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州地铁4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直线电机牵引系统,其地下线整体道床类型采用长枕式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Vanguard减振扣件整体道床、合成树脂轨枕道岔整体道床,详细阐述这几项新技术的施工工艺、工法及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州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中首次采用了长轨枕埋入式整体道床技术。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结合新型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轨道设计技术要求,采用"散铺轨排法"施工,对新型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轨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施工结果表明,新型有轨电车长轨枕埋入式道床满足设计及旅客舒适度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桥上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沙河特大桥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施工,介绍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及控制施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渝怀铁路工程概况及其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渝怀铁路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及主要线路标准 ;介绍新型滑板式铰支座在长寿长江特大桥的应用 ,后锚法单向悬拼大跨度钢桁梁技术 ,隧道实施注浆堵水技术 ,长枕埋入式无碴道床在渝怀铁路的应用 ,路基轻型支挡结构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层间连接状态,建立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力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在多种工况作用下道床板和桥面板层间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体降温、列车荷载、温度梯度和荷载组合的作用下,板间剪切应力在道床板两端达到最大,并从板边到板中逐渐减小,且道床板厚度的变化对层间连接状态有影响。在荷载的作用下,道床板板端一定范围内剪切应力会超过设计值2.75 MPa,产生层间破坏,影响轨道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配置钢筋或者采取拉毛等措施加强层间连接作用,以使道床板能够正常使用。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连接件的计算公式对250 mm厚的道床板进行配筋设计,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西安地铁2号线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施工中,伸缩缝处引出防迷流测防端子的施工难度大,且极易失窃或被破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防盗效果明显、施工简单,而且更可靠、更经济、更美观的连接方式及替代产品——埋入式防迷流端子.介绍了埋入式防迷流端子的构成、制作、安装工艺要求,对比分析了扁铜端子和埋入式防迷流端子的优缺点.在西安地铁1、2号线南延段轨道道床施工中采用了这种新型的埋入式杂散电流防迷流端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渝怀铁路鱼嘴二号隧道内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施工,对基础施工、轨排组装、精确测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渡段施工、钢轨应力放散、焊接及锁定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说明,以便为长大隧道内推广应用这种新型轨道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构形式无碴轨道施工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中推荐的板式、弹性支承块式和长枕埋入式三种无碴轨道结构形式 ,结合工程实例 ,对其设计特点、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工程造价及施工进度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架轨法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是车辆段库内线检修坑的一种常用的轨道结构形式。北京地铁10号线万柳车辆段运用库和联合检修库都采用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共铺设2.64km,采用自上而下的架轨法进行施工。介绍其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详细评价速度120 km/h地铁中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效果,通过对某地铁线路现场测试的方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分析梯形轨枕轨道较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从振动根源处就得到了有效的减振且减振的效果较好。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能有效减弱振动加速度从钢轨至道床的传播,但是从道床至隧道振动加速度的衰减效果要弱于梯形轨枕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效果整体好于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且能有效地降低中高频段的噪声。  相似文献   

11.
既有地铁整体道床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与1号线在人民广场接轨工程为例,研究了既有地铁整体道床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技术以及采用纤维增强聚氨酯发泡(FFU)合成枕木与混凝土结合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地铁晚间停运期间施工的道岔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机具的研究设计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及工程质量,结合马来西亚安邦轻轨延伸线工程特点,在长钢轨直铺法施工技术基础上进行配套施工机具的研究。主要是多功能轨道调整器及模板体系的研究,包括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精度保证措施、小半径曲线施工实现方式等。采用MSC.Nastran软件对多功能轨道调整器进行强度及变形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整体道床施工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现浇道岔道床岔枕离散、组装工序繁琐、工期较长及现有预制道岔道床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多、 通用性较差的弊端,在现有预制道岔板的基础上,提出和研发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道岔道床,从平面廓形、控制性 尺寸、承轨台、限位结构、隔离层或减振垫、转辙机安装预留接口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研究创新,并在重庆轨 道交通 4 号线二期工程中成功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预制道岔道床相比,此新型装配式道岔道床的生产和 施工便利性显著增强,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睿 《铁道勘察》2020,(3):112-116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为160 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其运行速度远高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此,需对其道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轨道的基础上,结合新机场线的线形特征、环境特点和施工技术,提出在正线中有较大沉降危险性的区域采用普通型预制板整体道床,在地下线中部分有减振要求的地段采用减振垫浮置板道床(预制板式)的设计方案,并对新机场线几种预制板整体道床设计方案、结构组成进行了阐述,对其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上海R1线既有整体道床地段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RI线首次在国内地铁既有线区间整体道床地段插入铺设道岔.全面总结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既有区间整体道床地段插入道岔的施工方案和有关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整体道床"人工散铺法"施工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青岛轨道交通13号线高架桥工程特点,研究了整体道床一次成型的施工技术。该成果在我国佛山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等线路取得了成功应用,并在海外市场肯尼亚蒙巴萨港支线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显著提高了U型梁轨道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解决了轨排上桥、轨排运输及轨排铺设等相关技术问题,形成了标准化作业流程,提高了整体道床的施工精度,减少了额外人力物力的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给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地铁四号线引进的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轨枕材料——合成轨枕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号线的工程实际,介绍了在国内首次铺设合成岔枕整体道床道岔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速下地铁多种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地铁振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铁中亦采用多种减振轨道结构型式用于减振。为详细评价各种减振轨道结构的减振效果,以地铁动力测试为依托,在频域内分析4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不同时速下的振动特征。结果表明:对于长枕埋入式整体道床轨道而言,行车速度的增加对钢轨、道床、隧道竖向加速度低频范围内的影响较大,而在中高频影响较小。对于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轨道,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GJ-Ⅲ型中等减振扣件轨道减振效果下降较明显。同时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橡胶隔振垫浮置板轨道仅对浮置板和隧道减振效果较稳定,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钢轨、浮置板及隧道减振效果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地铁轨道整体道床大部分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存在劳动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工人劳动强度大等诸多弊端。随着建筑工业化模式的不断推进,地铁整体道床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机械化装配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高速铁路板式轨道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地铁板式轨道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以上海地铁12号线370 m普通预制板轨道试验段施工为背景,在充分消化吸收高速铁路国产化CRTSⅢ型板式轨道施工技术基础上,结合地铁线形特征、空间特点和施工工装配置能力,提出地铁普通预制板合理的设计尺寸,并设计了地铁轨道基础控制网,开发地铁预制板轨道数字化精调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置及灌注工艺,研究成果将促进地铁板式轨道的发展,可供类似地铁板式轨道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