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贴近员工活动,大庆采油一厂三矿干部不仅为员工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三个面向、五到现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思想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设计科研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是大庆石油会战的老传统。新时期,好传统在新一代大庆石油人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如今,在大庆采油一厂三矿,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做到"四包"、"五帮"、"六做"。此举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并切实提高了采油一厂三矿的生产效益。干部跑基层成常态大庆采油一厂三矿党委书记宣伟东是个爱跑基层的领导干部。今年1月22日,是三矿每周例行基层工作日,宣伟东一早就来到中十六站参加早会。  相似文献   

2.
大庆第七采油厂第三油矿党委结合实 际学标兵,下定决心抓生产。矿各级领导班 子带头深入基层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引 领全体员工向油田公司新时期“五面红旗” 学习,营造了全矿“做油田管理尖兵、当强 化管理模范”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七厂四矿针对生产现场的工艺缺憾,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五小”、“QC”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五小”创新成果“抽油机皮带防滑防盗保护器”和“新式盘根盒”深受岗位员工欢迎。大庆油田七厂四矿属于大庆外围油田薄差油层区块,油层薄,单井产能低,抽油机井冲次低,三、四次皮带轮较多。“五小”创新成果“抽油机皮带防滑防盗保护器”,解决了小皮带轮因包角小经常打滑烧皮带  相似文献   

4.
侧钻技术是油田近几年发展应用的修井新工艺,通过在生产井的某一特定深度开窗,另钻新井眼完井,使生产井恢复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作业现场固井质量差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侧钻工具的应用受到阻碍,为此,在大庆采油一厂研制出了一种侧钻扩孔钻具,通过4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面对生产现场点多面广、生产任务繁重、组织员工集中培训难度大的实际,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场教学、流动教学的优势,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创建了“现场小课堂”、“我的岗位我来讲”等多种员工培训新方式,积极鼓励广大员工立足岗位,钻研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50多年前,松辽盆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培育了享誉全国、影响深远的"三老四严"精神: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三老四严"发源于大庆三矿四队,即现在的大庆油田采油一厂第  相似文献   

7.
过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二矿有“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他们却打出了“四个不一样”的旗号,转变源于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七矿螺杆泵井杆断比例逐年上升,致使该矿螺杆泵检泵率居高不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绘制了螺杆泵扭矩图,可一目了然地判断螺杆泵的生产动态,有效地控制了螺杆泵井杆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知何时起,大庆悄然成为了业内约定俗成的“量词”,诸如一个大庆、两个大庆、三个大庆等,所谓一个“大庆”,就是年油气产量5000万吨及以上的油气田今年,中国石油集团又雄心勃勃地提出,举全员之力,用数年时间,在国内国外打造五个“大庆”,使集团公司的年油气产量超过2.5亿吨。  相似文献   

10.
柳晓敏 《中国石油》2008,(13):78-78
大庆采油四厂一矿有两位老师傅非常受生产一线员工的欢迎。他们每到基层站队,员工们都会高兴地说:“瞧,咱们的‘安全使者’来了!”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六矿领导们的心中植根着这样一个信念: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也像地下的原油一样,总要不断地开发才能喷薄而出。为发扬油田公司“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完成“十五”后三年“11599”工程的要求,面对油田开发进人特高含水阶段的不利局面,六矿于今年年初提出,在开发系统实施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精优同步互动战略。  相似文献   

12.
油井实现“零距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一种名为“油井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成功安装在大庆采油四厂三矿六区四队的油井上。即使人不在井上操作,也可通过远程数据监控中心对油井实现“零距离”管理。为及时掌握油井载荷、回油压力、回油温度等生产动态,了解泵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5亿吨—这是巨大的数字,占大庆油田原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5亿吨—这是伟大的贡献,为共和国躯体注入了珍贵的血液,给时代列车增添了强劲的动力。5亿吨—这是不朽的功勋,书写的是中国石油工业史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在大庆采油一厂,人们可以历数出多个第一和之最:全国第一个累计生产原油5亿吨的采油厂,大庆油田建厂最早的采油厂,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采油厂,大庆精神重要发源地之一,科技创新成果丰厚的采油厂,获得荣誉、奖项众多的采油厂……2006年9月1日,大庆采油一厂累计生产原油5亿吨。我国油田开…  相似文献   

