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环境蠕变对农业病虫草鼠害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鸿  孙国武 《干旱气象》2004,22(1):69-73
重点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病虫草鼠害加重和新的病虫草鼠出现也作为一种蠕变现象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地理分布范围扩大、越冬界限北移、农田害虫害鼠发育时间缩短、繁殖代数增加、种群增长率加快、发生提早、危害加重、病毒病增加、新病虫草鼠出现等等。  相似文献   

2.
罗宁 《贵州气象》1994,18(6):16-20
经过分析水城、开阳两重冰区气象雨雾淞积冰资料与同期电力冰害事故的资料,发现两地区临界电力冰害的积冰日数,并指出冰害事故主要发生在极冰的中后期。根据实测数据间接推断冰害过程中的极冰密度为0.2~0.5之间。  相似文献   

3.
祖世亨 《黑龙江气象》1995,(3):58-62,75
依据水分平衡原理求算农业旱涝指标, 各地不同季节旱涝频率,对黑龙江省作出旱涝区划。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夏、秋季节旱害频率秋季节旱害频率很小,故没有进行夏、秋季的旱害区划。本区划包括黑龙江省的“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以及:“综合旱涝区划”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2014,40(7):852-859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霜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霜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霜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霜冻频发区、重度霜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霜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霜冻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5.
春季霜冻是影响浙江春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深入开展浙江省早生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的评估工作,减少浙江省早生茶叶品种遭受春季霜冻灾害的风险,应用2005-2015年浙江省209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观测资料,以乌牛早和龙井43等其他品种春茶发育热量为始摘期指标,应用GIS技术,得到浙江省乌牛早、龙井43等其他品种春茶始摘期空间分布图。以衢州市乌牛早春茶霜冻害为例,应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从霜冻的危险性、春茶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春茶防灾减灾能力等因子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了基于浙江省茶树霜冻等级地方标准的春茶霜冻害强度指标、春茶生长发育期模型指标、春茶采摘量模型指标等多因子的定量评估模型,并对2005-2015年霜冻害个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乌牛早春茶平均始摘期在2月上旬到3月上旬,而龙井43等其他品种春茶始摘期在2月下旬到3月下旬,早生春茶始摘期从南到北时间后延。由加权指数求和法所建立的定量评估模型,对衢州市2005-2015年57个乌牛早品种霜冻害个例检验结果表明,2006年、2008年、2010年、2014年春茶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而2010年3月中旬霜冻害强度最强。2010年3月霜冻发生前,一直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春茶无法及时抢摘,使大面积春茶受损,灾情损失严重。模型对衢州市乌牛早春茶霜冻害定量评估结果和实际灾情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1961-2005年全国基准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我国霜和霜冻的初日、终日和无霜期的地理变化,以及霜期和霜冻与气候变暖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地理差异明显,无霜期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但由于南北方复种指数及作物生长节律不同,南方地区作物霜冻害并不比北方轻,甚至更加严重。气候变暖使我国多数地区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但由于种植制度和主推作物品种的演变,气候变暖并未减轻霜冻害的影响,霜冻害的防御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以1981—1990年共10年的甘蔗仲长期(6—10月)所发生的31个干旱时期的气象要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旱害对甘蔗伸长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取决于旱害的持续长度及旱害期间的降雨量。夏旱为害时间短,但出现频率大,秋旱尤其夏秋连旱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对甘蔗伸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推算漳州市网格分辨率为50m×50m的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根据给定的分级指标,显示漳州青枣低温害的分布情况,结合地形影响的分析,揭示漳州青枣低温害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播种及越冬期间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冬小麦在越冬过程中,存在着冻害、盐碱害、旱害、病害、冰壳害、冻涝害等多方面问题,其中冻害是造成我区冬小麦越冬死苗囊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年份,冬麦越冬死亡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6%~8%,冻害严重的年份达ZO%以上,给自治区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血匕,农业气象服务从防冻保苗八手,指导冬小麦越冬有很重要的意义。五冻害的类型与指标冻害是指矿C以下低温对麦苗所产生的生理伤害。冻害可分为低温冻害和融冻型冻害两种类型。低温冻害:冬小麦受冻能否致死,主要决定于小麦分奖节是否受冻。当分兴节温度降到它所能忍受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水分平衡原理求算农业旱涝指标.按各地不同季节旱涝频率,对黑龙江省作出了旱涝区划。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夏、秋季节旱害频率很小.故没有进行夏、秋季的旱害区划。本区划包括黑龙江省的“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以及“综合旱涝区划”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2017年冀北电网输电线路逐日灾害事故记录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电网线路灾害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电网输电线路的气象灾害事故风险等级。研究发现:(1)造成冀北地区电网灾害事故类型多样且分布极不均匀,主要灾种有雷害、冰害、风偏和污闪,其中雷害最多,占事故总数的70. 1%,而污闪占比最少,为3. 8%。(2)雷害频数均占冀北五地市电网气象灾害事故首位,冰害、风偏和污闪在不同地区影响不同,其中冰害、风偏对张家口电网影响较大,风偏、冰害和污闪对唐山电网影响较大,而承德、秦皇岛和廊坊电网受雷害以外灾种影响均较小。(3)冀北电网灾害事故月分布呈双峰型,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6—8月和11月,主峰主要由雷害事故引起,次峰主要由冰害事故引起; 13 a间,冀北电网线路各种灾害事故均无明显变化趋势。(4)张家口东部、承德西部和南部、唐山北部是冀北电网线路气象灾害事故高风险区,唐山和秦皇岛南部、廊坊东部、张家口中部是电网线路事故低风险区,其他地区为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渔业气象灾害及渔业气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渔业气象灾害不利的气象条件给渔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称为渔业气象灾害.渔业气象灾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危害鱼类的生理活动,包括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摄食等,另一类是通过影响鱼类栖息的水环境,如:影响水质、营养条件等,间接地造成危害.主要渔业气象灾害有由温度因子引起的低温害和热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旱害和暴雨,还有一种由  相似文献   

