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3,(9):81-84
对于旧采采用"挖顶弃底"方式所残留的复采工作面,由于其顶板为采空区-煤柱不规则交错状态,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与工作阻力的传统确定方法不能适用。考虑到顶板上方为完全采空状态的复采工作面初撑力过高易顶破顶煤以及顶板上方的残留煤柱,存在集中应力与工作面老顶垮落等影响因素,运用相应的力学模型分析其支架-围岩关系,计算采空区与煤柱2种不同状态顶板下方复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与工作阻力,给出的计算公式在现场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虎峰煤矿2#煤层刀柱式采空区下分层复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显现异常等现象,根据SMP准则得到煤柱极限稳定宽度为7 m,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进行研究。得出工作面过煤柱时,支承压力显现为"弱-强-弱"的规律;工作面过跨度较小的采空区时,支承压力显现为"强-弱-强"的规律,工作面过跨度较大的采空区时,支承压力显现为"强-弱-强-弱-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老空区下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工作面顶板状态进行划分,并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了复采工作面支架压力分布及矿压显现规律。虎峰煤业复采工作面顶板可划分为顶煤+老空区和顶煤+老窑残留煤柱两种状态;支架工作阻力在通过采空区时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规律,通过上分层遗留煤柱时,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急剧增大,普遍高于通过采空区时的情形;工作面上、中、下段的周期来压时间及步距均不一致,步距在15~25 m。  相似文献   

4.
厚煤层受小窑"采顶丢底"方式破坏开采后,其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存在特殊性,通过对大同煤矿集团云冈矿8107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实测结果分析可知:受上覆残留煤柱集中应力的影响,工作面周期来压明显的特征。工作面进出煤柱期间压力突然增大,且出煤柱压力峰值为进煤柱的1.5倍,进煤柱期间支架前柱工作阻力峰值是后柱的1.86倍,出煤柱期间支架前柱工作阻力峰值是后柱的0.45倍。本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培鹏 《煤炭工程》2014,46(5):48-50
煤矿深部开采的应力集中异常突出,以唐口煤矿1305工作面为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千米深井大采高采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305工作面回采时,在采空区四周煤体内形成对称的"双肺"状支承压力影响区;随着工作面推进,采场支承压力峰值及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高度逐渐增大,工作面见方后,采空区顶板破坏高度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变化趋于稳定,支承压力最大峰值约为72MPa,应力集中系数k为3.0;工作面煤壁前方与采空区两侧煤体内支承压力峰值随工作面推进向深部转移,且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压力峰值与工作面煤壁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在8~15m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刀柱下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莒山煤矿针对矿井3#煤层常规可采煤炭资源枯竭,同时又存在大量刀柱式采空区下弃置资源的现状,立项对刀柱式采空区下弃置煤炭资源回收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研、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复采工作面顶板赋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试采工作面的矿压监测,初步掌握了刀柱下复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为复采工作面选择合理的支护设备和支护参数,为安全有效地管理复采工作面顶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龟兹煤矿A6-103工作面开切眼外错上行开采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综放工作面跨采下部开切眼过程中顶底板和煤层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6-103工作面跨采下部开切眼过程中170~240 m,工作面距离开切眼10 m时,煤层和顶底板的垂直应力达到最大,实体煤侧煤体超前影响范围为50 m左右,采空区侧煤体超前影响范围为20m左右;顶板超前影响范围为40 m左右,底板超前影响范围为25 m左右;顶板8 m处采空区侧应力峰值,较实体煤侧下降了56%;底板2 m深处采空区侧应力峰值较实体煤侧下降了26.6%;190~230 m过开切眼阶段支架增阻速率主要分布在0.5~1.4 MPa/min,数值明显大于其他区域。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研究的应力演化规律基本和现场实测的应力演化规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房柱式采煤法残留煤柱回采时的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和顶板应力分布规律,根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3#煤层残煤资源长壁式复采进行三维相似模拟试验。复采过程中对煤层的直接顶、基本顶的应力、位移进行观察、记录,模拟过程再现了顶板下沉、断裂、垮落以及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全过程。通过试验观测与数据分析演化,研究残煤复采过程中顶板的应力变化对顶板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以及顶板垮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街矿区深部厚煤层顶板存在巨厚岩层,造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采场顶板安全隐患大。为全面掌握巨厚顶板条件下6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取现场安装支架压力记录仪、钻孔应力计、锚杆锚索测力计、顶板离层仪的方法,对工作面来压、采动应力、支护体受力、巷道围岩变形等参量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周期来压步距呈正相关关系;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应力峰值达20 m;区段煤柱存在11 m弹性核区;锚杆锚索受力及顶板离层在采空区后方600 m达到稳定状态。通过深部6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分析,建立了深部大采高采场覆岩活动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山西煤炭》2007,27(4):27-29
