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正>《费尔巴哈论》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简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原是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后逐步转向唯物主义,并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其中主要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理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当今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总结,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2)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哲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期哲学家对于人类普遍历史的思考。康德的历史哲学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为后来的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开辟了道路。影响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在历史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要来源是辨证论以及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社会、自然以及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可以看作是结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自然观以及历史观的统一体。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经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展开论述,试图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的深层次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思想底蕴,并以此为引导,更好的指导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9)
<正>《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其中系统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01《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西方哲学到18世纪下半叶在德国有了一个集大成的结果:就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逻辑中心,建构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把社会生产和创造外部客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236-240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在今天的哲学思想研究中,依然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他的伦理思想,尤其是家庭伦理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黑格尔的家庭伦理思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针对当下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落实,兄弟姊妹关系将成为我国今后家庭伦理问题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因此,研究黑格尔关于兄弟姊妹的家庭伦理思想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粟明俊 《建造师》2010,(10):245-246
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德国古典哲学中既充满了理性主义的因素,也有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
《提纲》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对于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之一的费尔巴哈观点的批判,因费尔巴哈受青年黑格尔的影响,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观点有所偏差。此篇文章阐释了"半截子"唯物主义对于实践认识的局限性,提出了全新的世界观——实践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派的重要一环,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仍具重大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158-159
<正>朱蔷薇(以下简称"朱"):王老师,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中,黑格尔哲学一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式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但是,我注意到,近年来您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大相径庭的阐释方式——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您的这一提法似乎有点逆潮流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为马克思哲学开辟一条新的阐释路径呢?是为了反对黑格尔主义的阐释传统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