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42例─—附对照组42例孙敦 ,俞军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徐州221009)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其范围可涉及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常反复发作。临床上可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瘀阻脑络证、气血虚弱证、肾阳不足等证型。笔者认为,以痰浊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眩晕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眩晕病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55例眩晕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结果:555例眩晕患者风痰上扰证占69.37%,风痰上扰证在各年龄段分布均较多,尤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多见,不同性别风痰上扰证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1)。运用最多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占78.02%。结论:风痰上扰证为眩晕住院患者常见证型;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眩晕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眩晕停、尼莫地平口服,丁咯地尔静滴治疗,治疗组予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急性期痰浊中阻证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眩晕痰瘀交结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临证辨治及选方用药特点。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病例共464例,分为痰瘀交结证组与非痰瘀交结证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痰瘀偏重及兼夹证型的差异;同时对包含有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及舌脉等35项证候特征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痰瘀交结证组191例(占41. 16%);与非痰瘀交结证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痰瘀有偏重,兼夹证型中肝阳上亢型比例最高; 35项症候因素结果显示:脉滑、脉涩、舌下脉络、高脂血症、舌面颜色、头晕目眩、高血黏度、舌苔厚度、肢体麻木9项因素与眩晕(痰瘀交结证)相关性最显著。结论眩晕痰瘀交结证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痰瘀贯穿病程始终,临证主张痰瘀同治,并需根据痰瘀偏重及兼夹证型不同,给予相应治疗,方可切中病机,显示疗效。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21,43(5)
王晓燕教授认为,眩晕包括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属中医学风证范畴;假性眩晕属中医学内伤杂病范畴;部分介于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之间的症状,属内伤杂病后化风的情况。临床上将眩晕分为肝郁痰浊水饮上干清窍证、太阳经表内外合邪证、上盛下虚证、上气不足证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了解近20年来国家/学会标准、规划教材、名医专著及课题支撑研究文献中有关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提取各痰证辨证标准中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法分析证候与频数之间相关性。结果:痰多、苔腻、脉滑、眩晕为国家/学会标准主要证候指标;痰多质黏、胸闷、痞满等14项内容为教材主要证候指标。苔腻、恶心、痰多、眩晕为文献主要证候指标。结论:频数分析后显示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苔腻、痰多为痰证辨证标准最共性内容。其余痰证证候表现的纳入与排除有待进临床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符合中医头晕诊断标准者,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医表征和证型做频数和百分比统计。结果除眩晕(头晕)症状外,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耳鸣、记忆减退、怕冷、恶心呕吐等。出现证型共26种,比例较高的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浊中阻、脾气虚证、肝气郁滞等。结论本组眩晕证候特点与传统中医"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认识基本一致,如何更准确阐明眩晕症证候规律,有待辨证的客观化和样本量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常规针推治疗比较,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药物治疗做对照,以天眩清治疗眩晕,但以天眩清穴注颈夹脊穴治疗眩晕尚未见报道,由此道明了课题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将133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解毒化瘀颗粒、解毒化瘀汤及安宫牛黄丸等3组 ,3组均在给予西医基础综合治疗上 ,每组分别给予上述中药口服 ,2次/天 ,6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解毒化瘀颗粒组及解毒化瘀汤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肝性脑病方面均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 01或P<0 05) ,解毒化瘀颗粒组与解毒化瘀汤组经统计学分析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及解毒化瘀汤治疗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重视肺炎在老年头晕患者中所占比例,提高老年患者肺炎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10年12月以头晕为主诉入院的老年患者病因及以头晕为主诉入院的老年人肺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例以头晕为主诉入院的老年人病因是肺炎,且缺乏典型肺炎临床表现。结论:以头晕为主诉的老年人肺炎并不罕见,缺乏典型肺炎临床表现,应引起重视,在急诊或首诊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全面分析,及时检查,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4.
痰瘀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肿瘤相关的临床表现,化痰祛瘀法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运用。指出:化痰取瘀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大法,应贯穿于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薛伯寿在临床应用《内经》"木郁达之"之法治疗内科疾病常获显效,以三例医案胃脘痛、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咳嗽为基础,探讨和分析"木郁达之"治则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薛老推崇《内经》"木郁为先""木郁为重",认为木郁是常见的发病病因和病机,"木郁达之"为中医重要治法,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引起,根据临床体会,眩晕可大致分为以下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眩晕6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进行治疗的眩晕患者68例,对该68例患者选用我院四物二至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后,痊愈:4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中药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养精种玉汤对CHL细胞株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对其遗传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HL细胞培养技术,设养精种玉汤不同剂量对CHL细胞进行体外染毒,观察其致CHL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化.结果 在5 000,2 500,1 250 μg/ml不同测试剂量浓度下,无论24 h及48 h收集细胞,并在+S_9与-S_9两种测试条件下,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各剂量组、溶剂对照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养精种玉汤在实验所确定的5 000 μg/ml测试剂量浓度以下,初步认为无诱发CHL染色体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德桓教授化瘀浊益肝肾思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瘀浊益肝肾思想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刘德桓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治则。化瘀浊益肝肾,即化血瘀祛痰浊,补肝血益肾精。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方的瘀浊清颗粒处方中诸药合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有序,共奏活血化淤、祛痰化浊,调补肝肾之功效,使精气充,阴阳复,瘀浊祛,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诸药均含有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可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化瘀浊益肝肾思想融合了痰瘀相关理论、血瘀理论、津血同源思想和肝肾同源思想,并把现代医学理论及药理研究有机地运用于处方用药中,体现了中医现代化的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在实践中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眩晕的机理和方法;方法:通过以龙氏手法为主加上超激光治疗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眩晕患者10例,其中属于全环的有5例,断环3例,半环2例,并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10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手法加超激光对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眩晕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