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是临床较常见的头痛类型 ,其发病率分别为 1%~ 2 %和 3 %~ 4% ,儿童尤其多见。笔者近 1年来应用养血清脑颗粒 (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65例此类患者 ,并对其进行了疗效观察 ,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符合 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拟订的头痛诊断分类标准 ,男 2 6例 ,女 3 9例 ;年龄 5~ 5 9岁 ,平均 3 2岁 ,其中 5~ 15岁 5例 ,16~ 2 5岁 2 6例 ,2 6~ 45岁3 0例 ,46~ 5 9岁 4例 ;病史最短 7d ,最长 2 2年 ;偏头痛 2 3例 ,紧张型头痛 42例。1 2 头痛程…  相似文献   

2.
本组14例。均为西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显者。并除外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其中病史在半年以上的阵发性头痛11例。年龄在30—56岁之间。14例中属肝阳上亢伴肝火上炎所致头痛9例,属肝肾阴亏致肝阳上亢头痛的有5例,均以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佳,苔薄黄,脉弦有力的主症。一、治疗方法嘱患者停用其它药品,投川芎10克—15克,蔓荆子10克~15克,每日3~4次。水煎服。首次服量宜多,以250ml~300ml为宜,后以150ml~200ml维持。每次投3天量,服后复诊。  相似文献   

3.
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轻度脑外伤至头痛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4例轻度脑外伤患者均系门诊病人,男29例,女5例;年龄22~47岁,平均35.4岁;病程12h~1周。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部分有耳鸣、头晕、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格拉斯哥评分10~15分,平均13.3分。均经CT排除颅内血肿等严重脑外伤,其中脑震荡11例。34例患者均无其它心脑血管病史。1.2治疗方法内服中药:桃仁6g,红花15g,川芎10g,赤芍15g,天麻9g,石菖蒲15g,当归20g,细辛3g。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一周后复查,并将检测数据行Ridit检验和t检验…  相似文献   

4.
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头痛及血浆DβH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头痛有一定疗效,但该疗法对头痛患者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含量是否有影响尚未见之报道。我们对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的50例头痛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DβH含量的对比,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本组共50例,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15~58岁,平均29.2岁;病程3月~20年,平均3.5年。患者均由专人负责详细询问病史,并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和脑血流图检查等,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头痛,其中血管性头痛27例,神经官能性头痛23例。  相似文献   

5.
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与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缪月琴  王振海 《陕西中医》2010,31(7):845-846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紧张型头痛与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紧张型头痛患者36例,偏头痛患者38例,同时患有紧张型头痛及偏头痛患者40例,3组均给予口服头痛宁胶囊治疗28d,观察3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头痛时间、头痛发作频率的差异及其不良反应。结果:经头痛宁胶囊治疗28d后,3组头痛均有所缓解,尤其是同时患有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患者疗效显著,与其余2组相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可以治疗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对同时患有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患者疗效更加明显,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芎芷辛麻蝎合芍药甘草汤治顽固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头痛以疼痛剧烈,时休时作,难以彻除,古医藉名“头风痛”。笔者应用善于搜风通络的川芎、白芷、细辛、天麻、全蝎合芍药甘草汤治疗5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1例,男性12例,女性39例;年龄17~24岁,7例;25~34岁,21例;35~44岁,16例;45岁以上7例;病程1~3年10例,3~10年36例,10年以上5例。其中偏头痛19例,头部外伤后所致的头痛17例,血管神经性头痛15例。全部病例均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川芎5~30g、细辛3~9g、白芷3~10g、天麻5~10g、全蝎1.5~3g研末分冲,白芍6~30g、甘草5~15g…  相似文献   

7.
袁博 《陕西中医》2012,33(7):821-823
目的:观察拔伸牵引旋转复位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2例,均采用在仰卧位下行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程度对比,及治疗前后颈椎CT三维重建、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个月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在治疗1~3疗程后,头痛程度(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5例CT三维重建可见枢椎齿状突与侧块间隙基本对称(<0.1mm),14例患者枢椎齿状突与侧块间隙与治疗前相比变小。治疗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4%。结论: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颈椎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法可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源性头痛的致痛部位主要在寰枢关节部位。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 取伤湿止痛膏2×2cm,贴于双侧太阳穴、头维穴、印堂穴与神庭穴之间,若后头痛甚者加双侧风池穴,侧头痛甚者加翳风穴。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敷贴后,有30例患者头痛消失,止痛率为93.75%,2例头痛无明显改善为6.25%。30例头痛消失患者中,30min之内头痛消失者16例,为52.3%,0.5~1h之内头痛消失者12例,为40%,1~2h内头痛消失者2例,为6.67%。20例感冒头痛者,其疼痛全部消失。其中15例在30min内头痛消失,5例0.5~1小时  相似文献   

