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刷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刷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寻找更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后均给予口腔冲洗和咽部深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刷牙配合口腔冲洗及咽部深吸引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不同声门下冲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行声门下吸引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A组给予5mL空气冲洗、B组用5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C组用5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稀薄),冲洗后10min经人工气道吸痰,观察24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三组24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效果相当,但均优于A组。结论在保持有效吸引的前提下,采用5mL生理盐水进行声门下冲洗,可保持声门下吸引的通畅性,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但反复冲洗存在操作步骤多,有增加分泌物下行的风险,推荐使用5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声门下吸引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对8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分为37.15±2.36,认知最好的条目是监测气囊压力及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是VAP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认知最低的条目是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间隙容积;排前3位的影响因素为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声门下吸引操作,声门下吸引会引起患者黏膜受损、呛咳等不适,无精确的声门下吸引配套装置.结论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体水平为一般,医院管理者应采取多元化形式对ICU护士及护士长进行声门下吸引培训,针对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李茵  田丽 《护理学杂志》2013,28(3):24-27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对不同黏稠度分泌物的吸引效果,旨在为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吸引负压。方法对行机械通气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或套管的33例患者,按照声门下分泌物黏稠度分级标准分为Ⅰ~Ⅲ度,Ⅰ~Ⅲ度组将患者随机排序,依次采用-2.66~0kPa及以下、-5.32~-2.79kPa、-7.98~-5.45kPa、-10.64~-8.11kPa的压力吸引声门下分泌物。观察不同黏稠度分泌物在各压力吸引下分泌物残留、呛咳发生、黏膜损伤、血氧饱和度变化、残留分泌物吸净时间情况。结果Ⅰ、Ⅱ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吸引,分泌物吸净时间、残留率、呛咳发生率、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下吸引,分泌物残留率、吸净时间、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5.32~-2.79kPa压力对Ⅰ度分泌物吸引,在避免黏膜损伤的同时,达到吸引的最大化。使用-7.98~-5.45kPa压力对Ⅱ度、Ⅲ度分泌物吸引,在保持吸引有效性的同时,保证气道黏膜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51例,随机分为普通组(n=51)和声门下组(n=37),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普通组VAP发生率47.1%,声门下组VAP发生率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可显著减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韩小云 《护理学杂志》2006,21(17):14-15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意义。方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性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发病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不同时间通气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VAP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通气的各项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延缓并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集束化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前后对照研究。对本院ICU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治疗。所用患者采取头高位、加强口咽部护理、声门下间断冲洗引流、检查患者及各项操作前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观察其体温、痰量、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检查、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取本院ICU2006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结果集束化治疗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住ICU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集束化治疗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霞 《护理学杂志》2008,23(12):54-55
目的 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 d的患者,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74例.观察组经口置入可吸引气管导管,接10.0~22.7kPa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气囊上分泌物,用50 ml无菌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溶液经气管导管背侧引流管冲洗气囊上分泌物,每次冲洗不限液体量,直至肉眼观察抽出冲洗液清澈为止.对照组均经口置入普通气管导管,每4小时气管内吸痰后,充分吸引鼻腔、口腔分泌物,并经口腔置入吸痰管,吸引气囊上分泌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7 d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可吸引气管导管,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收住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需留置鼻胃管且留置时间>7 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鼻腔护理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结果 留置鼻胃管期间观察组6例(20.0%)发生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对照组发生21例(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腔冲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