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代理签名是指原始签名人授权其签名权利给指定的代理者行使签名权利的一种签名技术。代理签名在现实生活中共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对代理签名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最后对代理签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环签名具备匿名性,身份基环签名无需证书,关联环签名可避免用户重复签名,但这些签名占用空间多且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先输出公共参数和系统主密钥,再提取用户密钥,然后使用格上的累加器对环中公钥进行累加,并将知识证明签名推广至格上,构造出格上身份基简短关联环签名。对该签名的不可伪造性、关联性和匿名性进行了证明。对签名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与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签名节省了时间开销和存储空间。利用该签名及门限秘密共享技术,提出后量子的电子投票协议。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双线性对的签名和验证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它综合了多重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的优点,能够有效地防止授权人冒充多重代理人对消息进行签名。  相似文献   

4.
王连海  王英龙 《通信学报》2005,26(12):37-42
提出了一种新的签名:有代理的多重签名。它是一种特殊的多重签名,允许部分签名人委托其代理人代替他进行多重签名。事实上,普通的多重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可以看作这种签名的特殊形式,因此讨论这种签名的安全性有助于多重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的安全性研究。之后提出了两种基于离散对数密码体制的有代理的多重签名方案,证明了这两个方案的正确性,并对这两个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Nyberg-Rueppel 签名体制的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莉  蔡勉  王亚军 《通信学报》2007,28(3):115-119
为了实现一个盲代理签名能够同时代表多个原始签名人签名,在对盲代理签名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盲代理多重签名这一概念,该签名克服了一个盲代理签名只能代表一个原始签名人签名的局限性。此外,在Nyberg-Rueppel盲代理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2种体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对数,分别提出了具有盲代理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双重性质的第一类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和第二类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并对2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一个高效的有向传递签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递签名是由Micali和Rivest在2002年首先提出的,主要用于对二元传递关系进行签名.已有的传递签名方案都是无向的,只适用于对等价关系签名,提出有向传递签名方案是个留待解决的公开问题.该文提出一个高效的全序有向传递签名方案,并证明该方案在选择明文攻击下是安全的.在方案中,签名的βuv部分被限定在0和q/2之间,以防止敌手由(u,v)的签名伪造(v,u)的签名,从而保证签名的有向性.将该方案与无向传递签名方案结合,提出一个可对任何有向二元传递关系进行签名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一种前向安全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盲签名是指签名人不知道所签消息的具体内容.代理签名是指原始签名人将签名权力委托给代理签名人,由代理签名人代表原始签名人对消息进行签名.结合了两者优点的代理盲签名是密码学领域的热点.文章将前向安全的概念引入到代理盲签名体制,提出了一个前向安全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新方案能实现即使代理签名人的代理盲签名密钥被泄露,密钥泄露前所产生的代理盲签名依然有效.另外,通过引入时效参数,新方案可以对代理盲签名的有效时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姚前  陈舜  谢立 《电子学报》2007,35(4):659-662
知识签名就是签名者在非交互的情况下向别人证明其知道某个秘密而不泄露该秘密本身,现在知识签名广泛应用在群签名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带系数的离散对数知识签名,并对几种类型的带系数签名函数进行了定义和证明.通过对签名函数增加系数,可以有效地扩大签名函数的选择范围,增加知识签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叉引理对签名体制进行证明,是进行签名体制安全性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Pointcheval和Stern首次给出了签名体制安全性证明的一些分叉引理, Herranz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环签名的分叉引理,文中首先分析了一般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机制,提出分叉引理对一般基于身份的环签名体制的安全性方案证明,并证明一般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体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肖斌  薛丽敏 《通信技术》2010,43(8):169-171,174
门限签名是群签名的推广,它在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以及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门限签名的重要安全要求是防伪造性。LHL门限签名方案是一个不需要可信中心的门限签名方案。根据一种针对它的合谋攻击方法,对LHL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发现在LHL方案中通过伪造签名实施攻击无法通过部分签名的验证,同时对LHL签名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其能够兼具匿名性与可追踪性。  相似文献   

11.
ID-based group signatur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authors present an ID-based group signature which is based on ordinary ID-based signature schemes such as Ohta-Okamoto's scheme and Guillou-Quisquater's scheme. Thus, the group signature is verified from the identities of group members. A signer proves that, by verifiable encryption of his ordinary signature, a group authority can identify him and, by Schoenmaker's method, he proves that he knows a signature of a group member  相似文献   