9.
耳穴贴压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5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32例;年龄为16~57岁;病程半年~15年。 治疗方法:1 取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肝、胃。 2 操作:将王不留行籽粘于剪好的方形小块胶布中央,贴于耳廓所选穴位处(首次男左女右)。用手指按压,使之产生酸、麻、胀、痛。以后每天按压所贴穴位5次,每次3min,两耳交替贴压,隔日便换1次。每贴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头痛发作消失,1年内未复发;好转:头痛半年~1年有复发,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减少。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于1985年5月~1989年7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1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8岁,平均4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9年,平均1年9个月;高处跌伤8例,打伤3例,车撞伤4例。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及分类,15例均属瘀血头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治疗外感高热及提高其综合疗效的有效针灸疗法。方法将患者2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128例,治疗组电针大椎穴,治疗组肌注安痛定注射液;观察24h即时退热效果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体温均低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恶寒、肢体酸痛、头痛、汗出症状缓解起效时间及恶寒、头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短;相关症状积分下降值于2、6、12、24h均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于2、6、12、24h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大椎穴治疗外感高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天宁饮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等的影响,探析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以期找出天宁饮治疗偏头痛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26例偏头痛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低剂量组45例、高剂量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低剂量组口服:川芎15g、白芷10g、钩藤后下15g、赤芍10g、僵蚕10g、炙全蝎3g;高剂量组口服:川芎30g、白芷10g、钩藤后下15g、赤芍10g、僵蚕10g、炙全蝎6g;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每天1次,睡前服用。用药30天后,观察三组用药前后头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低剂量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以及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虽然高剂量组的疗效略优于低剂量组,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天宁饮可明显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且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总体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430例偏头痛确诊患者,全部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5~10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以及第3个月末对全部患者各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对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血压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430例患者治愈274例(63.72%),显效90例(20.93%),有效55例(12.79%),无效11例(2.56%),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在头痛程度与头痛发作频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用量在第2个月末及第3个月末时均较治疗开始时有明显减少(P〈0.05);患者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较轻,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运用蒙药尼达哈珠尔治疗血管性头痛 2 0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0例病人为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女性 13例 ,男性 7例 ;2 0~ 4 0岁 14例 ,4 1~ 50岁 6例 ;全部病例均无高血压史 ,病程 2~ 7年。2 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病史 ,排除高血压、外伤、五官科疾患、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并有反复发作性头痛的特点而确诊。其中 12例作脑彩超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紧张度增高的特点。3 疗效标准痊愈 :发作性头痛完全停止 ,观察 6个月以上未再发作者 ;显效 :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 ;无效 :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和…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头痛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萍 《光明中医》2004,19(2):30-31
用穴位埋线疗法 ,治疗慢性顽固性头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 2例患者中 ,男 80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的 68岁 ;病程在 1年以内的 49例 ,1~ 3年者 3 7例 ,3年以上者 46例。按头痛的部位分前头痛、后头痛、偏头痛、巅顶痛及全头痛。根据中医辨证 ,本组 13 2例中 ,肝阳头痛 48例 ,血虚头痛 2 5例 ,痰浊头痛 3 6例 ,瘀血头痛 2 3例。肝阳头痛 ,头痛而眩 ,心烦易怒 ;血虚头痛 ,头痛而晕 ,心悸不宁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 ,胸脘满闷 ,或呕恶痰涎 ;瘀血头痛 ,痛如锥刺 ,固定不移 ,或有头部外伤史等。2 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16.
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西比灵口服,治疗组给予自拟头痛汤加减煎服及针灸疗法,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评分和用药安全,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痛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头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VAS评分。  相似文献   

17.
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疟疾高热31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伟 《中国针灸》2002,22(1):38-46
疟疾是热带常见的传染病 ,高热是其症状之一。本人观察了针灸疗法对疟疾高热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31例患者为笔者参加援几内亚医疗队期间治疗的疟疾病人。其中男 2 1例 ,女 10例 ;年龄 15~ 5 3岁 ,平均 36 4岁 ;病程 0 5~ 3天。患者均已由血涂片证实为疟疾 ,发热38~ 40℃。方法 :常规消毒后 ,于大椎穴周围用注射针头点刺 3~ 5针 ,之后快速于大椎穴上拔罐 ,出血量约 1~ 5ml,30秒左右出血停止并凝固 ,继续留罐 10~ 15分钟起罐。然后于背正中线督脉上拔罐 5~ 6个 ,留罐 10~ 15分钟。疗效观察 :拔罐后 4小时 ,2 8例患者体温降至 37 …  相似文献   

18.
偏三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偏三针(翳风、率谷、风池)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偏三针治疗组(42例)和西比灵口服对照组(44例),分别治疗15日,观察治疗停止后1个月与治疗前1个月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和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2组均能缩短头痛持续时间(P<0.01),但治疗组成于对照组(P<0.05);②2组均能降低头痛指数(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偏三针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止痛效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笔者2005年7月~2008年10月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由鼻窦炎引起头痛的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主诉头痛,均经CT确诊为副鼻窦炎症,排除鼻息肉和气道畸形等其它病变,其中上颌窦炎11例,筛窦炎9例,蝶窦炎5例,额窦炎3例,全鼻窦炎2例.14例首诊于神经内科,对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转入我科治疗,16例首诊我科;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62岁.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96年6月~2001年6月用自拟头痛逐瘀汤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5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并经脑外科及颅脑CT检查确诊后转入我科治疗,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15~56岁,平均42.5岁;病程最长28d,最短3d,平均12d;伴脑组织挫伤48例,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