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前绝后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已经买入了一对ROGERS LS3/5A,接着又买了一对CHARTWELL。每当“烧”过座地式喇叭之后,总会换上一套LS3/5A配古董胆机调剂一下。可以说是从开始了解发烧之道后从未跟LS3/5A离开过。在以后十年间,也曾买入和出让多款LS3/5A。但那15ohm的REGERS仔和CHARWELL却是保存至今。绝对不会出让。  相似文献   

2.
一些杂志把SP-100的“音响性”说得很差,然而我自己使用 的感觉却不是这样 SP-100象是长大了的LS3/5A 用大功率胆机推SP-100比较好听  相似文献   

3.
看着手里的这台Cavin A-50T EL-34胆饥,禁不住一下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年前。说起来,我与斯巴范的胆机还颇有些缘分,当年要不是初人发烧大门,尚欠缺一点动手焊机能力,它早年的耶款使用FU29的560胆机.就已经是我第一套发烧组合中的主力了。记得那正垃发烧热潮方兴未艾的阶段,当时笔者正在南京求学,出于对占乐及音响由来已久的爱好,也满怀热情地投入了这股风潮。  相似文献   

4.
只要是有点“发烧”资历的读者,对于KEF的认识大多是从LS3/5a开始的。那对BBC设计的“喇叭仔”可以说是音响业中的一个神话。在其鼎盛时期,有多个品牌在制作LS3/5a,不同厂家的出品,或者说不同的版本,都会就此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而在这些所有的故事中,只有一个出处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所有LS3/5a的喇叭单元都出自一家名为KEF的英国喇叭厂。  相似文献   

5.
《视听技术》2007,(11):78-78
提起英国Rogers,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经典的LS3/5a书架箱,其实Rogers早在1947年就成立了,早期以生产电子管功放和号角音箱起家,而直到1974年开始与BBC合作生产LS3/5a才算是真正的声名鹊起,并借机转化为以生产家用音箱产品为主,以至于后来他们又尝试着生产了一两款胆机时,还让不谙内情的人们大呼小叫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黄欣 《视听技术》2002,(9):38-40
恐怕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知道KEF这个英国品牌是从那对著名的BBC监听音箱LS3/5A开始的,这对小型音箱中的长青树从上个世纪70年代投产起算,整整在音响圈内红了差不多有30年,目前的二手价也比当年的全新品高出了不少。20  相似文献   

7.
玩了多年的音响,得出了一条经验,都是在玩一种口味。器材到了一定的档次后,所谓“英国味”、“美国声”抑或“北欧风格”,其实都是个人的口味问题,没有孰低孰高、谁好谁差之分,只是欣赏口味的分别而已。 我曾经拥有过一对LS3/5A (15Ω阻抗),一直引以为傲。必须承认LS3/5A确实有其独特迷人之处,否则不会有  相似文献   

8.
说起2A3胆管,一些早年的老发烧友可能还记得美国RCA的2A3胆管,而上世纪90年代重新出现的国产2A3管(曙光2A3B和2A3C)和俄罗斯产2A3管则是新一代胆机发烧友最感兴趣的一种"靓胆".前几年发烧友较为推崇的300B管,就以其声音柔和、细腻、甜美倾倒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胆机爱好看.最近几年来,一些胆机爱好者在不断探索之中找到了这一款"靓胆"2A3,并且在不同电路的实验中得到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说起2A3胆管,一些早年的老发烧友可能还记得美国RCA的2A3胆管,而上世纪90年代重新出现的国产2A3管(曙光2A3B和2A3C)和俄罗斯产2A3管则是新一代胆机发烧友最感兴趣的一种“靓胆”。前几年发烧友较为推崇的300B管,就以其声音柔和、细腻、甜美倾倒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胆机爱好者。最近几年来,一些胆机爱好者在不断探索之中找到了这一款“靓胆”2A3,并且在不同电路的实验中得到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李宇凡 《视听技术》2000,(12):42-43
我想为大家推荐一套音乐味特别浓的系统。说起音乐味,也许大家会立刻想到Rogers LS3/5A这对经典音箱,因为它几乎是唯一大部分发烧友能买得起、音乐味也很出色的音箱。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LS3/5A,虽然它与LS 3/5A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近来在欧洲备受好评的Spendor(思奔达)S-3/5书架式音箱!两者都叫“3/5”,应该是有某种血缘关系吧?不错,Spendor S-3/5正是脱胎于LS  相似文献   

