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习风格研究是当代心理学与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特殊的学习风格并显现了独特的学习风格特点,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了女性语言学习风格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从其形成的根源进行了反思.在女性的社会作用日渐彰显的现实生活中,对女性语言学习风格进行探讨与研究对于促进女性的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女性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有其独自的特点。在此从语音特点、语调特点、词汇选择以及句法选用方面对女性英语特点进行探讨,并从女权运动对语言影响的角度,分析英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女性语言风格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女性语言中有些词语和表达方式是男性不用、不敢用也不会用的。至于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女性英语反映了英语国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因而语言学家对女性英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语音和语调、词汇、语法似及交谈话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女性英语的特点,并从社会地位、社会观念及生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简要分析了语言性别差异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差异将逐渐减少。在未来的世界里,男女语言之间将不会再有明显的差异了。  相似文献   

4.
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燕 《中州学刊》2004,(5):78-82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然而,由于"语言和思想的物化",人们往往以为女性形象就是女性本身,相信对女性的语言描述就是女性现实.所以,女性形象一旦诞生,便会逐渐成为一种刻板形象或定型观念,表达了全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父权文化中女性形象产生的深层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根源,揭示其中的权力话语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生态女性建设和两性伦理乌托邦构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躯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从性别意识的觉醒上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这使得性权力伴随着语言符号的差异而不断的变化与修正.语言符号是产生权力的根源,女性性权力正是基于此而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在研究女性社会属性这一问题上,试图通过引入语言符号来对性权力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知:语言符号如何介入性权力而使得其产生,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语言差异是如何对性权力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语言符号又是如何改变女性性权力被压迫被刺夺的事实,社会性别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性权力的转化,而性权力的转化又是怎样通过语言符号差异的体现,成为了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波伏娃之后——当代女性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体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性别视角切入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哲学意义和价值追求.波伏娃旨在阐明男/女二元对立关系中女性的他者身份,伊利格蕾的女性主体性理论暗示了主体身份建构中从现代同一的文化身份认同到后现代基于差异原则的身份认同的转向,克里斯蒂娃强调多重异质性主体的语言建构.女性主体性理论家们不断从阶级、性别、身体、知识、书写、言说、语言、种族等角度拓展女性主体性理论的讨论维度,敏锐地捕捉着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主导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维度,她们的理论也成为管窥西方社会演变及西方哲学思想变化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8.
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英语中女性语言特点的探讨,揭示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谢雍君 《学术研究》2008,2(3):131-137
在明清时期,阅读戏曲作品和观赏戏曲演出是女性接受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至情"的哲理启发、情爱的心理感染和自觉的伦理意识,构成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于戏曲演出的直观性和戏曲语言的通俗性,戏曲女性情感教育利用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充分发挥"能感人"的审美功能.与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相比,戏曲女性情感教育具有显著、广泛、深层、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女性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理、语言、心理分析和文化等四个方面评述和讨论了女性批评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着眼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女性批评,尽管有些理论观点尚属牵强甚至荒诞不经,但是意在提倡两性平等、发现妇女文学的自身价值、探求女性文学的特征和向以男性为主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的主张,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立足于妇女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同时,还顾及到女性生理、语言、心理,以及阶级、种族、国籍和历史等因素,来探讨妇女写作特点和差异的批评途径也是十分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性别,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每个人与身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通过语言的习得,我们才成了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然而,由于语言只能通过男性和女性(二者的言语方式和行为彼此不同)表现的个体语言而存在,所以,在语言运用方面,特别是在用词和话题上,或多或少地就存在着性别差异,体现为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看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海男坚持从女性身体写作出发,通过探究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来揭示女性的生命历程,用诗一般的谜样语言展示女性身体的本体欲求.在《桃花劫》这部被称为"女性身体的忏悔录"中海男对当下现实生活世界男性与女性、女性自身之间天使与妖妇、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揭示.达到用身体书写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体验,用身体记录故事,通过身体传达那来自灵魂的呐喊与哭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性别主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摆脱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告别男权同一性暴力之后,还必须对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想象进行重组,让女性从男权文化中的欲望客体转变成欲望主体;为了重塑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性,新时期女性作家塑造了女同性恋、自恋、恋物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此彰显女性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丰富多样,并与菲勒斯中心主义关于女性的想象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5.
谢冰莹是二十世纪最早的女性觉醒者和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人格的独立呼唤,塑造了众多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风格平白如话,晓畅真实,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16.
《左传》虽工于叙战,但人物刻画亦富有光彩.作者以白描、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女性人物,姜氏、怀赢、穆姜等女性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语言上.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合格的教师,课堂语言应具有教育性、逻辑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主体———人 ,可以按性别分成男性和女性 ,不同的性别对语言的态度是不同的 ,语言对男性和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同的。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与网络伴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蒋业华 《社会科学家》2006,(Z1):199-201
张爱玲不仅将边缘意义的女性群体带进了文本的中心舞台,而且其文本也同时成为了女性表现其欲望、身份、语言和文化的剧场,张爱玲文本的女性话语是如何突破父权制男性"逻各斯"中心得以言说的.其写作策略是在其文本中建构反传统的情感--理性二元对立情节模式,从而在话语层面上造成审美阻距,其文本中的女性角色因迥异于传统而陌生化,审美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求知欲,因而得以认知被历史所遮蔽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