14.
范明 《中国石油》2014,(7):54-56
2013年,塔河采油一厂共完成9口井14轮次的注气工作,8口井见效显著,累计增油1.7万余吨.目前,塔河油田通过大量注气实验证明,注气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三次采油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对提高塔河油田采收率有着深远应用前景. 搏出上产“好彩头” “2014年2月采油一厂实际平均井口日产水平4469吨,超计划150吨运行,其中TP303、TK445等4口井注气驱油见效显著,日增油83吨……” 2月23日上午,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月度生产会上,油藏开发研究所一组汇报数据,报出了年初油田上产“好彩头”.  相似文献   

15.
1960年7月,石油部党组决定在大庆油田开展学习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活动,在大庆很快形成了“英雄铁人打头阵,马、段、薛、朱紧相跟,比学赶帮争上游”的巨大潮流。“五面红旗”先进榜样的树立,对于加快油田开发,夺取石油大会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踏寻大庆发展的历史足迹,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鼓舞下,2005年9月,大庆油田公司又涌现出姜传金、赵传利、权贵春、何登龙、王宝江新时期的“五面红旗”,他们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时代内涵。从会战初期响誉全国的“王、马、段、薛、朱”到今天传唱油田上下的新时期“五面红旗”,我们仿佛看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那一脉相承的精神之魂和生命之根。本刊将对新时期“五面红旗”的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60年7月,石油部党组决定在大庆油田开展学习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活动,在大庆很快形成了“英雄铁人打头阵,马、段、薛、朱紧相跟,比学赶帮争上游”的巨大潮流。“五面红旗”先进榜样的树立,对于加快油田开发,夺取石油大会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踏寻大庆发展的历史足迹,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鼓舞下,2005年9月,大庆油田公司又涌现出姜传金、赵传利、权贵春、何登龙、王宝江新时期的“五面红旗”,他们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时代内涵。从会战初期响誉全国的“王、马、段、薛、朱”到今天传唱油田上下的新时期“五面红旗”,我们仿佛看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那一脉相承的精神之魂和生命之根。本刊将对新时期“五面红旗”的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油田高含水期采油工艺和油井井口计量的要求,大庆采油一厂对原两相分离器玻璃管量油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用微机计量代替了人工计量。现场运行证明,两相分离器微机计量系统的性能稳定、精度高,尤其适用于日产液量50t 以上的中高产井。  相似文献   

18.
“7年汗水没有自流,应用聚表剂驱油技术后,试验区中心井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7.5%……”2月22日,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试验大队承担的大庆首个聚表剂驱油技术先导性矿场试验,即中区西部双层区二三类油层聚表剂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项目通过油田验收,现场试验聚表剂驱油见效特征明显,预计最终采收率达到73.8%。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徽省机械厅主持下,由安徽肥东仪表厂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共同研制的LBT—40型弹性刮板流量计技术鉴定会,于1986年5月18日在安徽省肥东县召开。参加鉴定会的有:安徽、大庆、上海、新疆等省市局厂所17个单位的38名代表。会议听取了肥东仪表厂、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大庆采油一厂的产品设计、研制和现场工业性试用报告,参观了样品和制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石化》2004,(9):68-69
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会战,是大庆石油人坚持“两论”起家基本功,两分法前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1999年11月,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两个企业。作为未上市企业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开始了实质意义上的二次创业。搞好二次创业,再铸企业辉煌,是大庆局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在继承发扬大庆精神上,始终坚持“强化三个认识”,坚持“五个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