11.
说到世界经典的扬声器BBC LS 3/5A,相信不用笔者多做介绍各位都是相当熟悉,其中Rogers、Harbeth等更成为众多发烧友的收藏品。但无论是哪家的LS 3/5A扬声器单元均由英国一家扬声器单元制造厂提供,这就是世界有名的扬声器公司KEF。  相似文献   

12.
hp 《高保真音响》2011,(5):96-99
总的来说,LS3/5A就是LS3/5A的声音LS3/SA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正值古典音乐盛行,流行音乐初步萌生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是英国的传统音响工业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叶洋 《视听技术》2003,(11):26-28
LS3/5A音箱已经生产了许多年,这种最初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内部使用而研制的“二级监听器”至今依然畅销不衰。“Hi-Fi News”记者特里沃·巴特勒为我们讲述了LS3/5A背后的故事。 几乎没有哪种音箱能像BBC的LS3/5A一样引起人们这么多的议论,或者说是带来如此多的神话和误解。LS3/5A这个名字本身就容易让人混淆,但是  相似文献   

14.
近数十年来,胆机总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少有人面对胆机那清丽纯厚的音色而不为所动,发烧界久烧不退的胆机热,正说明胆机魅力不可抗拒。凯立电器研究开发的KD230和KD230F胆机,是在研究了若干国内外名机电路的基础上,为满足中高级发烧友和音响爱好者的需求而自行设计的新型甲乙类功放。  相似文献   

15.
录特3/5a     
陈奕 《视听技术》2000,(5):19-19
别看名字和外观都相似,其实录特3/5a与经典的BBC LS3/5a截然不同。只因为设计师为该音箱选定了一个与BBC LS3/5a完全相同的外形尺寸,并且古朴的外观也有几分神似,让人一看见它,便自然而然想起了LS3/5a,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设计师并不想模仿LS3/5a的声音!谁都明白那是模仿不了。听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两种音箱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但在风格上确实迥异,想简单地用优劣二字来将它们区分,那就错了。 我听的这对录特3/5a箱体表面是黑色亚光漆处理,此外还有采用酸枝红木钢琴漆外饰的珍藏版。BBC LS3/5a由一只5英寸中低音单元和一只3/4英寸高音单元形成二音路密闭式音箱,有一个不算简单的分频网络;录特3/5a同样为密闭式,但采用的却是一只4英寸全频带单元,没有分频器。这些是  相似文献   

16.
胆机以其优美的音质而备受青睐,不少爱好者还喜欢亲自装焊胆机,而对胆机音质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输出牛。如果没有一个优质的输出牛,无论电路中用了多少发烧元件,都不可能使胆机发出靓声。  相似文献   

17.
英国Audio Note品牌对一些发烧初哥来说,或许会陌生,然而,有一定发烧经历的发烧友则相当熟悉,特别是部分维美派爱好者以及对胆机有较浓厚兴趣者,Audio Note品牌定会让他们耳根联动,牵动思维神经:它是一个有名的胆机生产商,是一个世界上为数不多、集各种Hi-Fi产品的厂家之一。该厂名满天下的ONGAKu放大器以其天下无双的音乐解释力,创造了音响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记得3年前,我第一次写胆机的测评文章时曾提到过的一个梦. 梦境里有间老房子,斑驳的墙壁、摇摇欲坠的木梁,无不在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一个有点发福了的中年男人倚坐在一把藤椅上,在他的对面,一部胶木唱盘缓缓地转动着.再旁边,是部300B的胆机,灯胆那微弱的亮光给阴暗的屋子稍稍带来了些温暖的气息.屋子的两个角落,摆放着一对木制的号角音箱,好象是JBL或是ATELC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Hi Fi发烧友对各种各样的发烧小道具都不会陌生了,诸如像脚钉、角锥、片镇与音响线材等等,对它们的作用也基本达成共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HiFi风潮初入大陆之际,对于发烧小道具是否能对音效增加正面的影响,一时间还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方与反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实说,十多年前我初入Hi Fi大门之时,对发烧线,包括角锥与片镇也曾产生过很多怀疑,不过俗话说,实践是第一位的,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去尝一尝。而自从我第一次感受到  相似文献   

20.
自从英国BBC提出了制作LS 3/5A书架箱这个堪称音响史上最光荣的任务之后,引得众所周知的一些著名品牌纷纷在此项目上大展抱负,推出了以各自品牌为专属的BBC御用型LS3/5A音箱,例如。Rogers、Harbeth、KEF等品牌均有经典型号。一直以来,资深发烧友以拥有、赏析到正宗的“BBC之声”为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