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与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采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对家庭照料者和患者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1年后,家庭照料者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的复发率(21.97%)低于对照组(33.59%),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95,P<0.05)。SCL-90总分,与BPRS的总分呈正相关(r=1.73,P<0.05),也与SDSS总分呈正相关(r=1.97,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家庭照料者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感表达及监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采用自制调查表评定两组照料者的监护方式和精神分裂症知识水平,采用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评定照料者的情感表达,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干预1年后,照料者认为患者对急性期、缓解期治疗的态度和监护方式以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患者对外关系的监护方式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照料者的批评、敌对、情感过分参入评分及高情感表达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热情性及赞扬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照料者家庭监护水平,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研究组采用家庭式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整体的健康教育干预,而对照组只采用单纯对患者本人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出院1年,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疾病复发率:研究组16.98%,对照组50.94%,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多专业康复团队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专业康复团队在预防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多专业合作式护理干预,于出院后定期上门评定疗效,纠正错误,随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法,跟踪观察时间为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对患者于实施前、实施后4个月、6个月、10个月及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1年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27.36%)低于对照组(41.5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专业康复团队能够有效地延续医院治疗护理,对稳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降低复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相对于长期住院接受康复治疗而言,对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疾病复发率、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干预组全程给予三位一体药学服务干预。于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WHO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2组患者在入院时服药依从性、WHOQO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再住院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WHOQOL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环境领域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WHOQOL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位一体药学服务干预可以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在精神科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乙肝病人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出院的慢乙肝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采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分别于实施干预后3、6、9、12个月调查病人依从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病人在服药、饮食、休息、复诊四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慢乙肝病人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Moriky-Green服药依从性量表及坚持用药自我效能量表(MASES)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佳者(82.26%)优于对照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07);干预后研究组情境维度及MASE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7、7.31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12)。结论心理结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效能,有效控制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9.
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经住院治疗缓解出院并随访1年的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门诊复查.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总分及各子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巩固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恢复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本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连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和手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在康复训练、生活作息、复诊随访等方面依从性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好,手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和手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39例,其照料者随之分为照料对照组和照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照料者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同时照料治疗组给予系统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及适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Barthel指数(BI)、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2组照料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BI及QL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2组照料者抑郁41例(21.6%),焦虑55例(28.9%)。治疗后,照料治疗组抑郁、焦虑疗效明显优于照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料者的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明显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时间为1年。结果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康复状态量表总分均降低(P0.01或P0.05);服药依从性提高(P0.01),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52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分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BI评分虽然都有所提高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家访对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运动功能缺损及复发的作用。方法:84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及对照组各42例,住院期间均给予药物及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对家访组进行为期1年共12次家访,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ADL能力、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出院后6与12个月时家访组患者ADL、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士家访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ADL能力的提高及病情的进一步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延缓患者疾病的复发及其运动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15.
赵建华  杨雅  曾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61-1463
目的探讨以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为指导的居家护理对提高长期卧床患者家庭陪护预防压疮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将即将出院的长期卧床患者的陪护12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陪护施以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家庭跟进式的居家护理。按照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荐的4级分期标准以及自制家庭陪护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期及陪护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家庭陪护对压疮防范措施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家庭陪护的居家护理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陪护预防压疮的依从性,降低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抽取某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运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干预组患者按干预计划接受1年的全程系统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社区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统计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疾病复发率下降(P0.05)。结论全程系统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康复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36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6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均接受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 a.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 a末,对两组家属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和自编认知状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对两组治疗者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复吸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家属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康复作用、戒断症状、护理技能的不了解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各项目评定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年复吸率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不仅能解除家属的诸多思想顾虑、提高应对措施,也能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吸率,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自尊量表(SES)、遵医行为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尊水平、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尊重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除体质量外的其他因子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除正性事件外的其他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除掩饰倾向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倾维度中间型和神经质维度中间、稳定型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内外倾维度外向型和神经质维度不稳定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等因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湿疹病人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进行整合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电话随访,2周1次,督促病人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诊。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量表评分和血清神经肽测评结果。[结果]整合式心理治疗前,湿疹病人在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疹病人 SCL 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血清 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整合式心理治疗后,干预组SCL 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等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IP 检测结果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