12.
矢量空间秘密共享群签名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春波  何大可 《电子学报》2005,33(2):294-296
本文通过引入矢量空间秘密共享技术和阈下通道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群签名方案.在本签字体制建立后,可以加入或删除成员.一个部门只有在一定数量成员的参与下,才可以生成有效的群签名.接收者可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但是不能判断出群签名出自哪一个部门.当有争端发生时,仲裁者可以"打开"群签名,确定签名的部门.此签字的公钥长度是独立的."打开"过程通过阈下通道实现.  相似文献   

13.
广义群体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Li Zi-chen提出的广义群体签名的定义和广义群体签名方案,提出了一种广义群体代理签名方案.利用这种方案,根据要签名的消息的特性,将原始签名人授权的代理签名用户组合成不同的群组,授权进行代理签名的群组中各成员合作可以产生原始签名人的合法签名.  相似文献   

14.
对一类群签名方案的伪造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王晓明等(2003)和林松等(2006)最近依据Tseng-Jan(1999)群签名方案各自提出的一种改进群签名设计了两种伪造攻击策略。利用该伪造攻击,攻击人不需要任何签名者的保密身份信息和秘密密钥信息,只是通过选取随机参数、改变原方案的部分设计步骤就能成功伪造出群成员证书,进而伪造出验证有效的群签名,从而威胁到群签名人的合法权益。该文的伪造攻击策略对Lee-Chang(1998)群签名、Tseng-Jan群签名及由其演化而来的所有群签名方案都具有效性,从而证明该类群签名方案全都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群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BB短签名方案的基础上演化出一个新的签名方案,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群签名方案。新的群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建立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q-SDH假设和判定Diffie-Hellman假设之上的。该文提出的群签名方案的签名长度比BBS的短群签名方案的签名长度略长,但在为群成员发放资格证书以及成员私钥时,不需要可信任第三方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张兴周  孙震 《电子学报》2003,31(1):54-58
本文把矢量空间秘密共享方案与多重签名方案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签名方案,即矢量空间秘密共享-多重签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在该方案中,任何参与者的授权子集能容易地产生群签名,而参与者的非授权子集不可能产生有效的群签名,验证者可通过验证方法验证个体签名和群签名的合法性.该方案能保证一个参与者的授权子集的群签名不能被其他参与者子集所伪造,而且可以跟踪被怀疑的伪造者并将其曝光.该方案能抵御各种可能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群签名允许群成员以匿名的方式代表整个群体对消息进行签名。而且,一旦发生争议,群管理员可以识别出签名者。该文对Posescu(2000)群签名方案和Wang-Fu(2003)群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分别给出一种通用伪造攻击方法,使得任何人可以对任意消息产生有效群签名,而群权威无法追踪到签名伪造者。因此这两个方案都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数字群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Tseng和Jan提出了一个基于标符(ID)的群签名方案,并称此方案具有诸多优越性。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该群签名方案,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大漏洞:(1)签名内容泄露签名者的有关秘密参数的信息,签名者身份易被任何人确定;(2)群成员可以单独构造密钥对,从而可以对任意消息M产生有效签名而不会暴露其身份;(3)群成员可以联合构造有效密钥对,也可以对任意消息M产生有效签名而不会暴露他们的身份。因此该群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The threshold group signature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signature. So far, many threshold group signature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most of them suffer from conspiracy attack and are insecure. In this paper, a secure threshold group signature scheme is proposed.It can not only satisfy the properties of the threshold group signature, but also withstand the conspiracy attack.  相似文献   

20.
矢量空间秘密共享-多重签名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把矢量空间秘密共享方案与多重签名方案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种新的签名方案 ,即矢量空间秘密共享 -多重签名方案 ,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在该方案中 ,任何参与者的授权子集能容易地产生群签名 ,而参与者的非授权子集不可能产生有效的群签名 ,验证者可通过验证方法验证个体签名和群签名的合法性 .该方案能保证一个参与者的授权子集的群签名不能被其他参与者子集所伪造 ,而且可以跟踪被怀疑的伪造者并将其曝光 .该方案能抵御各种可能的攻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