区位因素和审计信息可靠性也对评级影响较大;当联合资信面对本国其他评级竞争者或国际竞争者时,并不会给予被评方更佳的评级等级,支持"声誉机制"假说;银行整体的"评级选购"并不显著,但也可能是样本未覆盖评级选购现象出现较多的2015年数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贷款难,其根源在于中小企业普遍信用较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消除信息不对称所面对的高昂成本。信用担保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并没有改变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实质,其风险控制也未必优于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资金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难题,是造成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解决其融资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试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出发,围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企业多属于中小微企业,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在多民族地区融资问题上,科学评价少数民族企业家信用具有关键性意义。文章以AHP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符合少数民族企业家信用特点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进行评级。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中的糟糕表现使其受到诟病。立法上信用评级机构责任的缺失造成对评级机构追责的困难,同时被评级对象及第三人损害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定位对专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设定信用评级机构专家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信用评级机构专家义务是其专家责任的法律基础,设定信用评级专家责任,需要明确其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的形式和范围以及责任的限制和抗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文章提出了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的统一分析框架,结合数理模型,研究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机理和风险分散机理,探讨了两个机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信用评级机构不规范操作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美国和欧盟逐步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具体做法和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正处在发展当中,欧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经验对推动我国信用评级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链发展面临各种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包括融资环境不完善、融资能力受限制、融资结构不协调以及融资技术难度高。"产业链金融"是解决农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可从产业链、金融市场、第三方信用增级等角度来探索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业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信用风险评价与比较作为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愈发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银行在运用线性沃尔评级法时面临当两个企业财务指标各有优势互有长短时该评级法失效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雷达模型信用评级法",引入信用密度函数的概念,以财务指标在雷达图中围成的闭合区域和信用密度函数的乘积作为考核对象的信用得分的依据,以此解决沃尔评级法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海涛 《南方论刊》2014,(3):44-45,101
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还不完善,这限制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必须创造良好环境,引入竞争机制,提供激励机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法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追究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操作上均存在着诸多障碍.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对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的规制有了新的发展,而各国与之相关的监管理念和法律制度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证券评级机构也在近年忙着抢滩中国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评级机构出现失职行为,损害相对方的利益,受损害方可以通过违约责任和虚假陈述责任的问责机制,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一种特殊的保证。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应该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本质属性出发,理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中的法律关系,清楚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所体现出的风险转嫁和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原理,构建我国本土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交易成本高,缺乏抵押和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对分散且规模微小的家庭农户提供生产性贷款服务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商业信用作为内生于市场交易的信用形式,能够适应各类市场的微观结构,成为农户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工具。那么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传递银行信用的有效载体,从而更大程度地缓解农户融资困境,自然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生猪产业中三种不同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结合的三个案例,揭示了在不同的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的结合能够缓解不同规模农户的信贷约束。具体而言,银行信贷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反担保+金融机构为中间商提供信贷+中间商对农户赊销"、"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企业对合作社社员赊销"和"企业为农户担保+金融机构对农户授信"三种模式与商业信用结合从而将金融资源配置给各类生产规模的农户。  相似文献   

20.
高汉 《兰州学刊》2010,(10):55-58
三大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标准普尔以及费奇公司在2007-2008年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重要性并不是偶然的。70多年的金融法规造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信息市场的中心地位,通过不断提升它们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地位,这些评级本身也获得了与法律一样的影响力。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75年制定了相关法律,加大了进入信用评级行业的壁垒,这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理解制定信用评级机构今后的公共政策的讨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