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课程综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综合化是当今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热点,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课程综合化方面均有引入注目的成果。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课程综合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职教同仁的重视,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课程综合化热点产生的背景课程综合化是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模式,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存在于多种课程模式之中,被多种课程模式所使用。课程综合化之所以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并被多种课程模式所运用,有其特殊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课程综合化(curriculumintegration)是当今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热点,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课程综合化方面均有引人注目的成果。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课程综合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职教同仁的重视,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课程综合化是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可以体现多种课程设计思想,是众多课程模式可以使用的一种手段。课程综合化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模式,而是做为一种手段存在于多种课程模式之中,被多种课程模式所使用。课程综合化之所以成为课程改革的热…  相似文献   

3.
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但是,课程观点的转变、课程实施环境的变化、课程综合化程度都是渐进的,综合课程的理论指导、模式设计、学习方式都是多样化的,综合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实践,因此,课程综合化本质上是一种渐进的多样化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一直处在多方争议和不同发展趋势的博弈中。文章梳理了课程改革的历史争议主流,包括课程概念争议和课程改革边界争议。争议是一种探究的开始,把握课程的基础研究、课程的个性化、课程的主动化、课程的综合化、课程评价科学化、课程国际化和生态化等趋势是保障课程改革的延续性及方向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首次提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而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领导者。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变革的巨大资源,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改进课程实践,更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意义1.课程领导的含义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课程综合化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它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综合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与社会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的结果。本文从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出发,分析课程综合化的动因,并据此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综合化的具体途径。一、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及特征课程综合化指的是几门学科互相联系、影响、渗透而趋向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不仅是将几门学科综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而且还是贯彻于所有课程中的一种开放的综合课程理念。这种理念是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所在。通常课程综合化有广义和狭义之…  相似文献   

7.
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教授和学习领域贯通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运作过程中,课程综合共同体作用的发挥,是保证综合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为此,应当确立其构建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析课程综合共同体内部各维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综合共同体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的运作程序,从而为我国综合课程的研制与实施提供另一种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众多的综合课程,这标志着综合课程的概念在我国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理论上的探讨转化为实践上的操作。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的理念,课程综合化必将给一线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期待。本文拟对综合课程的意义、形态和价值作一番简要解析,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综合课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综合化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而教师必须积极应对这种挑战,才能顺利地达成课程综合化的目标,并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转变,不是一种术语上的简单变迁,而是从理念到实践上的完全转变与更新.在课程领导理念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从观念到实践上都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课程应当从控制走向参与,教师和学生应从滞后走向发展,学校应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1.
《机械加工设备》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对其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教学内容的精选、课程的综合化到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开展了有益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经验,以飨读者并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被动地纳入 ,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 ,在实践上包括两个方面 :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可以根据教师的因素来划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需要出发,论述课程综合化对中国现行教师教育在培养体系、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师角色行为实践等方面的挑战,以及中国教师教育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所有职教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为主。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组合,形改而实不改,而是探讨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增强职校的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和档次。课程改革不只是学生做教师看,教师没事做,而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由课上转到课下,即上课以学生为主,下课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方法、教材编写、动手能力、教学与实践水平、教学组织、课后辅导、授课形式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师成人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要适应学习型社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顺应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高等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落后,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更新课程观念,注重互动学习,大力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开展课程综合化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和注重课程反思.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综合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课程目标、形态、学习方式三方面揭示了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课程综合化是通过构建学科、社会、学生等因素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采用关联式、研究性、体验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个性品质等综合协调发展的一种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课程综合化是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修订原则之一。“综合”不仅有使部分“整体化”的涵义,还包括与综合思维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涵义;不仅只是学科间的综合化,还贯通学科内、外,形成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不断扩充、追求完满的连续体;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表现出复杂性特征。当前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课程综合化的价值功能认识不深入,对课程形态理解偏于静态和孤立,以及低估开发过程的难度等。建议遵循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课程创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以赋权激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创新三个原则,以此作为理解和实践课程综合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程理解的生存论意蕴——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课程理解是存在于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教师课程理解并非仅是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旨在实现对课程文本中课程设计者原意的复原,而是在事实上构成了教师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先见"构成了理解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理解最终所实现的则是课程意义的不断创生。  相似文献   

19.
"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教师的专业化需要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中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师范院校中,以教育实习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是其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实践临床学习"的特点,是师范教育师范性的最突出的体现.然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应当顺应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整合式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综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程综合化是当今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 ,这种趋势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本文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四方面探讨了高校课程综合化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