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言指代词“之”、“其”可以指代人或事物,用在指代人时,除了表示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们称之为自称与对称)。这种用法,古汉语语法书上都说是“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这种说法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认为“之”、“其”用作第三人称是“本用”,而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则是临时用法,因而称之为“活用”。这种说法,在教学上有方便之处,可以了解“之”、“其”在语句中指代不同的人称——这是从句法的角度考虑的。但是有了“吾”、“汝”等人称代词,却又把指代词“之”、“其”作为人称代词中的  相似文献   

3.
人称代词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英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彭方洁 《科技信息》2008,(20):184-185
在中文的会话之中,“我”、“你”、“我们”、“你们”等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英语会话中,第一、第二人称的“I”、“you”也频繁地出现。而在日语会话中,很少出现「私」、「ぁなた」等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彼/彼女」、使用的频率则更少。本文就日语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及「コソァ」系列代词之间的联系,来探讨日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庄子><楚辞>是战国中期两部重要文献.二书中疑问代词的使用十分普遍.从<庄子>的疑问代词的数量与频率、询问功能与句法功能、时间性及地域性等角度同<楚辞>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8.
施发勇 《科技信息》2011,(27):113-114
本文拟在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指导下,探讨评论附加语"幸亏"的句法位置、句法功能、语义指向等问题。通过语料来看,"幸亏"句法位置的变化,主要是位于主语前以及主谓之间,并不影响该句的实质意义。"幸亏"语义主要指向整个命题,也可以是前面的主语,这种交际动力是相对而言的,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
《论衡》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衡》中的人称代词与前期相比,没有产生新的形式。从总体上讲,一方面承袭了前代已有的用法;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其”在语法分布和语法功能上与前期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成分最主要、最常用的是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VP和AP。在战国文献中,这类由VP或AP所构成的连词“而”的常用组合分布趋向一致,并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上形成一些共同的结构特点,但战国初、战国中和战国末,这类常用组合带有不同的句法特征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成书时代 ,是学术界历来争论的焦点之一。有的学者征用《老子》书中出现的“三十辐同一毂”的记载 ,认为这种辐毂制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没有出现 ,到了战国中晚期才出现 ,所以《老子》只能产生在战国中晚期之后。本文就春秋时期辐毂等车制情况展开讨论 ,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文献资料 ,论证了春秋末期以前“三十辐同一毂”的制画实践技术的存在 ,从这一方面 ,否定了《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之说 ,进一步证实《老子》成书于春秋晚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书信发展至战国有了新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上的变化;二是浓厚的个人意识;三是针对性加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与战国士风应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蔡楚简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境内,经过科学发掘的又一批战国楚简,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两千多年前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惊世骇俗之言.他的不朽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这一巨著中,作者从各个方面记述了中华民族自轩辕黄帝以迄西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其中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历法、人物、科技、医学、音乐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欧化现象一直是众多作家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汉语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有人则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受英语语法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化并跟英语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对比来看待这种欧化现象。另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欧化”现象,既防止英语第三人称代词汉译过度欧化,又能恰当地吸收英语中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发展汉语。  相似文献   

17.
诈伪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诈伪字词的含义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完善,为诈伪罪的产生奠定基础。诈伪罪的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道德的变迁相关,在西周时期,一般性诈伪罪出现。至迟在战国末期.政治性诈伪罪已经出现。诈伪罪的产生历程深刻印证着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玺印一般指先秦时期的印章,其中绝大部分为战国时期实物。由于战国时期诸列国地处不同区域、各自在文字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相异性,所以此时期印章上的文字也必然体现出这种差异,从而产生不同地域印文内容相同,但形态因地而异的情况。通过对战国古玺印文相关著述的研究,在以往分域字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出若干新例,对不同域别的玺文审美取向研究,以及当代玺印创作等方面,都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词性两个方面对《荀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荀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