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c met蛋白、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 gen ,PCNA)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2例肺癌组织及 2 9例转移灶中c met蛋白的表达和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 metmRNA的表达。结果 :62例肺癌中c met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淋巴结转移站数与c met蛋白的表达亦相关 ,P <0 0 5 ;且c met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强度( 0 2 186± 0 0 2 83 )远高于相应原发灶的染色强度 ( 0 13 62± 0 0 2 66) ,P <0 0 1。PCNA标记指数 (labelingindex ,L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c met蛋白阳性表达组PCNA LI( 0 63± 0 2 5 )显著高于c met蛋白阴性表达组 ( 0 48± 0 19) ,P <0 0 5。结论 :c met能增强肺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 ,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与肺癌的恶性进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分别占14.55%、54.55%,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pN0、pN1-2组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分别为40.91%、72.73%,pN1-2组肺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pN0组(P=0.026);22例pN0病例基因诊断发现8例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基因诊断阳性组肺癌组织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表达(P=0.022).结论:VEGF-C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启动过程,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VEGF-C和FLT-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VEGF-C、FLT-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结果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36例(60%)VEGF-C阳性表达,30例(50%)FLT-4阳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和FLT-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和69.4%,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29.2%和33.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经半定量RT-PCR分析,VEGF-C和FLT-4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FLT-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SFR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间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分析SFRP1和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是否伴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病灶组织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为32. 0%(16例),低于正常组织的88. 0%(44例);病灶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为70. 0%(35例),高于正常组织的14. 0%(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低分化病灶组织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Ⅰ、Ⅱ期病灶组织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灶组织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不同病情程度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的SFRP1和β-catenin表达存在差异,SFRP1和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5 6例肺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 35 % ,hMSH2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者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及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LH1及hMSH2表达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5 6例肺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分化程度高者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hMLH1及hMSH2阴性表达者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者 (P <0 .0 1)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PCNA标记指数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hMLH1及hMSH2基因的缺陷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Ⅰ~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Ⅰ~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 5 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表达情况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 ;结直肠癌组织细胞胀亡指数 (OI)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O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 .0 1) ;OI与Dukes分期无关 (P >0 .0 5 ) ;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5 2 .0 % ( 2 6/5 0 )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中无VEGF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OI与VEGF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γ =-0 .73 0 ,P <0 .0 1)。结论 细胞胀亡与VEGF表达和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 7kipl和CDK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3例NSCLC组织中p2 7kipl和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 :63例NSCLC中p2 7kipl和CDK4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5 4 0 % ( 3 4/63 )和 49 2 %( 3 1/63 ) ,与正常支气管黏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2 7kipl的表达率为 3 8 5 % ( 15 /3 9) ,显著低于阴性组为 79 2 % ( 19/2 4) ,P <0 0 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K4的表达率为 71 8% ( 2 8/3 9) ,显著高于阴性组为 12 5 % ( 3 /2 4) ,P <0 0 1。p2 7kipl和CDK4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2 7kipl的表达缺失和CDK4高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KA)RIαmRNA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检测 5 4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远端正常组织中PKARI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PKARIα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6 6 .7% )明显高于相应远端正常组织 (2 0 .4 % ,P <0 .0 1)。 (2 )PKARIαmRNA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明显相关 (P <0 .0 1) ,临床分期级别越高 ,PKARIαmRNA表达越高。 (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PKARIαmRNA表达水平 ,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 <0 .0 1)。 (4 )PKARIα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 >0 .0 5 )。结论 PKARIαmRNA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 ,提示PKARIαmRNA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桩蛋白 (Paxillin)、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12 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 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 9 1% ( 4 7/12 0 )、81 3 % ( 65 /80 )、83 3 %( 4 4/5 3 )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 5 % ( 5 1/12 0 )、87 5 % ( 70 /80 )、96 2 %( 5 1/5 3 ) ,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E cadher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有关系 ,P <0 0 5。结论 :肺癌组织中Paxillin、E 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 ,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与侵袭和转移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5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转移淋巴结中ICAM-1的表达。结果:20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14例ICAM-1表达阳性,相应淋巴结转移灶13例阳性。3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仅有6例阳性。结论:肺癌细胞ICAM-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经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情况。  结果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Cdc42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AVE1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NSCLC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 < 0.01)。Cdc42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4.16%)低于低表达组(72.41%),WAVE1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39.44%)亦低于低表达组(77.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淋巴结转移、Cdc42和WAVE1共同高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并促进NSCLC的恶性进程,检测两者的表达会对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90例NSCLC组织标本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结果 NSCLC的nm23-H1阳性表达率51.1%(46/90),和N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m23-H1可作为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Twist和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wist和VEGF蛋白在61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61例配对的癌旁组织和1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Twist和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和7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Twist和VEGF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wist与VEGF在NSCLC组织中呈正相关(r=0.738,P<0.01)。NSCLC中Twist阳性与阴性表达者的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3%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与阴性表达者的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5%和8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和VEGF高表达的NSCLC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可能在NSCLC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 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和69.1%,20例正常肺组织HIF-1α不表达,VEGF阳性仅2例。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3)HIF-1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和VEGF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预后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和叉头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SSF1A和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SSF1A和Survivin在NSCLC组织微阵列中的蛋白表达。结果RASSF1A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46.8%〉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2.9%)(P〈0.001),但Survivin阳性率(75.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P〈0.001);RASSF1A蛋白在临床Ⅰ期和Ⅱ期NSCLC中分别显著高于临床Ⅲ期(P〈0.001,P〈0.001),Survivin在临床I期和临床Ⅱ期NSCLC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临床Ⅲ期者(P=0.003,P=0.001),淋巴结转移性NSCLC的RASSF1A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RASSF1sA和Survivin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80,P〈0.001)。结论RASSFlA蛋白表达下调、Survivin蛋白高表达及其两者的表达失平衡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RASSF1和Survivin有望成为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预测的重要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Zhang HZ  Hua P  Li HG  Lü ZQ  Zeng YJ  Liu JG  Zeng H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2):734-73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管密度(LVD)、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复发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58.4%;有29例COX-2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37、7%。VEGF—C蛋白的表达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VD和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LVD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C和COX-2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尤其是VEGF—C蛋白,其高表达提示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  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19.3%(10/52)和30.8%(16/52),其表达比正常甲状腺与良性肿瘤组织多,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1 cm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1 cm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高,有显著差异性(P < 0.01),且肿瘤直径>1 cm者的ER和P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者,揭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