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支柱.该体系试验阶段(2005-2007年)的运行为欧盟履行<京都议定书>,运用总量交易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借鉴欧盟制定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经验,转变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思路,加强市场机制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作用,并规划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交易权框架.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既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框架,包括制定综合性的框架政策,依靠欧盟排放交易制度及共同努力决定两大支柱制度,同时采用其他规制工具、多举齐下。欧盟气候法律框架日益完善,但其规制手段之混合与复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政策与法律的混乱与冲突,这应当引起立法者注意。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活动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近期有关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热点问题。针对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运用IPCC的相关权威标准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当前政策工具的不足。提出了通过财政购买建立新的CDM机制来解决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农业石油化发展,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节能减排不仅指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而是减少所有破坏环境的农业源废气废物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既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有效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发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是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的合理利用。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过程及其废弃物,具体指剩余物不合理利用以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云南省农业生产中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同时并存且形势渐趋严峻,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全球变暖是特别令人关注的气候变化,其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约与生效,是第一个国际性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法规,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意义深远。但总体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实现仍任重道远。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拒不承担同其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相符的义务,使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努力的艰难性加大;抑制全球变暖,须国际社会共同参与,承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才能实现筑起地球生命的防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区域电力一体化环境污染物协同治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电力一体化发展与环境协同治理为视角,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国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政策基础上,通过引入区间-机会约束规划的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构建区域电力-大气耦合规划不确定优化模型,旨在探寻区域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治理机制,为区域电力一体化协调发展和污染物协同治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工程资讯5则     
<正>1欧盟议会通过修订后的《建筑能效指令》经过紧张的谈判,欧盟议会批准了修订后的《建筑能效指令》(EPBD)。该指令旨在到2030年大幅减少欧盟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该修正案规定对能效最低的建筑进行改造,并改进有关建筑能效的信息。EPBD要求新建建筑从2030年起实现零排放,公共机构使用或拥有的所有建筑从2028年起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宁夏工程技术》2007,6(3):284-284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发布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说,2005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折合相当于71.473亿吨二氧化碳,比2004年增加0.6%。报告说,自1990年以来,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加,2005年的增幅要低于往年平均水平。此外,2005年美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5%。[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GHGs)过量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业活动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生物炭由生物质在高温限氧条件下热解炭化获得,其性质稳定、孔径丰富、富含芳香碳,因而减排增汇效果优异,具有参与农业自愿减排碳交易的显著潜力.然而生物炭固碳减排效果异质性大,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因此有必要对其减排效应、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与生物炭固碳减排相关的室内、大田研究和整合分析研究,同时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基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特点与程度以及相应配套政策总结了生物炭参与碳交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手段,为生物炭固碳减排研究的开展和生物炭农田应用项目参与碳交易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2年,联合国签订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义务。1997年,UNFCCC成员国进一步订立了京都议定书,就减排的具体指标和安排达成协议,并且引入了3种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也就是排放交易机制、联合实施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CO_2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目前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履约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并结合我国能源使用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鉴于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在国家层次上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已经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协议的指导),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决定制定ISO14064标准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方法对水力发电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进行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生命周期清单,并与燃煤发电系统进行比较.对水电站从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坝建设、运输、电厂运行等过程的输入和排放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每生产1kWh的电量,水力发电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总排放为19.24g CO2当量,而燃煤发电1kWh的排放量在1 000g CO2当量左右,说明水力发电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和计算是建立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换算系数是审计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关键.文章介绍了碳排放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获取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换算系数的统计计算、实验测定、换算、收集资料的4种主要途径;分析了采取不同途径所得的几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总结了换算过程中所需部分温室气体的全球暖化潜能等数值;提出了选取温室气体排放量换算系数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以来,全球逐步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包括城市化在内的各种人类活动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实现气温上升2度的控制目标,国际社会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程度,减少排放数量,为此,自2008年开始执行《京都议定书》以来,包括主要碳排放大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尝试和开展"自下而上"的减排机制,即从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来提高碳排放的利用效率,这一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也在中国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等6种)的人为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将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减排温室气体和缓解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以发达国家为主的附件-缔约方在2008—2012年期间要把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削减5.2%,同时建立了三种辅助的温室气体合作减排机制: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政府或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获得的减排量用来抵减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从而降低减排成本;而发展中国家通过减排量交易,可获得先进技术和经济效益,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具有采收率较高、发热量高等优点,其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优质能源供需矛盾,也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大气环境。中国能源60%以上来自煤炭,而采煤产生的煤层气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物中占据首位,煤层气对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23倍,因此,煤层气产业不应仅仅作为一个资源利用的产业,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产业。目前国家逐步认识到开发煤层气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相继出台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项扶持鼓励政策,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对于整个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问题。文章从填埋场甲烷产生的相关因素、垃圾处理现状和填埋场甲烷减排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甲烷的产生受填埋场中的垃圾特性、含水率、温度、pH值、填埋时间、渗滤液含量和其他因素影响。当前的填埋场减排技术包括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等,填埋场可以从多方面共同作用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9.
挪威研究人员正开发一种在天然气燃烧前将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完全分离出来的新技术.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混合生命周期法,将生命周期框架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全面考虑农业机械生产、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固废处理过程及保险业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对玉米秸秆热解加氢提质得到的精制油进行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5.2g/MJ(折算成克CO2当量),直接排放122.02g/MJ,间接排放46.4g/MJ,光合作用抵扣101.68g/MJ;氮肥投入、种子投入和电力投入为三大主要排放因素;肥料生产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谷物生产业三大部门占间接排放总量的86%.分析整个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确定因素可知:玉米秸秆产量影响最大,产油率次之,运输距离最小.与木薯乙醇和传统汽油相比,精制油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53.0%、5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