13.
冰害是电网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电线积冰与雾凇和雨凇密切相关。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观测站的雾凇、雨凇日数和20个气象站的电线积冰、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及站点海拔高度,以及近年来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和附近区域站同期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雾凇、雨凇和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冰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电线积冰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2009年,河北省雾凇和电线积冰日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为一高峰期,而雨凇日数年变化特征不明显;在空间上,雾凇、雨凇多出现在平原地区,雨凇中心比雾凇中心更偏东。电线积冰与雾凇、雨凇以及站点海拔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 5、0.760 6、-0.601 8,但仅雾凇日数和站点海拔高度被引入电线积冰日数预报方程。对河北省电线线路冰害事故分析发现,当气温低于3℃时,导线可能出现舞动;导线舞动或冰闪时的相对湿度都在60%以上,舞动时风速大于5 m·s~(-1)。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形复杂多样,又处于环太平洋造山带,各种自然灾害多发生,其中农业气象灾害损失额占每年农业总产值的1—6%,平均为3%。霜冻害每年发生有4万多公顷,占农业气象灾害损失额的2.5%。日本霜冻害主要是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的晚霜害,在北部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许金义 《气象》1985,11(2):22-23
覆冰是危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冰害十分严重,1967年1月—1984年2月共出现10次较严重的覆冰,尤其是1984年1—2月出现的特大覆冰,给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与冰害作斗争,有必要了解与探讨覆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柑桔自然灾害──冬季低温冻害、异常落花落果、长阴雨、洪涝、高温干旱、病虫害进行了归纳分类,其次分别阐述了各类灾害特点及对柑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避抗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河南省晚霜冻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4月13-15日豫西、豫北一带冬麦区出现的晚霜冻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霜冻由来自超极地路径的冷空气经寒潮关键区后入侵河南,与后期补充南下冷空气的共同作用形成,高空500hPa主要影响系统为旋转南下的横槽。这种类型的冷空气活动在春季更易给豫西北、豫西带来强降温、霜冻害天气。而前期气候干旱导致土壤失墒,易发生霜冻害;当时小麦正处于拔节一抽穗的低温敏感期,抗寒能力较弱,加重了霜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建筑物、室内电子设备防雷原理及技术,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通过雷电害实例分析,呼唤人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冬~2003年秋,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水稻田进行了轮作系统的减灾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轮作系统能较好地减少病、虫、草害.其中轮作处理B(紫云英“接茬“玉米“间作“大豆“接茬“晚稻)、处理C(黑麦草“接茬“中稻)、处理D(黑麦草“接茬“早稻“接茬“晚稻)比连作处理A(紫云英“接茬“早稻“接茬“晚稻),在病、虫、草害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对比分析折产后作物的生物产量可以发现,轮作处理D最高,达13 686 kg/hm,比连作处理A高6.7%.  相似文献   

20.
根据郸城县1987-2007年小麦霜冻情况,分析了小麦霜冻害的影响因素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根据观察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小麦霜冻的预测指标和预防、灾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