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针对点燃式大缸径二冲程天然气发动机燃烧速率慢、动力性低及排放较高的问题,采用GT-Power与AVL-Fire分别构建其一维热力学模型和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空燃比、点火时刻及压缩比对发动机性能、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为17.24时,发动机的性能、燃烧及排放均表现较好;空燃比过低(13.00)或过高(27.50)都会导致燃烧恶化,性能大幅降低;当空燃比一定时,适当提前点火时刻,有效热效率增加,动力性与经济性提高,NO排放量升高,CO排放量降低;空燃比与点火提前角匹配后,将压缩比从6.1提升至11,发动机燃烧得以改善,动力性与经济性分别提升了45%与31%。  相似文献   

2.
以管道天然气混氢气代替合成天然气,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器对合成天然气的适应性。介绍混气工艺、实验设备和方法,分析混氢比例对全预混燃烧器的热负荷、燃烧稳定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华白数的变化基本反映了热负荷变化的规律;合成天然气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器上燃用,基本不会出现稳定性问题;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器在燃用合成天然气时,排放性能不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为了研究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利用生物柴油作为燃料,在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模式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掺氢提高了柴油机的热效率,同时缩短了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随着天然气掺氢混合燃料喷射量的增加,放热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着火时刻延迟;天然气掺氢燃料的HC、CO和烟度排放均低于天然气,但NO_x排放呈升高趋势,与传统柴油机相比,天然气掺氢能够显著降低CO和HC排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393-401
为研究扫气压力对缸内直喷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在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燃烧过程方程组的离散,同时采用半隐式法进行多变量耦合数值求解,分别就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不同扫气压力对发动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湍流和排放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扫气压力的提高可导致缸内最大爆压增大,缸内最高温度与缸内湍流动能峰值降低;同时NO和CH_4排放量均随扫气压力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扫气压力每提高0.25 bar,缸内最大爆压平均升高5%,而缸内最高温度平均降低2.5%,缸内湍流动能峰值平均降低6.9%,NO排放量减少7.8%,CH_4排放量减少10.9%,扫气压力对CH_4排放的影响比对NO排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表明,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在发动机热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扫气压力,以降低未燃CH_4和NO的排放,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为研究扫气压力对缸内直喷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在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燃烧过程方程组的离散,同时采用半隐式法进行多变量耦合数值求解,分别就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不同扫气压力对发动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湍流和排放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扫气压力的提高可导致缸内最大爆压增大,缸内最高温度与缸内湍流动能峰值降低;同时NO和CH4排放量均随扫气压力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扫气压力每提高0.25 bar,缸内最大爆压平均升高5%,而缸内最高温度平均降低2.5%,缸内湍流动能峰值平均降低6.9%,NO排放量减少7.8%,CH4排放量均随扫气压力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扫气压力每提高0.25 bar,缸内最大爆压平均升高5%,而缸内最高温度平均降低2.5%,缸内湍流动能峰值平均降低6.9%,NO排放量减少7.8%,CH4排放量减少10.9%,扫气压力对CH4排放量减少10.9%,扫气压力对CH4排放的影响比对NO排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表明,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在发动机热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扫气压力,以降低未燃CH4排放的影响比对NO排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表明,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在发动机热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扫气压力,以降低未燃CH4和NO的排放,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燃烧利用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及鹏 《煤气与热力》2009,29(10):18-20
分析了天然气燃烧应用过程的类型,论述了天然气燃烧利用过程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计算方法,比较了天然气燃烧应用过程热效率与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杨璞 《砖瓦》2014,(1):23-26
隧道窑天然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是一套以气体介质(天然气、发生炉煤气)为主要燃料,通过控制隧道窑燃烧系统烧嘴功率,来实现墙体材料制品烧结过程的外燃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已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转换中燃气热水器的改造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改用天然气后热水器的改造方案,燃烧测试试验表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进行改造后,可以满足燃用天然气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功率为70MW的天然气-煤粉双燃料热水锅炉进行兰炭燃烧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前期试验、满负荷运行试验。前期试验内容:考察燃用兰炭时,点火、负荷提升、停炉过程锅炉的运行状态。在有无伴燃条件下,兰炭燃烧是否满足锅炉正常运行要求。满负荷运行试验内容:考察兰炭直接点火可行性,以及满负荷状态下锅炉运行状况、炉膛出口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前期试验:配合燃油、天然气长明火伴燃,燃用兰炭点火成功。在负荷提升阶段以及逐步撤销燃油、天然气长明火伴燃过程中,炉膛的温度分布基本一致,炉膛负压、烟气氧含量也在合理区间。说明燃用兰炭时,燃烧器可以有效完成燃烧组织,即使在没有伴燃条件下,锅炉也可平稳运行。停炉过程平顺,参数与燃用煤粉时相差不大。满负荷运行试验:直接点燃兰炭的点火方式可行。锅炉负荷提升能力良好,可以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各项运行参数稳定正常。在设计负荷条件下,炉膛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00~350 mg/m~3,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为530 mg/m~3左右,比燃用煤粉时低,燃用兰炭的环保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顺序喷射CNG/汽油两用汽车选取了怠速、匀速、加速、减速典型工况点,对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进行了尾气排放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现有设备技术下的试验车辆的HC在各个工况中的排放均大幅下降,CO除加速工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NOx除减速工况外的上升则是因为燃用天然气时原车点火提前角的再提前所导致的燃烧温度的上升和高温燃烧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