通过对莒山煤矿复采首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刀柱下残留煤体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针对性的顶板控制措施,经过顶板管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付涛 《煤》2020,29(5):48-48,61,78
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含量是煤矿瓦斯管理、抽采达标评判、突出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参数,其准确的定义及测定关系到矿井瓦斯防治乃至整个"一通三防"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也关系到煤层气资源的合理评价。根据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对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含量的定义、取值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完善相应的标准规范体系,进而为我国煤矿的瓦斯防治、矿井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机组500kV主变压器因预试测量直流电阻,导致变压器产生剩磁,在恢复送电空充变压器时,引起重瓦斯保护或差动保护动作,使主变不能正常送电,机组不能按时启动并网;同时,对变压器和电网造成冲击影响。本文通过对500MW机组和1000MW机组主变压器预试测量直流电阻产生剩磁的原因分析,以及消除剩磁的方法介绍,可有效避免大型变压器剩磁的产生及有效消除产生的剩磁,并对电力同行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继银  田文东 《矿业快报》2004,20(10):44-45
胡家裕矿南和沟坑口是资源枯竭型矿井,为了节约矿产资源以及延长矿山的寿命,根据自身矿井的生产经营现状,走出了一条回收残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浅谈剩煤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煤开采是一个新兴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剩煤赋存特征、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采区尺寸、工作面支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以效益最优为目标,从实践中摸索研究合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煤炭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顺心  赵新义 《煤矿机械》2014,35(9):140-142
煤矿中的机械零件表面在生产加工中由于制造环境的影响会产生残余应力,降低了零件的使用性能。通过分析材料产生残余应力的几个原因:冷塑性变形、热塑性变形以及内部组织的改变,并提出磨削裂纹的防止方案,加强对于机械残余应力的了解,给零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宝光 《煤》2005,14(3):57-58
在各种平差方法基础上,对在平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对改正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寻找出发现粗差的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煤矿机械》2013,(11):137-139
概述了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作用与分类,具体分析了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然后通过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来探讨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n the steel industry, steel slabs are produced by continuous casting to allow fast processing. A complex stress state leads to crack formation in such steel slabs. The stress components relevant for failure were identified by neutron diffraction under simulated cas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岩样三轴压缩的对角破坏和残余承载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样在不同围压下轴向压缩破坏时 ,残余强度与围压的关系包含了破坏断面的特征 ,不能据此计算摩擦系数。而岩样破坏之后降低围压 ,轴向应力也就是其残余承载能力随围压线性降低的规律 ,反映了破坏断面的摩擦特性。但岩样对角破坏的破裂面含有部分圆锥面 ,并不完全是平面 ,因而根据 Coulomb准则确定岩石的残余摩擦系数偏大。本文在分析破裂面几何特征的基础上 ,得到了岩样残余承载与围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晓菲  邓喀中 《煤矿安全》2013,44(7):193-195
介绍了差分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以徐州某老采空区为例,对其雷达影像数据进行二轨差分干涉处理,获取其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D-InSAR技术可以应用于监测大面积的老采空区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